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世界标准日:中国林科院发布10项典型标准应用情况介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4





  10月14日是第50个世界标准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标准化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林草领域行业标准实施应用情况,结合我院科研工作实际,院科技处通过典型标准的推荐工作等方式开展世界标准日宣传活动,旨在通过宣传,进一步提升我院标准化工作水平,现将推荐的10项典型标准实施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炭罐用颗粒活性炭》(LY/T 2864-2017)标准实施应用情况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炭罐用颗粒活性炭》(LY/T 2864-2017)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负责制定,参加起草单位有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福建省鑫森炭业股份有限公司。每一千台汽车在其燃油系统中产生的燃油蒸气大约为11400千克。以前,这些碳氢化合物都没有经过任何过滤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是导致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炭罐用颗粒活性炭是汽油发动机控制燃油挥发,减少有机物排放的主要材料,每一辆燃油车都要安装该类活性炭产品,而且一次装填需要实际使用十年以上,使用期间要求产品的性能能够满足排放要求。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和使用国家,随着汽车和摩托车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六排放标准的推出,该产品的市场需求数倍增长。因此,本标准的实施对提升我国该类产品的制造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控制汽油蒸气排放、减少雾霾、保护大气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该标准将丁烷工作容量(BWC)、丁烷持附率、耐水性、pH设定为汽车炭罐用颗粒活性炭产品的特征指标,规定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符合我国当前对炭罐用颗粒活性炭产品市场的实际需求,具有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该标准实施后,福建鑫森炭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生产和应用企业应用实施了该标准,产品涉及丰田、奔驰、比亚迪等国内外汽车品牌,均表示该标准技术要求设置合理,测试方法可靠,可以满足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炭罐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脂松香》(GB/T 8145-2003)和《松香试验方法》(GB/T 8146-2003)标准实施应用情况



  《GB/T 8145脂松香》和《GB/T 8146松香试验方法》是两个相互关联、支撑和配套应用的基础性国家标准,自1987年首次发布实施以来,三十多年间,有效支撑和保障了我国松香行业有序生产、公平贸易、深加工应用、出(进)口产品质量检验等重要产业活动,业已成为松香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标准。


  2003年修订版《脂松香》(GB/T 8145-2003)和《松香试验方法》(GB/T 8146-2003)这两项国家标准的实施和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1)标准应用执行期长,久经考验。自1987年首次布实施以来,已经应用了32年。2003年修订后也已连续使用16年,标准中所涉及的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没有出现质疑和争议。


  2)标准应用领域广泛,行业全覆盖。已被国内外松香生产、贸易、应用、松香深加工利用、松香出口等相关企业,林业生产管理、产品检验、分析测试、产品质量监督等部门,林产化工专业教学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石油化工、纺织和印染、油漆油墨、造纸等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涉及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约10 %。同时,国外相关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在中国及其境外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应用,甚至还有我国到国外建厂生产松香的企业也在当地应用我国的标准。


  3)标准的先进性突出,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广泛被其他标准引用。在相关松香深加工产品标准制定过程中作为规范性引用文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湿地松松香》、《氢化松香》、《色漆和清漆用漆基脂松香的鉴定气相色谱分析法》、《马来松香》、《歧化松香》等。同时,还被国际标准(ISO 19334: 2010和BS ISO 19334: 2006)作为标准引用文件所采用。


  4)标准应用支撑了松香产业的发展。两项标准支撑了我国900多万吨脂松香、累计产值约900亿元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了300多万吨脂松香出口贸易。对于提升松香产品品质,规范松香产品应用市场,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及产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5)标准应用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我国松林面积有1600万公顷,可采脂面积占10%~20%,年可采脂量150万吨,目前年采松脂约60~100万吨/年,按照当前松脂价格约11.5元/kg计算,直接惠农价值约69~115亿元/年,其中涉及种植、养护、采收、运输、加工等一系列环节,其中直接从事松脂采割的农业工人超过50万人(平均每个工人每年可采松脂1500~2000 kg)。两项标准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社会就业,促进了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生态建设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GB/T 4897-2015《刨花板》标准实施应用情况



