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朱守彪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6-03

姓名:
朱守彪
性别:



职称:
研究员
学位:
博士

电话:

传真:


Email:
zhusb@pku.edu.cn
邮编:
100085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安宁庄路1号

简历:
朱守彪男,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客座研究员;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5/08 - 至今,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究员
2005/09 - 2006/03,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计算中心,访问****
2004/12 - 2006/06,防灾科技学院,教授
2003/09 - 2005/08,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后
1999/12 - 2004/12,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地球物理系,副教授
1993/12- 1999/12,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地球物理系,讲师

兼职:
1)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2)中国力学学会 地球动力学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专业委员会委员
4)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
5)美国地震学会会员
6)欧洲地球物理学会会员
7)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地壳应力与地震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数值地震预测、构造应力场、地震活动性、地球动力学、震源破裂动力学过程等。

学科类别:
地球动力学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8年汶川大地震断层破裂过程复杂性的动力学机制研究,2016/01-2019/12、在研、主持;
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首都圈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及强震预测研究,2015/01-2017/12、在研、主持;
3、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LED20012B01 、汶川地震断层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2012/08-2014/12、已结题、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999年台湾集集Mw7.6地震后地表变形的动力学机制研究,2010/01-2012/12、已结题、主持;
5、国家973项目, 2008CB425704 、汶川地震发生机理及其大区动力环境研究,2008/11-2012/06、已结题、参加;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华北克拉通破坏物理机制的三维大规模数值研究,2009/01-2012/12、已结题、参加;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五届国际岩石应力研讨会,2010/05-2010/12、已结题、主持;
8、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LED2008B02 、汶川大地震动力学成因的数值模拟研究、2008/08-2011/09、已结题、主持;
9、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首都圈地区应力应变环境的变化及其未来强震预测,2008/01-2010/12、已结题、主持;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断层活动的有限单元法模拟及其在地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2008/01-2010/12、已结题、主持;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地壳地幔界面附近流变性质对比的研究,2003/01-2006/12、已结题、参加;
12、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利用GPS观测研究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变率场,2005/02-2005/07、已结题、主持;
1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一种新的地震预测方法及其在首都圈的应用,2005/01-2006/12、已结题、主持;
14、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103016、基于物理基础的统计地震学地震预测研究,2003/01-2004/12、已结题、主持。

获奖及荣誉:
项目“强震孕育和发生动力学过程的模拟研究”,于2014年12月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成果奖”二等(排名第一);
项目“中国大陆及邻区构造应力/应变场的分布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于2008年12月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二等(排名第一);

近年在地壳动力学研究领域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Zhu Shoubiao, 2018. Why did the most severe seismic hazard occur in the Beichuan area in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China? Insight from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s, 281:79-91.https://doi.org/10.1016/j.pepi.2018.05.005.
朱守彪, 袁杰, 2018.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地区极重震害的物理机制研究.地球物理学报,61(5): 1863-1873,doi: 10.6038/cjg2018M0111.
朱守彪,袁杰,缪淼,2017.青海玉树地震(Ms=7.1)产生超剪切破裂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研究,地球物理学报.60(10): 3832-3843,doi: 10.6038/cjg**.
缪淼,朱守彪*, 2017. 流固耦合作用对计算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7, 60(4):1457-1469.
袁杰,朱守彪*, 2017.断层阶区对产生超剪切地震破裂的促进作用,地球物理学报,2017,60(1):212 -224.
Yuan, J., & Zhu, S*. (2016). Distributions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due to dynamic ruptures across a bimaterial fault: Implications for seismic hazard analyses.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131, 81-94.
朱守彪*, 缪淼, 2016. 地震触发研究中库仑应力随摩擦系数增加而增大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法.地球物理学报,2016, 59(1), 169-173.
朱守彪,袁杰,2016. 2008汶川大地震单侧破裂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研究.地球物理学报,59(11):4063-4074.
Zhu Shoubiao (2016). Is 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 (Mw= 6.6) a strong aftershock of the 2008 Wenchuan, China mainshock (Mw= 7.9)?.Journal of Geodynamics,99(9):16-26.
缪淼,朱守彪*,2016. 2014年鲁甸地震(Ms=6.5)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及其影响.地震地质,38(1), 169-181.
朱守彪,2015. 数值地震预报知难而进. 科技日报,2015年12月11日.
Zhu Shoubiao*, and Miao M., 2015.How did 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 (Ms=7.0 ) trigger its aftershocks? Insights from static Coulomb stress change calculations.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2015, Doi: 10.1007/s00024-015-1064-3.
龙小刚,朱守彪*, 2015. 台湾碰撞带地壳变形场特征及其动力成因的有限单元法模拟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in press).
朱守彪*, 缪淼, 2015. 地震触发研究中库仑应力随摩擦系数增加而增大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法. 地球物理学报,2015,(in press).
袁杰,朱守彪*. 断层阶区对震源破裂传播过程的控制作用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2014, 57(5):1510-1521
袁杰,朱守彪*. 断层自发破裂动力过程的有限单元法模拟. 地球物理学报,2014, 57(1):138-156.
Zhu*, S., Zhang, P., 2013.FEM simulation of interseismic and coseismic de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Tectonophysics, 2013,doi:10.1016/j.tecto.2012.06.024.
Zhu*, S.,2013.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ynamic mechanisms of the 2008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implications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Natural Hazards, 2013, 69(2):1261-1279.
Zhu*, S., Shi Y., Lu M., and Xie F.,2013.Dynamic mechanisms of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s.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13, 56(10):1769-1779.
缪淼,朱守彪*,2012. 俯冲带上特大地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对后续余震触发效果的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9): 2982-2993.
Zhu*, S., Shi, Y.,2011.Estimation of GPS strain rate and its error analysis in the Chinese continent.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11, 40(1): 351-362.
Zhu*, S., Zhang, P.,2010.Numeric modeling of the strain accumulation and release of the 2008 Wenchuan, Sichuan, China earthquake. Bull. Seismol. Soc. Am., 2010, 100(5B), 825–2839.
Zhu Shoubiao*,2010. Dynamic mechanisms of the 2008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China: New insights from numerical simulation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s. Rock Stress and Earthquake-Xie (ed.), Netherlands: CRC Press/Balkema, 2010,527-533.
朱守彪*, 张培震, 石耀霖. 华北盆地强震孕育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6):1409-1417.








相关话题/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