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论坛中共有来自6个实验室的6位博士研究生汇报了各自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唐三力对聚光热化学制氢与光伏互补增效机制进行了介绍。轻型动力实验室范雄杰对双油路离心喷嘴雾化特性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先进燃气轮机实验室的刘洋主要介绍了快速小波分析在轴流压气机失速预警中的应用情况。储能研发中心的邵梓一详细介绍了物理量协同性在向心透平内部损失研究中的应用。循环流化床实验室的吾慧星介绍了燃煤水泥窑炉NOx还原特性试验研究。传热传质研究中心的张海兰对非均匀热流水平管内SCO2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详细介绍。
针对各位研究生的报告内容,与会评委们抛出了一个又一个切中肯綮的问题并作了鞭辟入里的点评。受现场学术气氛感染,在廊坊视频分会场收看直播的同学们也展开了积极的交流讨论。
论坛最后,杨远智宣读了本次论坛评委评选结果:吾慧星同学获得一等奖;唐三力、范雄杰和邵梓一等3位同学获得二等奖;刘洋和张海燕2位同学获得三等奖。

研究所副所长陈海生致辞

异地参赛研究生远程答辩

中关村主会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