  刨花板是我国重要的人造板品种,2018年,全国有375家刨花板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3349万m3,年产量达到2732万m3,产值近480亿元。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价格低廉、吸音效果好等优点,广泛用于家具、建筑装饰、包装等领域,渗透入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刨花板标准从1985年首次颁布实施以来,在1992年、2003年和2015年经过了3次修订,技术指标要求和试验方法得以逐步完善和提高,在与ISO刨花板标准(ISO 16893)和欧洲刨花板标准(EN 312)接轨的同时,增加了适应我国市场需求的部分指标要求,改变了刨花板产品单一的局面,刨花板在质量、品种、用途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质量得到提高,用途得到扩展,适应了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GB/T 4897-2015《刨花板》标准把产品分为普通型、家具型、承载型、重载型4类,按使用环境分为了干燥、潮湿、高湿三种状态,总共12种类型板材,并分别规定了P1-P12板材的性能指标要求。例如,卫生间承载型家具,可选用高湿状态下承载型刨花板,即P11板可满足要求;厨房用碗柜,负荷较大,可选用潮湿状态下重载型刨花板,即P8板可满足要求;书柜搁板,由于长期负荷,可选用干燥状态下重载型刨花板,即P4板可满足要求。总之,刨花板企业根据下游用户的要求,依据产品标准进行生产,做到了适板适用,节约了生产成本,避免了功能过剩造成的浪费。该标准对扩展刨花板的应用领域,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使企业在生产和应用中做到了有据可依。


  为更加科学的对刨花板产品的性能进行判定,GB/T 4897-2015《刨花板》标准对吸水厚度膨胀率、内胶合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表面胶合强度及防潮性能采用了上、下规格限的要求,这与以往人造板标准的检测数值判定差别较大。分位值是随机变量的特征数之一,在人造板的判断中使用较少,大多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但实际上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其质量水平。对均匀度不好的板材,往往一两个数值就会对平均值大小起到很大的作用。采用分位值的表示弥补了平均值的不足,这对促使刨花板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工艺,保证产品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GB/T 18102-2007《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标准实施应用情况



  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指以一层或多层专用纸浸渍热固性氨基树脂,铺装在刨花板、高密度纤维板等人造板基材表面,背面加平衡层、正面加耐磨层,经热压、成型的地板。商品名称为强化木地板。我国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行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建立了从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成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完整体系,生产企业约900家,主要集中在江苏省、辽宁省、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湖南省、湖北省、福建省等地。据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地板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地板企业的浸渍纸层压木质销量21360万㎡,约占木地板总量的51%,是我国占比份额最大的地板品类,且出口量较大。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以典雅美观、色泽丰富、耐磨耐划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广泛应用在家庭装修、公共场所等领域。


  GB/T 18102-2007《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标准与国际标准特别是欧洲等发达国家该产品标准接轨,标准内容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自2008年5月1日实施以来,对规范、引导我国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从事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的生产、经销、安装以及研发的单位均采用该标准,国家市场监管部门的国家质量监督抽查、国家林业部门的行业监测以及地方质量监管部门的产品监管等均采用本标准。由于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属于终端产品,该标准对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也起到重要作用。


  GB/T 18102-2007《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标准的实施对推动地板产业发展起到很大作用,提升了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的总体质量水平,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指导了企业依据标准生产优质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产品,引导标准化生产;有助于提升我国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有利于规范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市场秩序,引领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核桃标准综合体》(LY/T 3004-2018)标准实施应用情况



  2018年12月2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发布公告(2018年第18号),核桃标准综合体(标号:LY/T 3004-2018)自2019 年5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核桃产业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指标和规范,主要内容包括:Ⅰ核桃名词术语、Ⅱ核桃良种选育标准、Ⅲ核桃嫁接苗培育和分级标准、Ⅳ核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Ⅴ核桃改劣换优技术规程、Ⅵ核桃采收和采后处理、 Ⅶ核桃坚果丰产指标和Ⅷ核桃坚果质量及检测8个部分。


  标准自颁布实施以来,在同行业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阿克苏浙疆果业有限公司、陕西大统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体应用情况如下:


