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雨辰的研究领域聚焦于技术经济与创新政策、创新生态系统与产业发展和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目前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SSCI期刊论文8篇,CSSCI期刊论文4篇,获得R&R机会的SSCI期刊论文2篇。分享会开始,高雨辰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提出该研究是探索性的研发活动,属于探索性创新研究,并强调了研究亮点是在调节效应中区分了政府干预的中央研发和地方研发补贴。研究的数据来源是江苏省科技厅项目的预调研——科学测度研发补贴。在调研访谈和项目过程中,高雨辰发现了企业搜索了新颖的知识形成探索性创新这一现象,并基于此确定了研究方向和主题。
高雨辰提到:“学术研究不是做要不要吃饭的问题,是做吃什么和怎么吃的问题,某些问题是研究张力,只能通过学术研究验证是否有效。”在假设构建阶段,高雨辰分享了一些推假设的经验,他表示大部分中国****最开始推假设的时候特别喜欢观点的逻辑堆砌,但是要发表高水平的科研,应该找最基础的理论的逻辑,每一步要由经典的文献支撑的,应该是推出假设之后再举例说明来验证可行性。在研究方法阶段,高雨辰重点分享了他确定配对方法的过程,最开始是他自己构建的“两步配对法”,后来尝试运用了审稿人建议的新方法GBM-based matching 并获得了很好的成果。高雨辰还强调,高水平实证论文的稳定性检验很重要,要分为四层:第一层是换模型,第二层是换变量,第三层是换样本,第四层是换理论,也就是替代性解释。
最后,高雨辰还与课题组的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Research Policy期刊的投稿经验。首先,RP的风格:基于现象驱动,有一套自洽的理论推理(不是研究结果罗列,而是理论推理),是非常严谨的实证研究,对政策的建议尤为重要。其次,一定要从实践中提炼学术问题,不要单纯的从理论角度make a story。然后,话题的新颖性与创新性是保证研究可以存活下来最为关键的条件,而且实证设计一定要用经典测度和方法,数据结构要讲的十分清晰。最后,高雨辰建议大家在投稿时要根据期刊风格进行投稿,完成高水平论文一定要寻求合适的合作者,并且不断根据专家建议(导师、专业****、审稿人)去修改完善。
整个分享会历时两小时,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并希望后续与高雨辰师兄保持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创造更多的学术合作机会。
责任编辑:张婧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