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何登发教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04

何登发,男,1967年12月出生,博士,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1989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1992年7月和1995年11月毕业于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12月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4—2005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球科学系进修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合作研究中国天山两侧盆地构造。拥有中国石油行业近30年工作经历。现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盆地构造学组组长、油气藏学组委员,AAPGActiveMember。《石油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古地理学报》、《地学前缘》、《地质科学》等杂志编委。2001年度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12部。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台湾大学等地球科学系长期保持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国家地震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主要专长为盆地构造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在前陆冲断带构造解析和叠合盆地动力学研究方面有较深造诣。长期从事中国大型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分析和油气地质研究工作。近年来开展伸展盆地断层相关褶皱的定量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毕业学生主要在三大石油公司研究院、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高校等单位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

1.学习简历
  [1]1985.9-1989.7: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学习,矿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获西北大学1989届优秀毕业生称号。
  [2]1989.9-1992.7:在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学习,师从童晓光院士,研究方向是“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获硕士学位,学位论文题目是“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中段石炭系油气区带分析”,为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1992届优秀毕业生。
  [3]1992.9-1995.11:在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学习(在职),师从李德生院士,研究方向是“油区构造与油气田分布规律”,获博士学位,学位论文题目是“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论文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博士论文。
  [4]1995.12-1997.11: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是“含油气盆地地球物理场特征与控油特点”,出站报告是“中国西北地区盆地动力学演化与含油气系统旋回”。
  [5]2004.1-2005.2: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球科学系当访问教授,合作导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JohnSuppe教授,主要从事“前陆盆地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与应用”研究。
  
2.工作简历
[1]1992.8-1994.5:在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参加石油会战,在地质研究大队从事勘探生产研究。
[2]1995.3-1997.4: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局组织的塔西南综合研究联队工作,任队长,主要从事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综合研究工作。
[3]1997.12-2003.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盆地室主任,主要从事国内外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领域分析工作。
[4]2003.3-2006.5: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研究中心工作盆地构造重点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国内外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地质评价工作。
[5]2006.6至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3.业务能力
[1]专业素质:专业强项为构造地质学与石油地质学,在盆地构造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有较强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能力。
[2]外语能力:熟练应用英语,第二外语为俄语。
[3]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较强。


[1] Deng-Fa He, Li Di, Chuan-Xin Li, Ying-Qiang Li, Qing-Hua Mei. 2017. Neoproterozoic rifting in the Upper Yangtze Continental Block: Constraints from granites in the Well W117 borehole, South China. Scientific Reports 7: 12542.
[2] Dengfa He, Li Di, Fan Chun and Yang Xiaofa. 2013. Geochronology, Geochemistry and Tectonostratigraphy of Carboniferous Strata of the Deepest Well Moshen-1 in the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Insights into the continental growth of Central Asia. Gondwana Research 24, 560–577.
[3] Di Li, Dengfa He, Yong Tang, Xiaozhi Wu, Yichi Lian, Yanhui Yang.2015. Dynamic processes from plate subduction to intracontinental deformation: Insights from the tectono-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the Zhaosu–Tekesi Depression in the southwestern Chinese Tianshan.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113:728–747.
