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CD: 青藏高原和北极混合相云辐射效应的异同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北极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放大器,而同在北半球且作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也具有强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增暖现象。两个地区都具有丰富的云层覆盖,并且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都可能遭受降雪或冰盖减少的影响,使得地表反照率发生变化进而造成的气候正反馈效应将扩大两个地区的未来气候变暖。众所周知,混合相云通过辐射效应在南、北极和全球气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无论全球气候模式,还是再分析资料,都不能很好地刻画混合相云的辐射效应,因此,尽管北极地区的混合相云已经得到****们的广泛关注,但是青藏高原地区混合相云的气候态特征及其辐射效应鲜少被提及。那么,青藏高原和北极地区混合相云及其辐射效应具有怎样的垂直结构和季节分布特征?这些特征在两个地区又有何不同呢?
  近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客座成员上海师范大学燕亚菲博士联合刘屹岷研究团队和中山大学吕建华教授采用CloudSat/CALIPSO卫星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和模式计算对比研究了青藏高原和北极地区混合相云的气候态垂直分布和辐射效应。结果表明:两个地区都存在着大量混合相云,北冰洋地区的混合相云主要出现在春末冬初,而青藏高原地区的混合相云主要出现在夏季;混合相云诱发的地表云辐射使得北极地区在冷季呈现出强烈的增暖效应,而青藏高原在暖季呈现出强烈的降温效应(图1)。逆温层的存在使得北极地区混合相云及其水凝物和辐射加热(冷却)层主要位于近地层;而青藏高原没有逆温层的存在,因此该地区混合相云造成的大气加热廓线呈现出较强的垂直对比和季节差异(图2)。
  上述成果近期发表于Climate Dynamics,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工程专项”(XDA1907040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5130)的资助。
  论文信息:
  Yan, Y., Liu, X., Liu, Y. et al. Comparison of mixed-phase clouds over the Arctic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seasonality and vertical structure of cloud radiative effects. Clim Dyn 54, 4811–4822 (2020).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00382-020-05257-8

图1. 青藏高原(TP)、北冰洋(Arctic Sea)和格陵兰岛(Greenland)地区混合相云对地气系统(TOA)、地表(BOA)和大气系统(TOA-BOA)造成的短波(SW)、长波(LW)和净辐射(SW+LW)效应的气候态月平均分布。

图2. 北冰洋(a-c)和青藏高原(d-f)地区混合相云造成的各垂直高度处大气短波(SW)、长波(LW)和净辐射(SW+LW)效应的气候态季节分布。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青藏高原 辐射 大气 地球 系统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QJRMS: 对流解析模式更准确刻画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特征
    青藏高原位于副热带欧亚大陆的中东部,平均海拔超过4000m,是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和“地球第三极”的美誉(图1)。同时,高原的热力强迫和机械强迫对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并对周边地区乃至全球的水资源及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降水是高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GMD: 大气所自主研发模型估算全球自然湿地甲烷排放
    甲烷(CH4)是全球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第二大温室气体,而自然湿地是大气CH4的最大自然排放源。精准定量全球自然湿地CH4排放是当前“全球碳项目”(Global Carbon Project)研究的核心之一。然而由于对排放过程的认识不足等原因,目前全球范围的自然湿地CH4排放定量估算存在着极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自然》杂志最新研究结果-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被低估,约吸收人为碳排放的45%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刘毅研究团队研究发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巨大,但在以往研究中被严重低估。该研究成果10月29日在《自然》发表。该研究团队认为,基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计算排放通量的方法体系将为我国“碳中和”核算和国际谈判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人为化石燃料排放与陆地、海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CD: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在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影响春季南亚季风环流季节转换中的作用
    南亚季风环流和降水在春末存在明显的季节转换特征,风场由冬季风环流型转换为夏季风环流型,降水在孟加拉湾和南阿拉伯海地区显著增加(图1a-c),对周边国家的农业及社会经济有重要影响。前人研究表明,热带众多因子(如:局地海温、南亚高压和ENSO等)对南亚季风环流季节转换有显著的影响,但人们对中纬度强迫因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AE: HONO来源机制揭示华北大气氧化能力被严重低估
    大气亚硝酸(HONO)是对流层氢氧自由基(HOx=OH+HO2)的重要来源。白天HONO光解对OH自由基的贡献可高达60%以上,在加速气相化学反应的同时,可导致硝酸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等爆发性增长从而促进重霾污染发生。但气态亚硝酸来源尚未完全厘清,尤其是其非均相形成过程,探索其来源已成为大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JGR-A: PV-Q观点揭示冬季青藏高原影响下游天气过程的新机制
    在大气科学领域的众多成果中,垂直运动方程和位涡理论是中纬度天气、气候动力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成就。近期,我所吴国雄院士团队通过提出一个新的准地转垂直运动方程,将垂直速度的发展与非绝热加热和准地转位涡平流联系在一起,并以2008年1月18-22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为例,解释了冬季青藏高原大地形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CC: 大气所研究解析半世纪以来海洋层结变化及其三维结构
    9月28日,中科院大气所联合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宾州州立大学、美国圣-托马斯大学组成的国际团队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发表题为“Increasing Ocean Stratification Over the Past Half Centu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国际上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AAS: 最新版气候系统模式的模拟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气候变化一直是大家广泛关注的话题,未来的气候会怎样变化是每个人心中的疑问。由于气候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很难通过短时间的观测去研究它,因此,使用气候模式成为了科学界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所谓气候模式,就是一套运行在大型计算机上的软件,它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求解描述大气、海洋等运动和变化的物理方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ACP: 北京市大气黑碳气溶胶微物理特征研究取得新进展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中最主要的吸收性气溶胶,是除了CO2以外最重要的温室效应因子之一。 此外,存在于边界层上部的黑碳气溶胶能够加热边界层上部,抑制边界层发展,从而加剧污染。因此,对黑碳气溶胶光学特性(如吸收、散射)的认知对于准确的评价其气候与环境效应十分重要。大气黑碳气溶胶的光学特性主要受其微物理特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AR:风场分解方法在追踪青藏高原涡中的应用
    风场的亥姆霍兹分解是一有效手段,即:水平风场可分为旋转和辐散分量,相应的由流函数和速度势表示。大尺度系统中旋转是主要部分,因此流函数在大气环流演变、大洋环流分析中有重要应用;速度势代表地转偏差,是引起大气垂直运动、产生水汽相变和潜热释放的根本原因,对中小尺度研究尤为重要。与全球风场分解有精确解析解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