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戏剧戏曲学导师介绍

中国艺术研究院 考研论坛/2013-11-12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戏剧戏曲学导师介绍
2006-12-31 戏剧戏曲学著名导师
刘荫柏,满族, 1941 年生,黑龙江拜泉县人。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关汉卿研究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出版著作《魏征》、《李泌》、《马致远及其剧作论考》、《元杂剧史》、《洪升研究》、《中国古代杂技》、《中国武侠小说》、《西游记研究资料》、《封神演义导读》。并以上官云龙笔名写过武侠小说。 1996 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王安奎,笔名安葵。男,汉族,辽宁省盖州人,共产党员。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现任《戏曲研究》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昆剧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已出版的专著有:《当代戏曲作家论》、《新时期戏曲创作论》、《戏曲拉奥孔》、《海边评剧》、《张庚评传》。参加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当代中国戏曲》的写作,任编写组负责人。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当代戏曲史》负责人。《昆曲艺术大典·历史理论点》主编,《戏曲理论与戏曲思维》《昆曲创作与理论》(与人合作)。

章诒和,曾用名章愚,章愚愚,女,1942年9月生,汉族,安徽桐城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文系,1979年调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中国俗文学会理事。主要成果:专著《师友集》、《中国戏曲艺术通论》(合著)、《中国俗文学概论》(合著)、《中国戏曲》(合著,主编兼主笔)。

姜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协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国家一级演员。少年时就读于北京灯市口中学,毕业后,上山下乡到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十六团, 1975年被选到黑龙江代表队,次年参加全国曲艺汇演,后被中国广播艺术团选中,在国家级一级说唱团当相声演员,从师马季。1978年创作相声《如此照相》获全国曲艺大奖一等奖,同年年底,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 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邀请他当主持人,自此,他的艺术生涯又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十几年来,他奉献了一个又一个精品相声:诗歌与爱情、错走了这一步、虎口遐想、电梯风波、着急、学唱歌、照相…… 1985年,姜昆当选中国曲艺家协会的副主席、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并被选为中华青年联合会常委。作为中国的第八代相声传人,他在中国以现实知识为特征,在相声界竖起了一面旗帜,作品雅俗共赏,言意新颖,内涵丰富,笑料隽永,他高超的艺术表现,使他获得了中国唱片界的最高荣誉——“金唱片奖”。 1995年,他辞去了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的职务,担任中华曲艺学会会长,潜心在相声领域,编辑了200万字的《中国传统相声大全》,成为研究中国相声珍贵的权威性资料。 而他创作的《姜昆相声集》是中国相声人手一册的教科书。1998年,他出版自传《笑面人生》, 第一年销售就突破四十五万册大关,在中国销售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同年,他创办了中国相声网,把世界的笑引向中国,把中国的笑洒向世界。2001年他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及研究生院硕士导师。致力于曲艺通史和理论的编写和出版,由他主持、数十位全国曲艺史论研究专家合作完成的国家级中国曲艺史论,历时三年完成。史论分《中国曲艺通史》与《中国曲艺概论》两卷,堪称近年来曲艺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 2004年11月至今,姜昆担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

胡芝风,女,1938年12月出生上海,汉族,浙江绍兴人,共产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级演员,中国剧协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 10岁开始在读书的同时学习京剧和昆剧,曾得到周信芳先生的指导,后拜梅兰芳先生为师。1956年毕业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同年就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59年底经清华大学同意,缀学演戏。1960年在苏州市京剧团担任主演,后兼任团长。曾主持改编、导演并主演的戏有《李慧娘》、《百花公主》、《白蛇传》、《灰阑记》等。1981年《李慧娘》获文化部嘉奖,并拍摄成同名电影,获文化部“最佳戏曲电影片奖”。 1985年至1987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理论研究班进修,后调在该院,从事理论研究和导演工作。1993年创办“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任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任会长。1995年至2003年曾创办《中国演员报》社,任社长。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成果:著有《艺海风帆》、《胡芝风谈艺》、《戏曲演员创造角色论》、《戏曲艺术二度创作论》、《戏曲舞台艺术创作规律》;改编剧本《李慧娘》、《百花公主》、《灰阑记》、《双玉蝉》、《杜十娘》等。曾应邀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到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奥尔胡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演艺学院等高等院校讲学。经胡芝风导演的剧目中,有10多位主演获“梅花奖”等国家级奖项

刘文峰,男,1953年生,山西省临县人。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197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从事戏曲史论研究。曾承担国家社科重大科研项目《中国戏曲志》的编辑出版工作和《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中国近代戏曲史》、《西北人文资源数据库·民间戏曲》等国家重点项目,出版有《山陕商人与梆子戏》、《梨园英华》、《百年梨园春秋》、《中国戏曲文化图典》、《中国戏曲文化史》等戏曲专著。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优秀专家称号。

刘彦君,女,1954年生,河北安国人,文学博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范围:中国戏曲史、戏曲文学、东西方戏剧比较、戏剧评论。主要著作有:《栏杆拍遍---古代剧作家心路》、《梅兰芳传》、《东西方戏剧进程》、《图说中国戏剧史》、《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外戏剧史》、《中国戏曲简史》。