[4] Di Li,Dengfa He, M. Santosh, Delong Ma, Jieyun Tang. 2015.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northern Junggar Basin Part I: The eastern Luliang Uplift and its link with the Eastern Junggar terrane. Gondwana Research. 27(3),1089-1109 (SCI, IF = 8.122)
[5] Di Li, Dengfa He, M. Santosh, Delong Ma. 2015.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northern Junggar Basin Part II: The island arc-basin system of the western Luliang Uplift and its link with the West Junggar terrane. Gondwana Research. 27(3):1110-1130. (SCI, IF = 8.122)
[6] Di Li, Dengfa He, Delong Ma, Yong Tang, Yuhua Kong, Jieyun Tang. 2015. Carboniferous-Permian tectonic framework and its later modification to the area from eastern Kazakhstan to southern Altai: Insights from the Zaysan-Jimunai basin evolution.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 113:16-35. (SCI, IF = 2.831)
[7] Di Li, Dengfa He, Yang Yanhui, Lian Yichi. 2014. Petrogenesis of mid-Carboniferous volcanics and granitic intrusions from western Junggar Basin boreholes: geodynamic implications for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in Northwest China.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56, 1668-1690. (SCI, IF = 2.628)
[8] Di Li, Dengfa He, Xufeng Qi, Ningning Zhang. 2015. How was the Carboniferous Balkhash-West Junggar remnant ocean filled and closed? Insights from the Well Tacan-1 strata in the Tacheng Basin, NW China. Gondwana Research. 27(1), 342-362.. (SCI, IF = 7.396)
[9] Di Li, Dengfa He, M. Santosh, Jieyun Tang. 2013. Petrogenesis of Late Paleozoic volcanics from the Zhaheba depression, East Junggar: Insights into collisional event in an accretionary orogen of Central Asia. Lithos. 184-187,167-193. (SCI, IF = 3.779)
[10] Di Li, Dengfa He, Chun Fan. 2015. Geochronology and Sr-Nd-Hf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granites, enclaves, and dikes in the Karamay area, NW China: Insights into Late Carboniferous crustal growth of West Junggar. Geoscience Frontiers. 6,153-173.
[11] Xiao-fa Yang, Deng-fa He, Qing-chen Wang,Yong Tang, Hui-fei Tao and Di Li. 2012. Provenance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Carboniferous 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East Junggar Basin, China: Evidence from geochemistry and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Gondwana Research, 22(2): 567-584.
[12] Xiao-fa Yang, Deng-fa He, Qing-chen Wang, Yong Tang. 2012. Tectonostratigraphic evolution of the Carboniferous arc-related basin in the East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Insights into its link with the subduction process. Gondwana Research, 22(3-4): 1030-1046.
[13] Baoling Gui, Dengfa He, Weijia Chen, Wenjun Zhang. 2014. Migration of growth axial surface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ultiphase tectono-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the Zhangwu fault depression,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Journal of Geodynamics 75, 53-63.
[14] Renqi Lu, Dengfa He, Suppe John, Jonny E. Wu, Bo Liu, Yuegau Chen. 2014.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central Longmen Shan thrusts using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s: Implications for the sediments and deformations since the Mesozoic. Tectonophysics, 43-53.
[15] Lu Renqi, He Dengfa, John Suppe, Ma Yongsheng, Liu Bo and Chen Yuegao. 2012. Along-strike variation of the frontal zone structural geometry of the Central Longmen Shan thrust belt revealed by seimic reflection profiles. Tectonophysics, 580:178-191.
[16] Li Di, He Dengfa, Fan Chun, Xiang Kui, Jin Luying. 2013. Early Permian post-collisional magmatic events, East Junggar: Constraints from zircon SHRIMP U-Pb age, geochemistry and Hf isotope of rhyolite in the Yundukala area.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9 (1), 317-337. (SCI, IF = 1.117)
[17] Li Di, He Dengfa, Tang Yong, Fan Chun, Kong Yuhua. 2012. Genesis of Early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 of the Dinan uplift in Junggar Basin: Constraints to the closure time of Kalamaili ocean.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8 (8), 2340-2354. (SCI, IF=1.117)
[18] Li Di, He Dengfa, Fan Chun, Tang Yong, Yang Xiaofa, Chang Qiusheng, Yuan Hang. 2012.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Carboniferous basalt in the Karamaili gas field of Junggar Basin.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8 (3), 981-992. (SCI, IF=1.117)
[19] Jieyun Tang, Dengfa He, Di Li, Delong Ma. 2015. Large-scale thrusting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since Cretaceou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Geoscience Frontiers, 227-246
[20] Delong Ma, Dengfa He, Di Li, Jieyun Tang. 2015. Kinematics of syn-tectonic unconformitie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Hala'alat Mountain at the NW-margin of Junggar Basin. Geoscience Frontiers. 247-264.
[21] Liming Gao, Dengfa He, Baoling Gui, Junhui Wang, Weijia Chen. 2014.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ical and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boundary faults in Minfeng subsag Dongying Sag, Bohai Bay Bas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41, 598-606(SCI)
[22] Li C., Wang X., Li B., He D., Paleozoic fault systems of the Tazhong Low Uplift, Tarim Basin, China,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12, Doi: 10.1016/j.marpetgeo.2012.09.010.
