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吴一戎 男 博导 电子学研究所
电子邮件:wyr@mail.ie.ac.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邮政编码:100190
研究领域1.微波成像理论与技术
2.遥感数据信号与图像处理
3.地理空间信息技术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招生方向 1.微波成像理论与技术
2.遥感数据信号与图像处理
3.地理空间信息技术
教育背景 1996-09--2001-0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工学博士(在职)
1985-09--1988-04 北京理工大学 工学硕士
1981-09--1985-07 北京理工大学 工学学士
学历 -- 研究生
学位 -- 博士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12-09--今 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 院长
1997-01--今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研究员、博导
1988-04--1996-12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研实员、助研、副研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1)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家级,2014
(2) 中国专利优秀奖,部委级,2011
(3) 机动智能信息单元,一等奖,研究所(学校)级,2007
(4) 先进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一等奖,国家级,2006
(5) 遥感卫星数据信号接收处理系统,二等奖,国家级,2006
(6) 机载高分辨率SAR运动补偿用捷联惯性/DGPS组合导航系统,一等奖,部委级,2006
(7) 遥感卫星数据信号综合处理系统,一等奖,部委级,2005
专利成果(1) 基于L1/2正则化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发明,2013,专利号:6.6
(2) 一种多通道或多时相雷达成像方法,发明,2013,专利号:1.8
(3) 一种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方法,发明,2014,专利号:6.3
(4) 一种获取稀疏微波成像雷达信噪比和采样比的方法,发明,2014,专利号:7.2
(5) 基于回波模拟算子的稀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发明,2013,专利号: 2.9
(6) 稀疏微波成像方法,发明,2013,专利号:5.5
发表论文(1) Airborne Downward Looking Sparse Linear Array 3-D SAR Heterogeneous Parallel Simulation,Remote Sensing ,2013,
(2) Autonomous Narigation Airborne Forward Looking SAR High Precision Pseudopolar Format ,Remote Sensing,2013
(3) 基于感兴趣区域搜寻的机载下视阵列3D SAR波数域快速成像方法,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
(4) 基于RIPless 理论的稀疏微波成像波形分析方法,雷达学报,2013
(5) 多维度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概念,Concept of Multidimensional Space Joint-observation SAR,雷达学报,2013,第1作者
(6) Current Progress in Sparse Signal Processing Applied to Radar Imaging,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3
(7)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Spaceborne Stripmap SAR Raw Data Imaging via Compressed Sensing,9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2012
(8) Waveform Design for L_q Regularization Based Radar Imaging and An Approach to Radar Imaging with Non-moving Platform,9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2012
(9) SAR Range Ambiguity Suppression via Sparse Regularization,IGARSS 2012,2012
(10) Influence Factors of Sparse Microwave Imaging Radar System Performance: Approaches to Waveform Design and Platform Motion Analysis,Science in China Series:F: Information Sciences,2012
(11) Sparse Microwave Imag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Science in China Series:F: Information Sciences,2012
(12) Multi-channel SAR imaging based on Distributed Compressive Sensing,Science in China Series:F: Information Sciences,2012
(13)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Sparse Microwave Imaging from spaceborne radar raw data,Science in China Series:F: Information Sciences,2012
(14) Extension of Range Migration Algorithm to Squint Circular SAR Imaging,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2011
(15) SAR Imaging From Compressed Measurements Based on L1/2 Regularization,IGRASS2011,2011
(16) Interferometric Circular SAR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2011
主要业绩长期从事合成孔径雷达(SAR)以及大型遥感地面处理系统的设计和研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分辨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及运动补偿技术,SAR信号处理算法研究,遥感卫星地面处理与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处理算法等。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推动了我国微波成像技术的发展,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排名均为第一),获得国家基金资助,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研项目 (1) 高分航空遥感系统(民口),主持,国家级,2013-11--2017-06
(2) 稀疏微波成像的理论、体制和方法研究,主持,国家级,2010-01--2014-08
(3) 多维度微波成像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主持,国家级,2009-01--2012-12
(4) 航空遥感系统,主持,国家级,2007-09--2016-12
(5) X波段SAR传感器,主持,部委级,2007-08--2013-06
(6) 星载干涉SAR技术研究,主持,国家级,2006-01--2010-12
参与会议 (1) 大会致辞,第九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联合会议,2015-08,吴一戎
(2) 稀疏微波成像技术,第一届太赫兹学术年会,2015-03,吴一戎
(3) 多维度微波成像技术,太赫兹科学技术战略发展学术研讨会,2014-03,吴一戎
(4) 电离层与高轨合成孔径雷达,第十二届全国电波传播学术讨论年会,2013-09,吴一戎
