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博士生导师郭惠珊团队创新技术体系助力新疆棉田提质增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战略物资,在我国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19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2540.5千公顷,总产500.2万吨,面积和总产在全国占比分别为76.1%和84.9%。
  棉花目前已成为新疆第一大支柱产业,因此,新疆棉花生产不仅对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关乎我国棉纺织产业的产业安全。
  近年来,由于植棉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大幅波动,严重影响了棉农的植棉效益、并制约了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保护棉农利益和产业安全,国家从2014年起在新疆实施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每年从中央财政拿出数百亿资金补贴棉农。
  因此,以提质增效、增加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目标,建立棉花高效、简化栽培体系是当代每个棉花科研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同时,棉花病虫害的广发、频发成灾,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居高不下的防控成本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棉花的国际竞争力。
有望攻克棉花癌症
  在棉花所面临的诸多植保问题中,棉花黄萎病尤为突出,目前新疆黄萎病的发病面积超过播种面积的50%,其中重病田面积超过100万亩,并且目前没有行之有效的可持续防控体系。因此建立切实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棉花黄萎病可持续控制体系是我国植棉业的迫切需求。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郭惠珊研究员团队一直以“棉花-大丽轮枝菌”为模式系统开展研究工作,,经过十余年的不懈耕耘,终于建立并完善了跨界RNAi介导的陆地棉种质创新体系,为可持续防控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棉花癌症奠定了重要基础。

棉花害虫的绿色、可持续防控
  除了土传病害,新疆棉花害虫的可持续、绿色、简化防控,也是新疆植棉业目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棉花主要害虫(蚜虫、叶螨等)的发生日趋严重,频繁成灾,造成防控难度逐年加大、防控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削弱了新疆棉花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的统计数据和公开发表的资料表明,近10年棉花主要虫害的发生面积每年都在100万公顷以上,全生育期平均防控次数超过4次,防控成本超过100元/亩。
  郭惠珊研究员牵头组织实施了“棉花主要病虫害靶向性防控技术体系的集成与示范”。该技术体系以RNAi棉花为依托,集成了科学院和国际上最新的系列害虫靶向性防控技术与产品。
  经过连续两年分别在中科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30亩)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60亩)开展靶向性防控示范,成效十分显著。
  示范点的综合防控次数较对照区(示范点周边的生产单位,植棉面积超过3万亩)减少50%,亩防控成本降低45%,防控效果突出。示范点全生育期虫害处于偶发态势,农田微生态环境良好,害虫天敌随处可见。

责任编辑:张婧睿
相关话题/棉花 新疆 技术 研究所 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