[23] HE DengFa, YUAN Hang, LI Di, LEI Ganglin, FAN Chun, CHANG QiuSheng, and YE Maolin.2011. Chronology,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Granites at the Core of Tugerming Anticline, Tarim Basin: Indications of Paleozoic Extensional and Compressional Cycle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arim Continental Block. Acta Petrologica Sinica,27(1):133-146. (SCI)
[24] 何登发,马永生,蔡勋育,刘波,张健,张义杰.2017.中国西部海相盆地地质结构控制油气分布的比较研究. 岩石学报,33(4):1037-1057.
[25] 何登发,崔永谦,张煜颖,单帅强,肖阳,张传宝,周从安,高原,刘静. 2017.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潜山的构造成因类型,33(4):1338-1356.
[26] 何登发,李德生,王成善,李传新,何金有.2017.中国沉积盆地深层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地学前缘.
[27] 何登发. 2016. 沉积盆地动力学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地质科学,51(2):309-328.
[28] 何登发,李德生,王成善.2015.一张相图引发的奇迹—论活动论构造—古地理. 地质科学, 50(2):391-409.
[29] 李皎,何登发, 梅庆华.2015.四川盆地及邻区奥陶纪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石油学报,36(4):427-445.
[30] 张艺琼,何登发,童晓光. 2015. 中非剪切带含油气盆地成因机制与构造类型.石油学报,36(10):1234-1247.
[31] 吴斌,何登发,孙方源.2015. 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下古生界的断裂特征及成因机制. 天然气地球科学,26(5):871-879.
[32] 陈龙博,何登发. 2015. 苏门答腊弧后盆地带裂谷作用对油气成藏组合的控制.海相 油气地质, 20(2):8-14
[33] 梅庆华,何登发,文竹,李英强,李皎. 2014.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 石油学报,35(1):11-25(EI)
[34] 李皎,何登发. 2014. 四川盆地及邻区寒武纪古地理及构造沉积环境演化. 古地理学报,16(4):441-460(中文核心)
[35] 贾小乐,何登发,童晓光. 2014. 波斯湾盆地新生界油气成藏组合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新疆石油地质,35(1):118-123(中文核心)
[36] 李涤,何登发,高敏. 2014. 冲断构造与正反转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研究进展. 地质科学. 49(1): 81-94.(中文核心)
[37] 席怡,何登发,孙衍鹏,苏艳. 2014. 克拉通演化的超大陆背景与克拉通盆地的成因机制. 地质科学. 49(4): 1093-1112.(中文核心)
[38] 陈为佳,何登发,桂宝玲,高丽明,李瑞磊. 2013. 松南地区构造-地层层序与盆地演化. 地质学报. 88(5):932-942(中文核心)
[39] 李英强,何登发. 2013. 四川盆地及邻区早侏罗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石油学报,35(2):219-232(EI)
[40] 李英强,何登发,文竹. 2013. 四川盆地及邻区晚震旦世古地理与构造-沉积环境演化. 古地理学报,15(2):231-245(中文核心)
[41] 孙衍鹏,何登发. 2013. 四川盆地北部剑阁古隆起的厘定及其基本特征. 地质学报,87(5):609-620(中文核心)
[42] 文竹,何登发,樊春,孟征. 2013. 四川盆地北部米仓山冲断带多层滑脱系统构造分析. 新疆石油地质,34(3):282-286(中文核心)
[43] 文竹,何登发,童晓光. 2012. 蒸发岩发育特征及其对大油气田形成的影响. 新疆石油地质,33(3):373-378(中文核心)
[44] 贾小乐,何登发,童晓光,王玉梅,贾爱婷,陶亲娥. 2014. 中阿拉伯盆地Khuff—Sudair组油气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新疆石油地质,35(3):369-374(中文核心)
[45] 刘阵,何登发,李涤,张宁宁. 2013.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尉犁断鼻构造的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 地质科学,47(3):588-606.(中文核心)
[46] 刘阵,何登发,李涤. 2013.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维马克背斜构造的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 地质科学,48(3):592-608.(中文核心)
[47] 何登发,李德生,张国伟,赵路子,樊春,鲁人齐,文竹. 2011. 四川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地质科学,46(3):589-606.