  通过本标准实施,在新疆、陕西和河北等省(区)建立标准化良种苗木基地7处,繁育苗木320万株;建立核桃优质丰产标准化示范园10处,面积5万亩,每亩收益达3000元以上;培训基层技术人员850名;研发五香核桃、脱衣核仁和核桃露产品8个,建立中试生产线8条,生产能力2.3万吨,投资1.5亿元,直接经济效益5.4亿元,有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标准关键技术推广应用覆盖3个省(区)的8个县(市),显著增加了当地林农的经济收入,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我国核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杜仲标准综合体》(LY/T 3005-2018)标准实施应用情况



  林业行业标准杜仲标准综合体包括良种选育技术规程、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嫁接育苗技术规程、果用杜仲栽培技术规程、雄花用杜仲栽培技术规程、材药兼用杜仲栽培技术规程、叶用杜仲栽培技术规程、剥皮再生技术规程和种仁质量等级等9部分,几乎囊括了杜仲在种植过程中的所有技术规范。


  1.杜仲育种工程方面的应用


  杜仲良种选育技术规程已经在杜仲良种选育中全面应用。根据果用、雄花用和药用等杜仲育种目标,建立了不同用途的杜仲种质资源评价体系,建立了300多个杜仲无性系组成的育种群体,筛选出100余个高产杜仲橡胶、杜仲亚麻酸油、杜仲雄花和材药兼用优良无性系。共审定杜仲良种26个,其中国审良种1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5个。


  2.杜仲良种繁育与高效栽培方面的应用


  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和嫁接育苗技术规程已在杜仲良种繁育中规模化应用。建立杜仲良种嫁接繁育基地2万余亩,其中采穗圃4500亩,繁育杜仲良种苗木2亿余株。


  杜仲果用、雄花用、材药兼用及叶用杜仲栽培技术规程,已在全国杜仲高效栽培示范基地广泛应用。杜仲果园化栽培模式下,盛果期产果量达200kg以上,比传统栽培模式提高40倍,实现了杜仲培育技术的重大突破,大幅度降低了杜仲橡胶成本;雄花园高效栽培模式下,杜仲雄花亩产达220~300kg;材药兼用林杜仲叶年均亩产达300kg以上,杜仲皮100kg,杜仲木材0.4m3;高密度叶用林栽培模式下,每亩杜仲叶产量达1000~1200kg,杜仲橡胶亩产达30kg以上。杜仲系列高效栽培模式和系列技术的应用,使杜仲由相对单一的药用迅速扩展到杜仲橡胶、木本油料等国家战略资源全面开发。目前,全国建立果用、雄花用、材药兼用及叶用杜仲良种高效栽培示范基地达20余万亩,为企业创造产值10亿多元。


  3.杜仲资源利用方面的应用


  剥皮再生技术规程在杜仲剥皮上的应用,使剥皮后成活率由50%提高到98%以上,杜仲皮产量提高30%以上。种仁质量等级规程的应用为杜仲α-亚麻酸软胶囊等系列产品提供了优质原料保障。


  4.社会及经济效益


  通过杜仲标准综合体应用,营建杜仲良种繁育、高效栽培与加工利用示范基地,实现杜仲综合利用,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和务工360万人·天,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农民年人均收入大幅提高,有效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如河南鄢陵杜仲高效栽培示范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就业、合作社入股、林下养殖等使3600人脱贫,年人均增收1.5万元;山西省沁水县山泽村是省级贫困村,通过杜仲良种繁育与高效栽培,2018年贫困户人均增收6270元,实现整村脱贫。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标准实施应用情况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作为起草单位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于2008年实施。该标准在客观、动态、科学地评估森林生态效益、提高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在不同尺度上得以应用。


  在国家层面上,开展了基于中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核算研究。特别是基于第七次、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结合模型模拟,评价得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10.01万亿元和12.68万亿元的结果,并由国家林草局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媒体发布,相应的结果以《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生态文明制度构建中的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在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该项研究对于完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充分发挥市场在森林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全社会科学认识森林资源的功能与价值,更加自觉地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依据该项标准,首次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大尺度融合,特别是在四十年时间跨度上森林资源和生态功能连续性、对称性分析方面填补了空白,出版了《中国森林资源及其生态功能四十年监测与评估》。