刘祯,文学(戏剧学)博士,研究员。1963年5月出生于内蒙古,汉族。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戏曲研究》主编,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同济大学兼职教授,中山大学传统戏曲与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第一届文化部青联委员。主要从事戏剧史论及民间文化、宗教祭祀戏剧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民间目连文化》(巴蜀书社1997年出版。该书系本人独立承担的国家“八五”社会科学(艺术类)青年基金课题,后经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学术委员会评审,列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丛书”,1999年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勾栏人生》(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该书系国家“九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华夏审美风尚史”之第七卷(元代卷),由本人独立承担完成。2001年“华夏审美风尚史”丛书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民间戏剧与戏曲史学论》(台湾国家出版社2005年4月)、《昆曲与文人文化》(与人合作,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4月)、《北京戏剧通史·辽金元卷》(本卷主编主撰,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徐文长小品》(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元曲精选》(三册,与人合作,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年),主编《东方戏剧论文集》(巴蜀书社1999年)等。发表论文评论百余篇,论文曾于1997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曾应邀到韩国、俄罗斯、越南、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考察。

马也,男,1949年生,黑龙江海伦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主要工作:参加国家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重点科研项目的写作及研究;《光明日报》专题作家;理论与批评的写作及研究;电视片及电视剧的写作。著有《戏剧时空论》、《戏剧人类学论稿》、《亚细亚之光》,国家重点项目《中国近代戏曲史》(分支主编),电视剧《擎天柱》(八集编剧,获飞天奖)、电视剧《战国》(32集,文学顾问,编剧之一)电视片《战争与和平》(10集,总编导,总撰稿)等,发表论文及评论多篇。

毛小雨,男,1964年生,河南开封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编著出版《胡连翠导演艺术》、《中国戏曲脸谱艺术》(获国家级最高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和国家图书奖提名)。专著有:《印度雕塑》、《虚幻与现实之间:元杂剧“神佛道化”戏论稿》《印度壁画》《印度艺术》。摄影作品集:《印度建筑艺术》《中国人眼中的印度》。译著《古代印度戏剧》、《印度现代戏剧简述》、《巴西20世纪戏剧概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戏剧》、《乔治·格什温传》、《张协状元》、《漫画汉英语言精华——唐宋诗》、《漫画汉英语言精华——唐宋词》、《商代文明》。获奖论文:《元杂剧中佛教戏研究》,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论文评奖二等奖;《现代戏的文化心理选择》,获田汉戏剧奖;《艺术的青春探索之旅》,获梅兰芳诞辰100周年征文奖,印度视觉媒体协会2005年度终身成就奖。

宋宝珍,女,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82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得该校文学学士学位,此后开始攻读该校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于1989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同年6月到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话剧理论与历史的研究,并于2003年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戏剧戏曲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成果有:《二十世纪中国话剧回眸》、《世界艺术史·话剧卷》、《残缺的戏剧翅膀·中国现代戏剧理论批评史稿》、《澳门戏剧》、《论中国话剧的审美现代性》、《洪深传》、《田汉评传》、《中国话剧史》等,所完成的论著、论文,多次获奖。


贾志刚,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生于1954年4月12日,籍贯辽宁省沈阳市。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文艺编辑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3年至1985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担任记者、编辑。1988年和1993年先后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出版过学术专著《迈向现代的古老戏剧》、《戏曲体验论》、《昆曲表演艺术论》(合著),参加了《中国当代戏曲史》、《中国戏曲表演史论》、《新时期文艺主潮论》、《黄河文化丛书 .艺术卷》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有关章节的撰写,均已出版。发表学术论文及评论文章60多篇。自1996年以来先后担任第十一届全国戏曲电视剧评奖委员会委员和1998年大众电视金鹰奖戏曲电视剧初评评委以及其他奖项的评委。目前,担负着《中国戏曲近代史》、《中国京剧百科全书》等国家“十五”重点科研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的科研工作。


吴文科,男,汉族。1963年3月生于甘肃省清水县。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专事曲艺研究,长期参与主持国家社科研究重大项目暨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中国曲艺志》(29卷)的编纂工作,历任该项目总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并因贡献卓著两度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表彰,分别获得“编审成果奖”和“特殊贡献个人奖”。出版《“说唱”义证》、《中国曲艺艺术论》、《中国曲艺通论》和《中国曲艺史》(合著)、《中国曲艺、杂技、木偶戏、皮影戏》(合著)等专著多种,发表理论和评论文章300多篇。其中,专著《中国曲艺艺术论》获“中国图书奖”;《中国曲艺通论》获“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论文《相声发展的现实理路:盘点与清理》和《中国曲艺:当下困境与发展对策》分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评论奖”的“评论奖”和“理论奖”。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副主任。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鼓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曲艺”学科主编,《曲艺》杂志编委。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评议委员会委员。

何玉人,女,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长期从事中国近、当代戏曲研究和戏曲创作理论研究工作。著有《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昆曲创作与理论》、《戏剧创作理论探寻》、《20世纪的中国戏剧》等。发表论文70余篇200多万字。其中,《关于戏曲与文学的思考》、《新时期戏曲喜剧创作论》、《论周长赋的历史剧创作》、《中国戏曲现代性刍议》等论文先后获“王国维戏曲论文奖”、“田汉戏剧奖·论文奖”等多项全国、省级艺术科研优秀论文奖。曾受聘《陕西日报·文艺部秦岭副刊》特约撰稿人。先后参加国家重点课题《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生存现状调查》的调查撰写工作;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基础数据库·〈戏曲卷·甘肃〉》部分的撰写工作;任重点课题《昆曲艺术大典·历史理论卷》副主编及清代部分的编撰工作。独立承担、完成国家“十五”年度课题《勃发与超越——中国戏曲创作研究》。曾担任、出席省级文艺研究会秘书长、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创作理论中心组成员、青年文艺创作会议代表、直属机关第四、第五次党代会代表,文联党代会代表。多次被评为先进科研工作者及优秀共产党员。 2014考研政英短期抢分特训班 迅速提高分数!



相关话题/中国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