[48] 何登发,樊春,雷刚林,袁航,李涤,常秋生.2011.吐格尔明背斜核部片岩的年代学与构造意义.中国地质,38(4):809-819.
[49] 何登发,孙方原,何金有,文竹,何娟,宋正云. 温宿北-野云沟断裂的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及塔北隆起的成因机制. 中国地质,38(4):917-934.
[50] 何登发,李德生,童晓光,2010,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立体勘探论,石油学报,31(5). (EI)
[51] He Dengfa, Chen Xinfa, Kuang Jun, Yuan Hang, Fan Chun, Tang Yong, Wu Xiaozhi,2010,Distribution of Carboniferous source rocks and petroleum systems in the Junggar Basin,PETRO. EXPLO. DEVELOP.,37(4):397-408.(SCIE)
[52] 何登发,陈新发,况军,袁航,吴晓智,杜鹏,唐勇.2010.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勘探前景.石油学报,31(1).
[53] 何登发; 鲁人齐; John Suppe. 2010.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in the transitional belt between the Longmenshan Mountains and the Sichuan Basin, and implications for earthquake risk appraisal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 6:4-5.
[54] 何登发,周新源,杨海军,雷刚林,马玉杰.2009.库车坳陷的地质结构及其对大油气田的控制作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19-32.
[55] HE Dengfa, LI Desheng, WU Xiaozhi,and WEN Zhu. 2009. Basic Type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Uplifts:An Overview of Sedimentary Basins in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83(2):321-346. (SCI)
[56] 何登发; 周新源; 杨海军; 管树巍; 张朝军. 2008. 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内古隆起的成因机制与构造类型.地学前缘.15(1): 207-221
[57] 何登发; 陈新发; 况军; 周路; 唐勇; 刘德光.2008.准噶尔盆地车排子-莫索湾古隆起的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地学前缘,15(1):. 42-55.
[58] 何登发; 李德生; 童晓光; 赵文智.2008.多期叠加盆地古隆起控油规律。石油学报,29(4):475-498.(EI)
[59] He Dengfa, Chen Xinfa, Kuang Jun, Zhou Lu, Tang Yong and Liu Deguang, 2008.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Chepaizi-Mosuowan paleo-uplift in Junggar Basin. Earth Science Frontier, 15(1): 42?55..
[60] 何登发.2007.不整合面的结构与油气聚集.石油勘探与开发,34(2):142-149.(EI)
[61] 何登发.2007.断裂-岩性体油气藏.石油学报,28(3):142-149.(EI)
[62] 何登发, John Suppe. 2007.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作用理论与应用.地学前缘报,14(4):66-73.
[63] 何登发,周新源,张朝军,阳孝法.2007.塔里木地区奥陶纪原型盆地类型及其演化.科学通报,52(增刊).
[64] He Dengfa, Zhou Xinyuan, Zhang Chaojun, Yang Xiaofa.2007. Ordovician proto-type basins and its evolution in Tarim Are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ol. 52.164-177.(SCI)
[65] 何登发,周路,唐勇.2007.准噶尔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与头屯河组间不整合特征与油气聚集.古地理学报,9(3):227-236.
[66] 何登发,庄忠海,马永生.2007.松潘-阿坝地块三叠系古地磁特征及其运动学意义.现代地质,21(3).
[67] 何登发; 管树巍; 张年富; 吴晓智; 张越迁.2006. 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冲断带构造及找油意义.新疆石油地质,27(1)。
[68] 何登发,翟光明,况军. 2005.准噶尔盆地古隆起动力学演化特征.地质科学,40(2):248-261.
[69] 何登发,贾承造,李德生,张朝军,孟庆任,石昕. 2005.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6(1):64-77.
[70] 何登发,贾承造,周新源, 石昕,王招明,皮学军,张朝军.2005.多旋回叠合盆地构造控油原理.石油学报,26(3):1-9.(EI)
[71] 何登发,贾承造.2005.冲断构造与油气聚集,石油勘探与开发,32(2):55-62.(EI)
[72] 何登发,杨庚,管树巍, 石昕,张朝军,王桂宏,王晓波.2005.前陆盆地构造建模原理、方法与实例.石油勘探与开发,32(3):7-14.(EI)
[73] 何登发,John Suppe,贾承造.2005.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与应用研究新进展.地学前缘, 12(4):353-364.
