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角部磨损是一直困扰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展的难题,特别是对于超临界及更高参数的直流锅炉,常规防磨措施无法保证水动力安全性;同时,多循环回路间的气固流动均匀性也是制约循环流化床锅炉向高参数、大型化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研究所循环流化床实验室针对超临界高参数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升级的需求,开展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方案设计、现场试验和运行验证,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边形炉膛与多分离器优化布置技术。该技术基于几何结构方式改善炉膛气固流场,彻底解决了炉膛角部水冷壁的磨损问题,同时改善了炉膛角部水冷壁的热负荷均匀性,提高了超临界直流锅炉的水动力安全性;同时利用炉膛切角的导向作用和分离器间的距离优化,显著减小多个旋风分离器间的物料质量流率偏差,降低了炉膛受热面的热偏差,进一步提高了锅炉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可靠性。
该技术在山东枣庄八一水煤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350MW等级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成功应用,效果显著:锅炉运行700余天后角部水冷壁无任何磨损痕迹,三循环回路间温度偏差小于25℃;机组供电煤耗仅290.0g/kWh,厂用电率低至5.5%。
该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及示范”的资助。研究所副所长徐纲出席鉴定会并致辞。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