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化学科研人员,利用强流超导直线加速器提供的α束流辐照金属铋靶,通过209Bi(α,2n)核反应产生211At同位素,采用高温干法分离工艺将易挥发的211At同位素直接从Bi靶片中蒸馏出来并收集在冷阱中。整个干法蒸馏分离工艺在30分钟内完成,可以获得高比活度和高核纯(>99.999%)的211At产品,且211At的总收率最可达78.5%。并利用ICP-MS和HPGe-γ探测器对211At产品进行了质量分析,Bi、Cu、Zn和Al等杂质元素的含量均较低100 ng/GBq;同时,当入射粒子能量为28.5 MeV时,N(210At)/N(211At)比值为10-5,极毒性核素210Po(210At衰变子体)的含量低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规定的职业摄入量,满足211At后续标记研究的要求。最后,联合四川大学成功实现211At在尼妥珠单抗上的标记,标记率高达94.8%,放射化学纯度96.5%,且体外稳定性测试良好。
总之,科研人员系统研究了211At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包括靶辐照、干蒸馏分离、质量分析以及单抗标记等,确立了完整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后续更大规模生产211At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该工作得到了甘肃省引导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相关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国内化学领域期刊《化学学报》上。
文章链接:http://sioc-journal.cn/Jwk_hxxb/CN/10.6023/A21060266
![](https://www.impcas.ac.cn/kyjz2017/202111/W020211122438841978736.png)
图1:期刊封面
![](https://www.impcas.ac.cn/kyjz2017/202111/W020211122438842255461.jpg)
图2:靶向治疗核素211At的生产研制 (近代物理所核化学组提供)
责任编辑:李暄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