  在生态工程方面,采用该项标准,完成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2013-2016)。针对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不同林种类型等,基于该标准分别完成了6个典型退耕还林工程省份、长江、黄河流域流经省份、北方沙化土地以及所有退耕还林工程省份的四次生态效益评价,评估结果客观地反映退耕还林对我国生态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为工程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推进工程建设健康发展。同时,也完成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效益监测国家报告(2015)》,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各项功能的变化情况。


  在省级、市级及保护区尺度上,依据该项标准完成了森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的理论实践,基于运用不同尺度森林生态系统连续观测与清查体系,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以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络多年连续观测的数据、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公共数据和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分别从物质量和价值量两个方面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评估。相应的结果分别在中国林业出版社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连续观测与清查及绿色核算”系列丛书中出版,评估结果被各地相关部门所采纳。






《山茶花嫁接技术规程》(LY/T2854-2017)和《山茶花盆栽技术规程》(LY/T 2446-2015)标准实施应用情况



  山茶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也是世界名贵花卉之一,近年来其产业发展规模迅速壮大,栽培产品不断丰富,栽培质量不断提高,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具有相当规模和市场份额的花卉产品。随经济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市场对绿化及盆栽山茶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国山茶花投放市场的名优品种远远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山茶花产品单一,尤其缺少不同用途的名优山茶花。此外,现有山茶花生产及栽培技术落后,仍沿用上千年之久传统栽培方式,不仅繁殖系数低、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成本偏高,而且苗木规格参差不齐,质量不稳定,难以实现规模化扩繁,与现代高效设施栽培农业的规模化、规格化、低成本、快速供货等要求相差甚远。受品种、生产栽培技术等因素制约,我国山茶花产业规模较小,产业化程度低,市场潜力远未充分发挥和挖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编制的《山茶花嫁接技术规程》(LY/T2854-2017)适用于我国山茶花嫁接苗生产,规定了山茶花嫁接过程中的砧木选择与准备、接穗选择与准备、嫁接方法及嫁接后管理等技术内容。《山茶花盆栽技术规程》(LY/T 2446-2015)适用于我国山茶花盆栽生产,规定了山茶花盆花栽培生产过程中的术语和定义、种苗准备、栽培环境、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分级与检疫、包装运输等技术要求。相关标准的制定对提升我国山茶花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山茶花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制定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支撑建立了金华国际山茶物种园,在浙江省、广东省、云南省等10余地区推广应用了山茶花嫁接技术和盆栽技术标准化示范。如云南省临沧市林业科学院应用《山茶花嫁接技术规程》(LY/T2854-2017)和《山茶花盆栽技术规程》(LY/T 2446-2015)两项标准,成功申报了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名优山茶花规模化扩繁与盆栽技术标准化示范》,合同经费达100万元。通过山茶花嫁接和盆栽技术标准化示范等技术的转化应用,使我国的山茶花生产和山茶花苗木基地建设实现规范化经营,能迅速提高我国山茶花繁育技术水平,使我国的山茶花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与国际市场直接接轨,从而扩大我国花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大大提高我国花卉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此外,对优化农村种植业的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就业机会、带动三产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及改善农村社会环境、促进农村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




《红树林湿地健康评价技术规程》(LY/T 2794—2017)标准实施应用情况



  本标准项目来自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于2015年1月起草,2017年9月1日实施。本标准起草组长期从事红树林湿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在标准起草过程中,标准起草组多次到海南清澜港和东寨港、广东湛江、广西钦州湾和北仑河口、香港米埔以及红树林濒临灭绝的厦门等地,对不同纬度不同类型红树林湿地健康状况进行了实地科学考察,累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及标准制定的科学依据。