[74] Lu Renqi, He Dengfa, John Suppe, et.al.2011.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2010 Suining Ms 5.0 Earthquake and Its geometry,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analysis. Acta Geologica Sinica,2011,6(12).(SCI)
[75] Wang Mingjian, He Dengfa, Bao Hongping, Lu Renqi, Gui Baoling.2011.Upper Palaeozoic gas accumulations of the Yimeng Uplift, Ordos Bas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38(1):30-39 (SCIE).
[76] 宋到福,何登发,王书荣,李涤,王志勇,黄卫东. 2012.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烃源岩评价. 新疆石油地质,33(3):305-309 (中文核心)
[77] 杨庚,何登发,李伟,李本亮,王晓波,石昕,张朝军,管树巍. 2012. 北天山北缘构造剖面测量及多期构造变形. 地学前缘,19(5):41-52 (中文核心)
[78] 鲁人齐,何登发,John Suppe,等.2011.龙门山中段彭灌断裂带汶川Ms8.0地震同震破裂断层识别及其浅、表构造特征.地质科学,46(3):607-619.
[79] 宋到福,何登发,李涤,王书荣.2011.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布龙果尔坳陷构造变形特征解析. 地质科学,46(3):679-695.
[80] 王明健,何登发,李文涛,等. 2011. 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边界断裂—兰聊断层几何学、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 地质科学,46(3):775-786.
[81] 桂宝玲,何登发,闫福旺. 2011. 廊固坳陷的三维精细地质结构. 地质科学,46(3):787-797.
[82] 马晓鸣,何登发,李涤. 2011. 巴里坤盆地晚古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及构造演化. 地质科学,46(3):798-807.
[83] 宋到福,何登发. 2010. 断层相的概念及应用.地球科学进展,25(9):907-914。
[84] 鲁人齐,何登发,John Suppe, 等. 2010. 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构造楔的发现及其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对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动力学机制的约束.地学前缘,17(5):93-105.
[85] 贾承造,何登发,石昕,杨庚,张朝军. 2006. 中国油气晚期成藏特征.中国科学,D辑,36(5): 412-420.
[86] Jia Chenzao, He Dengfa, Shi Xin, Yang Geng, Zhang Chaojun, 2006.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late-stage pool formation in Chin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49(9):947-959 (SCI)


英文文章待补充。


负责完成的项目或课题主要有:
[1] 1992-1994:《塔里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101-01-01-18);
[2] 1993-1996:《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101-01);
[3] 1995-1997:《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石油地质特征、油气资源评价与油气勘探方向》(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点项目);
[4] 1998-2002:《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分布规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5] 1999-2002:《中国典型叠合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形成演化与资源预测》(国家973项目G课题);
[6] 2001-2002:《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构造特征、油气成藏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重点项目);
[7] 2002-2003:《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解析与石油预探区带》(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课题);
[8] 2002-2005:《跨重大构造期叠合盆地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领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9] 2001-2004:《前陆冲断带构造分析与勘探目标评价》(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科研项目);
[10] 2002-2004:研究成果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莫深1井地质综合论证”促成科学探索井莫深1井上钻,为揭示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含油气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1] 2003-2006:研究成果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莫(索湾)古隆起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研究”,提出了车(排子)-莫(索湾)古隆起两翼的主要勘探区带为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浅层的油气勘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2] 2003-2007:《松潘-阿坝坳陷区构造特征与勘探目标研究》(国土资源部与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科技攻关项目);
[13] 2006-2007:中国石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准噶尔盆地南缘重点构造带构造建模》课题负责人,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三排构造带的几何学与运动学模型,建立了压扭构造环境构造迁移的运动学模型;
[14] 2006-201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上扬子大陆构造与海相油气地质》课题负责人;
[15] 2007-2008: 中国石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拜城凹陷及周缘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项目负责人,提出了拜城凹陷三层滑脱冲断构造变形模型,为大北、克拉苏构造带深层勘探提供了构造学基础;
[16] 2007-2009: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准噶尔盆地及周缘晚古生代原型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前景》项目负责人,恢复了准噶尔盆地及邻区晚古生代不同时期的原型盆地,建立了原型盆地的演化序列,提出了石炭系的油气勘探方向;
[17] 2008-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四川地块北缘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构造格局演变及其控油作用》项目负责人(项目批准号:**);
