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电影学导师介绍

中国艺术研究院 考研论坛/2013-11-12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电影学导师介绍
2006-12-31 电影学著名导师
李少白,男,1931年生,安徽省太和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1951年开始发表影评,1957年成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专职电影理论研究人员。1963年与人合作完成出版《中国电影发展史》。1973年调中国艺术研究院,先后主持创建电影研究所和电影电视研究室;创办《电影文化》(《当代电影》前身)杂志和《影视文化》丛刊;首建研究生部电影系,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电影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研究生。其教材和学术著作,1991年结集为《电影历史及理论》出版。其后的学术著作有《影心探赜》、《影史榷略》等。另有旧体诗词选集《灵府轨迹》问世。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第一、二、三届初审会成员,首批通讯评议成员等。

贾磊磊,男, 1955年生,北京人。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博士。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国际亚洲电影研究会会员。 2002 年任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合办的“灿烂的中华文明”网站《中国电影艺术》主编。《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史》主编之一。著有《电影语言学导论》、《武之舞 -- 中国武侠电影的形态与神魂》、《银幕上的意义--电影的观赏与阐释》、《中国武侠电影史》、《影像的传播》。

丁亚平,男,1961年5月生,研究员。先后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硕士研究生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博士学位,是国内培养的首届电影学博士。曾任文化艺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传记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等职。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同时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评议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还曾先后担任第二十届、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委(2003、2004)、中国视协春节文艺晚会及春节特别节目评委(2005、2006)。先后获各类奖项多次,出版有个人专著《艺术文化学》、《影像中国》、《老电影时代》、《电影的踪迹》等10种,主编《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电影丛书》、《电视丛书》、《艺术馆》丛书等多种,发表学术文章200余篇。

章柏青,男,1943年4月生,浙江萧山人。曾任中国电影公司宣传处副处长,《电影画报》、《中国银幕》杂志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所长,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数字动漫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世界电影学会理事、中国夏衍电影学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兼任北京电影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著有《电影观众学》、《中国电影·电视》,论文集《电影与观众论稿》。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影视学科主编。同时担任主编的有《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中国大众影评长编》、《爱国主义精神永放光芒》、《艺术词典》等著作。论文《现实·历史·人》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

高小健,男,1955年12月生,汉族,北京人。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研究员、影视所中国电影研究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电影史、电影剧作、戏曲电影等研究。成果有:专著《中国戏曲电影史》、《新兴电影:一次划时代的运动》 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史》的写作。撰写相关研究论文、评论数十篇。参与撰写大型工具书《中国艺术百科辞典》(电影卷)、《中国小百科·艺术卷》(电影部分)等。

谷时雨,又名谷时宇,男,汉族,1946年3月生于山西,祖籍湖南。1978年调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外国文艺研究所,任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电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世界电影学会会员。主要成果:专著《多媒体艺术》,24万字;《世界电影鉴赏辞典》副主编,编审稿200余万字;英美影视论文、剧本40余万字。撰写论文、评论约70余万字。

李芝芳,女,汉族,中共党员,艺术学博士。电影协会会员、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曾就读于前苏联国立电影学院。主要从事外国电影及苏俄电影研究。专著有《当代俄罗斯电影》(个人项目)、《俄罗斯电影透视》。并参加了集体项目《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修订本》(国家课题)、《世界电影鉴赏辞典》(院重点项目)的撰写工作。合作编写了《苏联影人录》、《苏联战争题材影片汇编》。翻译发表的苏俄电影剧本有《列宁在巴黎》、《胜利日的故事》、《柔情年华》、《自己人》、《节日》、《第九连》。并参与了电视专题片《二十世纪的悲剧》的翻译。撰写论文、评论百余篇,主要发表在《当代电影》、《世界电影》、《艺术评论》、《当代外国影视艺术》、《中国电影报》、《文汇报》、《电影新作》、《国际电影动态》、《新民周报》等国家核心刊物及报纸上,成果达数百万字。还多次被邀参加各种不同的电影研讨会。

刘树生,男,1944年生,山东蓬莱人。民族 汉 ;政治面貌 群众。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研究员。曾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硕士生导师。一九六一年八月从北京卫生学校参军,六六年复员至北京人民机器厂,历任工人、计划调度员、工会干部、业余大学教员等职。后被电影学院录取,在文学系进修。一九七九年获该院毕业证书。一九八0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历任编辑、助研、副研、正研究员等职。自一九六一年在报刊发表作品以来,共发表论文、评论、二百余篇,另有电影电视剧本百余部、集。主要作品有:专著:《中国第五代电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中国新时期电影回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一部影片的诞生》(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文学作品:《爱,应从负数开始》(工人出版社出版)《陶魂》(华文出版社出版)电影文学剧本:《蔡伦》、《浑浊的海》、《太极》、《保龄奇谭》等。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风云》、《玉堂春》、《雪泥鸿爪》、《七品芝麻官》、《鲁班大师》等。发表小说、散文、等文作品三百余篇,其中小说《广仁宫轶事》获《钟山》文学奖,入选一九八六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新中国同龄人》获《人民文学》优秀报告文学奖;许多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各种奖项。研究论文《说〈老井〉兼论吴天明》、《〈盗马贼〉的宗教情绪》、《中国当代电影中的俗文化》分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一、二、四届优秀学术成果奖。在学术研究中,主攻当代电影史论;剧作理论研究。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会理事;电影评论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秦喜清,1963年8月14日出生,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研究员。1980-1987年先后在南开大学外语系和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工作,负责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2001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至今。前期研究方向集中在西方现当代思潮,包括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和精神分析。曾出版专著《让-弗·利奥塔:独树一帜的后现代理论家》(获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优秀科研成果奖著作三等奖)及论文多篇;目前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比较电影史研究、女性主义电影,正在承担“十五”规划文化部级课题《西方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及理论》,预计2006年底完成。

赵卫防,男,1967年9月生,电影学硕士,副研究员,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党支部书记、理论与批评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1989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3年9月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1996年7月获文艺学硕士学位,并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工作。1999年调中国艺术研究院团委工作,并任团委书记,2000年当选为文化部团委常委,并被推举为文化部青联委员。2005年9月攻读电影学博士学位。多年来从事影视史论特别是港台电影研究工作与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多次赴港进行学术交流。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约35万字。其中论文《五十年与第五十年》、《冯小宁电影研究》均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奖。完成国家重点课题《中国当代电影史》中《香港电影》与《事件政策》两部分,共15万字。目前正在独立承担“十五”国家青年基金课题《香港电影史》的写作任务,预计2006年年底出版,约35万字,为目前大陆电影学术界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香港电影发展历史的专著。 2014考研政英短期抢分特训班 迅速提高分数!



相关话题/中国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