  标准实施后,应用该标准对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湿地进行健康评价,并对其红树林湿地重要评价因子——沉积物做了专题评价。1.健康评价,对红树林湿地内在健康与外在健康压力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红树林湿地健康组分与其所处环境的协调性( 矛盾冲突或和谐一致) 及未来健康发展趋势。健康评价评价结果:研究区各红树林群落类型内在健康表现为基本健康,表明目前群落结构基本稳定,区域内干扰对湿地内在健康的干扰强度为:林地﹥海堤建设﹥原生境破坏﹥围塘养殖﹥海平面上升﹥土壤重金属污染;外在健康压力表现为极强;外部干扰对红树林湿地健康的负面影响占主导地位,其中,围塘养殖与海堤建设对生境的破坏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红树林群落结构退化,湿地面积减少,环境与健康组分之间矛盾突出;红树林湿地有由基本健康向一般病态发展的趋势;减少和控制围塘养殖、海堤建设等人为干扰是红树林湿地与环境从矛盾转化为和谐的主要措施。2.沉积物健康评价,在红树林分布区选取6个样地进行调查,然后进行沉积物健康评价。车船排污及繁荣的港口经济使这两个红树林湿地成为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经济和交通欠发达地区沉积物环境质量较好。重金属毒性水平是影响潜在生态危害的关键因素。


  文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17年9月印发了《海南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退塘还林还湿工作方案的通知》,《海南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退塘还林还湿工作方案》,对海南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4159.2亩鱼虾塘及养殖场按计划分年度实施退塘还林还湿工程。




《五倍子》(LY/T 1302-2016)《五倍子角倍生产技术规程》(LY/T 2467-2015)等标准实施应用情况



  五倍子是某些蚜虫在盐肤木等的树叶上取食形成的虫瘿,其主要成分为五倍子单宁,是提取单宁酸、没食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的重要原料,在医药、化工、电子、环保、农业和冶金等行业中用途广泛。作为我国传统的林特和出口产品,中国五倍子产量占世界的95%以上,以单宁酸含量高、产量大和质量好而著名,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中国五倍子”(Chinese Gallnut),长期出口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中国林科院的科技人员在五倍子培育和加工技术研发中,根据生产需求,陆续制定了“五倍子”、“五倍子角倍生产技术规程”、“工业单宁酸”等12个标准,全面总结五倍子生产、销售、加工和产品研发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制定规范、统一、科学、可操作性强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形成了从五倍子培育、产品和加工的完整的标准技术体系,规范了五倍子寄主树育苗、种虫培育、五倍子生产、检测、初级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的生产等全产业链生产过程,全面提升了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有效推动了五倍子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民增收、企业生产和产品出口等意义重大,经济效益显著。


  主要标准内容和应用情况如下:


  1、《五倍子角倍生产技术规程》LY/T 2467-2015


  本标准包括了五倍子(角倍)人工培育的全过程,按生产流程分为角倍蚜培育和高产倍林营建两个部分,分别包括五倍子相关术语、种虫培育和接种、倍林营建、倍子采收和加工等内容。自发布以来,已在我国五倍子主产区的贵州、四川、云南、重庆、湖南、湖北和陕西等省市广泛应用,推动了五倍子生产从野生到人工培育、从低产向高产的转变,使五倍子单产从原来的20-30公斤/亩提高到40-60公斤/亩,最高达到153公斤/亩。


  2、《五倍子》LY/T 1302-2016(修订LY/T1302-1999,代替国标GB5348-1986)


  本标准为五倍子的产品标准,规定了五倍子的定义、技术要求、产品特性、包装规则、验收和贮运等。该标准自1986年第一版(当时为国家标准)发布以来,即成为五倍子生产和加工企业收购的产品标准,对于规范农民对五倍子的采收和粗加工、销售和企业的收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9年,该标准被林业行业标准代替,2016年经修订后,继续成为规范五倍子生产和产品销售的重要标准。


  3、《工业单宁酸》LY/T1300-2005(代替国标GB5308-1985)