[18] 2009-20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油气勘探新领域、新理论、新方法研究—全球油气资源评价研究》项目中《全球大油气田形成和分布规律研究》专题负责人(项目编号:GREP-5-1-4);
[19] 2010-2011: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东疆地区晚古生代原型盆地演化与油气评价》项目负责人;
[20] 2010-2011: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南天山-西昆仑山构造演化》项目负责人;
[21] 2011-2012: 中国石油西南油田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四川盆地及邻区原型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项目负责人;
[22] 2011-2013: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松南新区构造演化特征与勘探方向研究》项目负责人(项目标号:**-11-2G0607-1032);
[23] 2012-201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重点项目《多重滑脱构造系统与古隆起演化特征》负责人(合同编号:RIPED-2012-JS-201);
[24] 2012-201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重点攻关项目《廊固凹陷三维地质结构成因机制分析及构造特征研究》负责人(合同编号:HBYT-2012-JS-189);
[25] 2009-2013: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中心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第二批)《新疆北部地区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选区》项目负责人(项目编号:2009GYXQ16);
[26] 2011-2015: 国家油气专项《大型叠合盆地多期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深层原型盆地恢复》(2011ZX05008-001)的《盆地深层充填与油气地质条件》(2011ZX05008-001-04)专题负责人;
[27]. 2011-2015:国家油气专项《中亚地区含气盆地成藏规律与勘探技术》(2011ZX05029-003)《中亚地区含气盆地沉积构造特征及成藏条件研究》,专题负责人;
[28] 2013-2014: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重点攻关项目《塔东地区构造成因机制及演化》负责人(合同编号:DQYT-**-2013-JS-45);
[29] 2013-2014: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重点项目《阿姆河右岸东部山前断层相关褶皱分析与精细构造建模》负责人;
[30] 2013-2014: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重点攻关项目《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南段构造建模及演化特征分析》负责人(合同编号:技2013-32);
[31] 2013-2016: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页岩流变构造与纳米油气》负责人(项目批准号:**);
[32] 2006-2015:国家973项目《中国西部典型叠合盆地盆山作用与复杂构造圈闭形成演化》(2006CB202301),《中国西部叠合盆地多期构造过程叠加与深部古温压场重建》(2011CB201101)课题负责人;
[33] 2011-2015:国家油气专项课题《全球重点大区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2011ZX05028-003)的《全球主要层系成藏要素分布研究》专题负责人;
[34] 2011-2015:国家油气专项课题《准噶尔盆地碎屑岩层系大中型油气田形成规律与勘探方向》(2011ZX05002-002)的《准噶尔盆地山前带构造样式与勘探方向》专题负责人;
[35] 2012-2015: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差异性与油气聚集分布规律》负责人(项目编号:61);
[36] 2013-2015:中国石化科技部重点项目《中石化西部大型沉积盆地形成演化与勘探潜力》负责人(合同编号:P13040);
[37] 2014-2015: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准东-吐哈-三塘湖地区石炭-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探领域研究》负责人(项目编号:19-1);
[38] 2014-2015: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湘鄂西-川东地区构造建模与构造演化研究》负责人;
[39] 2013-2014: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点攻关项目《四川盆地基底结构与古生代构造演化》负责人(合同编号:XNSYYJS2013-51);
[40] 2013-2016: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重点攻关项目《冀中探区潜山地质结构、成因与构造演化》负责人(合同编号:HBYT-WTY-2013-JS-382);
[41] 2014-2015: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重点项目《复杂盐下地质构造建模及勘探潜力评价》负责人;
[42] 2014-2015:中海油深圳分公司重点科研项目《开平凹陷古近系构造-沉积特征与油气聚集》负责人(合同编号:CCL2013SZPS0668);
[43] 2014-2015: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重点项目《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构造建模及演化特征研究》;
[44] 2015.6-1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项目《塔西南坳陷结构构造与油气前景调查》(合同编号DD15-043);
[45] 2015.6-2016.8: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科技项目《中扬子区域构造演化及形变机制》(合同编号:**-15-ZC0613-0004)

目前负责的项目或课题主要有:
[1] 2015.01-2019.12: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四川盆地东部多重滑脱构造变形系统及其控油气作用》负责人(项目批准号:**);
[2] 2017.9-2021.0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大型沉积盆地深层结构、形成机制与油气潜力》(2017YFC**-03);
[3] 2017.6-2018.12: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项目《北疆地区石炭纪原型盆地调查》负责人
[4] 2017.1-2019.12:国家油气专项课题《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关键技术及目标研究》(2017ZX05001-001)专题负责人
[5] 2017.1-2019.12:国家油气专项课题《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潜力与目标评价》(2017ZX05036-003)《页岩流变机制与纳米孔隙演化》专题负责人。
[6] 2017.6-2018.12: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项目
[7] 2017.1-2018.1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点攻关项目《四川盆地古隆起形成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负责人



出版的主要著作:
[1] 何登发,李英强,黄涵宇,张健,等. 2018. 四川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油气聚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1-650.