社会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信息与通信工程组)召集人
国家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航空系统工程总师
国家大科学工程“航空遥感系统”总经理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分会理事长
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委会委员
《科学导报》编委会委员
教授课程1.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概论
2.通信工程与电子技术系列讲座
3.电子学的发展——对技术创新的讨论
4.合成孔径雷达基础及应用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一戎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28
相关话题/中国科学院大学 师资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一卉
基本信息吴一卉女硕导无电子邮件:yihuiwu@ioz.ac.cn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科院动物所邮政编码:100101研究领域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710J6-再生医学071009-细胞生物学招生方向干细胞生物学再生医学教育背景2000-09--2006-06北京大学药物化学博士1997-09--2000-06吉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1993-09--1997-06吉林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一辉
基本信息吴一辉女博导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电子邮件:yihuiwu@ciomp.ac.cn通信地址: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邮政编码:130033研究领域教育背景学历学位1986年于天津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1年于长春光机所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于长春光机所获工学博士学位。出国学习工作2000年应邀到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物理与振动计量实验室(LPMO/CNRS)工作一年。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雁
基本信息吴雁女博导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电子邮件:wuy@nanoctr.cn通信地址:北京市展春园邮政编码:100080部门/实验室: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室研究领域招生信息招生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物物理学、物理化学研究方向:高分子药物载体合成;多功能纳米生物材料制备;纳米药物制备及输送研究;纳米药物生物效应研究;纳米载体及纳米药物理化性质研究教育背景2000-09--2003-06南开大学博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艳红
基本信息吴艳红女硕导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电子邮件:wuyh@aircas.ac.cn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邮政编码:研究领域招生信息招生专业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招生方向水环境遥感教育背景2004-09--2008-01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理学博士2001-09--2004-07山东师范大学理学硕士1997-09--2001-07山东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学历学位工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艳宏
基本信息吴艳宏男博导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电子邮件:yhwu@niglas.ac.cn通信地址:南京北京东路73号邮政编码:210008研究领域招生信息招生专业招生方向教育背景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工作简历社会兼职教授课程专利与奖励奖励信息专利成果出版信息发表论文发表著作科研活动科研项目参与会议合作情况项目协作单位指导学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彦
基本信息吴彦男博导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电子邮件:wuyan@cib.ac.cn通信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9号邮政编码:610041研究领域山地生态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教育背景2003-10--2006-05MoscowStateUniversity植物生态学,博士学位1992-09--1995-07四川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硕士学位1986-09--1990-07四川农业大学草原专业,学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衍青
基本信息吴衍青男博导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电子邮件:wuyanqing@sinap.ac.cn通信地址:浦东新区张衡路239号邮政编码:研究领域软X射线干涉光刻技术及应用、X射线成像探测器、同步辐射光学以及超材料应用。招生信息招博士生、硕士生各一名招生专业070207-光学招生方向X射线干涉光刻及应用同步辐射光学X射线成像探测器教育背景1994-09--2000-04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博士19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沿友
基本信息吴沿友男博导地球化学研究所电子邮件:wuyanyou@mail.gyig.ac.cn;wuyanyou@vip.skleg.cn通信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西路99号邮政编码:550081电话/传真:研究领域生物对脆弱环境的适应性植物对喀斯特环境的适应性植物对湿地环境的适应性生物环境信息检测技术阐明生物圈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在生物适应环境过程中的运行机制和协调机理;是我们的目标。生物学与地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妍
基本信息吴妍女硕导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电子邮件:wuyan@ivpp.ac.cn通信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142号邮政编码:研究领域微体植物化石分析(植硅体分析,淀粉粒分析)教育背景学历1999.09~2003.07安徽大学历史学专业学士2003.09~2008.0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博士2007.12-2008.6访问美国密苏里大学学位--博士教授课程文献阅读课、植硅体分析与应用、中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亚生
基本信息吴亚生男硕导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电子邮件:wys@mail.iggcas.ac.cn通信地址:北京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29研究领域研究方向:1、微生物沉积与微生物岩储层微生物沉积是微生物作用主导形成的沉积物。现今海洋、湖泊、河流环境都有微生物沉积在形成。地质历史时期,特别是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有大量的微生物岩。前寒武纪的微生物岩是今 ...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