  本标准为五倍子的深加工产品标准,规定了以五倍子为原料制成的工业单宁酸的技术要求、取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要求。对于规范企业对五倍子的加工、检验和产品销售、出口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与《工业没食子酸》(LY/T1301-2005)、《食用单宁酸》(LY/T1641-2005)、《药用单宁酸》(LY/T1640-2005)、《高纯没食子酸》(LY/T1643-2005)、《焦性没食子酸》(LY/T 2862-2017)、《3,4,5-三甲氧基苯甲酸》(LY/T 2863-2017)、《单宁分析试验方法》(LY/T1642-2005)、《没食子酸分析试验方法》( LY/T1644-2005)、《活性炭单宁酸吸附值的测定方法》(LY/T1786-2008)等9个标准,共同构成了五倍子高附加值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检测标准体系,深加工产品的销售和出口反过来带动了原料的培育,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发展,对于推动五倍子产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话题/生产 健康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铬盐生产过程铝钒同步分离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2019年5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四川省银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铬盐生产过程铝钒同步分离技术”项目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包括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院士、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王孝峰教授级高工、北京大学王习东教授、攀钢集团研究院胡鸿飞教授级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
  • 我国科学家攻克青蒿素绿色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记者屈婷、董瑞丰)青蒿素等天然提取药物因为来源特殊,一直很难像化学药物那样高效、大规模连续的生产。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获悉,其研发的青蒿素绿色规模化生产工艺已成功应用,解决了制约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  青蒿素是有效治疗疟疾的天然成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团队将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
  • “钒铬高效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完成科技成果评价
    2019年3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河钢集团有限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完成的“钒铬高效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通过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与会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邱定蕃院士、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黄小卫院士、中科院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
  • 以栀子为原料规模化生产藏红花酸技术取得新进展
    藏红花酸(Crocetin)又名西红花酸或番红花酸,为红色或暗红色晶体,是臧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也存在于茜草科植物栀子果实。  藏红花酸具有多不饱和共轭烯酸结构,具有保护肝脏、抑制肿瘤、抗氧化、提高缺氧耐受力、改善视力等多种药理功能,属于医疗价值极高的药品、功能性食品及化妆品原料。藏红花中含有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
  • 过程工程所提出钛白粉生产浓硫酸循环利用绿色新工艺
    最近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和美国化学会等发表了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绿色化学工程研究部的系列论文,对该部开发的从钛白粉副产七水硫酸亚铁和稀硫酸中回收浓硫酸并循环利用的新工艺做了详细报导。(AIChE Journal, 2017, DOI: 10.1002/aic.15795; Ind. Eng. Che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
  • 过程工程所攻克氨基乙酸生产中甲醇污染难题
    最近,美国化学会杂志系列发表了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绿色化学工程研究部的论文,对该部开发的氨基乙酸绿色分离工艺做了详细报导。(Yan Zeng, Zhibao Li,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16, 55, 2426?2437; 20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铝钒钛非常规介质绿色生产工艺关键共性技术”顺利通过验收
    3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铝钒钛非常规介质绿色生产工艺关键共性技术”课题在完成了相关研究任务和财务审计工作后,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开曼铝业(三门峡)有限公司进行了课题现场验收。会议由项目组织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持,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
  • 过程工程所举行第一届健康周活动
    为了保障职工身心健康,加强职工健康管理,预防心脑血管等各类高发疾病。结合2019年度在中关村医院体检情况及职工整体健康状况,过程工程研究所于11月25日至29日举行了第一届健康周活动,累计200余人次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健康周活动,过程工程所邀请中关村医院的医生为职工进行了10场讲座。讲座内容非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
  • 过程工程所举办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知识讲座
    为满足离退休人员日益增长的健康养生方面需求,过程工程所离退办定期举办系列健康讲座。5月28日,特邀授课专家天安康健健康教育大讲堂专家讲师团专家、丰台医院孙玉华主任医师作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知识讲座,受到与会老同志及师生的欢迎,参与踊跃。   孙玉华从老年人的健康标准讲起,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4
  • 复杂新型轻质结构健康检测与损伤识别研究进展
    轻质金属点阵夹层板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损伤与缺陷有可能显著影响其服役性能。这些损伤与缺陷包括点阵芯材与面板的虚焊、脱焊,微桁架结构的弯曲、断裂,面板局部熔穿、孔洞等。损伤的出现会降低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形成局部薄弱部位;改变结构固有频率等动力学特性,引发结构共振;改变屈曲临界温度,增加屈曲失效的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