[2] 何登发,陈槚俊,张伟康,聂国权,田方磊,许艳华,等. 2018.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分析 北京:地质出版社,1-550.
[3] 何登发,李智,马德龙,等. 2016. 中亚含油气区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1-447.
[4] 何登发,童晓光,温志新,等. 2015. 全球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北京:科学出版社,1-762.
[5] 何登发,周路,吴晓智. 2012. 准噶尔盆地古隆起形成演化与油气聚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413.
[6] 何登发,何金有,文竹,何娟,高敏,贺鸿冰,贾小乐. 2012. 伊拉克油气地质与前景评价.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460.
[7] He Dengfa, John Suppe, Yang Geng, Guan Shuwei, Huang Shaoying, Shi Xin, Wang Xiaobo, Zhang Chaojun. 2006. Guidebook For Field Trip in South and North Tianshan Foreland Basin, Xinjiang Uygar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Fault-related Folding in Foreland Basins, Petrochina Limited Company and Princeton University,1-110.
[8] 童晓光,何登发. 2001. 油气勘探的原理和方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257.
[9] 贾承造,何登发,雷振宇,周路,贾进斗,王桂宏. 2000. 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351.
[10] 赵文智,何登发,李小地. 1999.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导论.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579.
[11] 何登发,赵文智.1999.中国西北地区沉积盆地动力学演化与含油气系统旋回.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181.
[12] 何登发,李德生.1996.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北京:地质出版社,1-167.
[13] 何登发,吕修祥,林永汉,董大忠. 1996. 前陆盆地分析.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210.
[14] 何登发,董大忠,吕修祥,曹守连. 1996. 克拉通盆地分析.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178.



1.荣誉称号
(1)1993年:获塔里木勘探开发指挥部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2)2002年: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3)2003年: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4)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5)200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优秀项目经理。

2.部级以上奖励
(1)1994年:《塔里木盆地石炭系油气成藏规律与勘探方向》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2)1996年:《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六。
(3)1998年:《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六。
(4)1999年:《东濮凹陷西洼南部石油地质特征与科探井前期研究》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
(5)2003年:《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分布规律》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6)2003年:《中国含油气系统与重点盆地勘探领域研究》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7)2004年:《准噶尔盆地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获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8)2004年:《准噶尔盆地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9)2005年:《前陆盆地石油地质理论、勘探技术及大油气田的发现》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奖一等奖,排名第十一。
(10)2009年:《准噶尔盆地古隆起形成演化与油气聚集》获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11)2015年:《海相碳酸盐岩复杂油储理论与应用实践》获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3.局级奖励
 (1)1993年:《塔里木盆地石炭系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分析》获得塔里木勘探开发指挥部二等奖,排名第二。
 (2)1994年:《塔里木盆地塔中低隆起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获得塔里木勘探开发指挥部三等奖,排名第一。
 (3)1998年:《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石油地质特征、油气资源评价与油气勘探方向》获得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
 (4)1998年:《塔里木盆地和田区块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获得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5)2002年:《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分布规律》获得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6)2003年:《准噶尔盆地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获得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主讲课程:
[1]. 中国与世界大油气田概论. 32学时(秋季). 高年级本科生课程.
[2]. 构造建模理论与应用. 32学时(春季). 研究生课程.
[3]. 盆地分析基础. 32学时(秋季). 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
[4]. 含油气盆地分析. 48学时(秋季). 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
[5]. 岩石力学.32学时(秋季). 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
[6]. 盆地构造分析新进展. 8 学时. 博士生讲座.

招生方向:
[1].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盆地构造分析;油区构造解析;油气地质综合研究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2]. 能源地质与能源工程:油区构造解析;油气成藏过程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最近为油田和研究机构开设主要的培训课程:
[1]. 断层相关褶皱作用原理与应用. 60 学时(含地震剖面解释实习).
[2]. 冲断构造与油气聚集. 40学时
[3]. 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 60 学时.
[4]. 伸展构造与走滑构造解析:40学时
[5]. 叠合盆地动力学. 20学时.
[6]. 克拉通与克拉通盆地:20学时
[7]. 盆地构造学研究进展:12学时


相关话题/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黄海平教授
    黄海平教授博士生导导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兼职教授,有机地球化学家。1962年9月生,汉族。1985年获江汉石油学院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博士学位,1998年-1999年英国阿伯丁大学访问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石油成藏地质过程,成藏期确定及不同成藏期次潜力评价;石油成藏后的次生变化,尤其是石油生物降解及重油和油砂形成机理及定量、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侯读杰教授
    姓名:侯读杰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11籍贯:河南学历:博士政治面貌:中共党员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研究方向:油气运移和成藏、天然气成藏与分布、非常规油气资源特征与分布、油气地球化学、油气资源评价、油藏开发地球化学、地质事件和古湖泊有机地球化学等工作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100083联系电话:(O);(O)E-mail: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姜在兴教授
    姜在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油气沉积地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石油学报》(中英文版)、《古地理学报》(中英文版)、《沉积学报》、《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编委,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油气沉积地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享受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黄文辉教授
    姓名:黄文辉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性别:男出生年月:1961.09.22出生地:福建漳州学历:理学博士获博士学位大学: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大学政治面貌:九三学社社员学术职务:中国煤炭学会理事职务:“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实验室ICP-MS技术负责教育及工作情况:1978-1982:淮南矿业学院地质系地质勘探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1985:淮南矿业学院地质系地质勘探专业。获硕士学位1985-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康志宏教授
    康志宏,男,出生于1966年,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大学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2003年获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04进行石油大学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工作。2007.9-现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于2004年获教授级高级职称任职资格,2015年转教授技术系列。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地质、碳酸盐岩油藏储层表征、非常规油气评价、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鞠斌山教授
    鞠斌山,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奖励计划”候选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教育学习经历:分别于1996、1999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并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2010年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回国。工作经历:1999-2004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治平教授
    李治平,男,1963年10月生,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后,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分党委书记、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石油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和负责人。主要学习经历:1981年到1985年,在西南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85-1988年在西南石油学院学习,获得硕士学位,1995-1998年在西南石油大学学习,获得博士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克文教授
    历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石油工程系资深研究员、斯坦福大学地热研究所经理、长江大学“楚天”、CNPC石勘院油层物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曾任SPEREE杂志(为石油工程领域国际权威杂志)副主编、SCA技术委员会委员,目前担任《国际石油科学与技术》(IJPST)杂志理事以及SPEJ杂志、《多孔介质渗流》(TIPM)、JPSE、《EnergyandFuels》等五个国际期刊的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鹏程教授
    刘鹏程,男,祖籍:山东,出生于1970年,中共党员,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1].1989-199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1998-2000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油藏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3].2001-200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4].2006-2008年,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大锰教授
    基本情况:刘大锰,男,汉族,博士,1965.10生,湖南桃源人,1987.01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06参加工作,2001.05晋升为教授,2003.04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党委常委、副校长。学习和培训经历:1984.9—1988.7湘潭矿业学院地质系攻读学士学位1988.9—1991.7焦作矿业学院地质系攻读硕士学位1991.9—1994.6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攻读博士学位1996.1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