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强,1957年出生于广东蕉岭县,1980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层古生物学专业,1983年获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地层古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沉积学与古地理学、第四纪环境。近年来,主要从事层序地层以及晚奥陶世四射珊瑚的灭绝及其后复苏的研究。合著专著3部,主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60余篇。担任《古生物学报》编委,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1),原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90)、三等奖(1995),北京市高等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4),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2004),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主要学术贡献:
①在早古生代四射珊瑚分类、演化和生物古地理方面发表多篇论文,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珊瑚骨骼微细构造,在研究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内发表了第一篇应用电镜研究珊瑚骨骼微细构造的论文,与王鸿祯院士共同完成四射珊瑚修订分类方案,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②首次提出扬子区晚奥陶世四射珊瑚的大灭绝及其后的复苏与辐射型式,首次将生物新生型进一步分为土著-新生型(endemic-debutantes)、迁出-新生型(emigrant-debutantes)和迁入-新生型(immigrant-debutantes)3种类型。
③在建立中国扬子地台、华北地台和塔里木地台下古生界层序地层系统、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对比和海平面控制因素探讨方面起主要作用。
④将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区域地质调查实践中,首次提出了沉积岩区填制“层序-组图”的新方法和应用范例。
⑤最早主编出版《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04,北京:地质出版社)。
1) 1986. 陈建强、王鸿祯, 长刺泡沫状珊瑚(Gyalophylloides Cao 1975)属骨骼微细构造的电镜研究。 地球科学—武汉地质学院学报 11(5):481-488, 图版1—2。
2) 1986. 何心一、陈建强,论奇异珊瑚属(Idiophyllum)。古生物学报,25(5):525—530,图版1—2。
3) 1988. 王鸿祯、陈建强, 四射珊瑚Aulophyllum fungites骨骼微细构造的电镜研究. 现代地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 2(3): 293-298, 图版1-2)。
4) 1988.王鸿祯、陈建强, 四射珊瑚的骨骼徽细构造及分类体系. 第五届国际刺丝胞化石讨论摘要, 69页。
5) 1988. 王鸿祯、陈建强、王训练, 四射珊瑚的演化阶段及全球生物古地理. 第五届国际刺丝胞化石讨论摘要 70页。
6)1989. 王鸿祯、陈建强, 四射珊瑚亚纲的骨骼构造与系统分类. 见: 王鸿祯、何心一、陈建强等著,中国古生代珊瑚分类演化及生物古地理 ,第二章,6—60页,科学出版社。
7) 1989.何原相、陈建强,中国泡沫珊瑚目的骨骼构造与分类演化。见: 王鸿祯、何心一、陈建强等著,中国古生代珊瑚分类演化及生物古地理 ,第三章,61—71页,科学出版社。
8) 1989. 王鸿祯、陈建强, 四射珊瑚的骨骼构造与系统分类。澳大利亚地区古生物协会专刊,8:179-190。
9)1989.王鸿祯, 陈建强, 张玲华,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生物古地理与全球古大陆再造。28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节要, 3:323-324页)。
10) 1989. 王鸿祯, 陈建强, 张玲华,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生物古地理与全球古大陆再造。见:中国地质学会编,中国地质科学进展(1985—1988)——献给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1:17—18,地质出版社,北京。
11) 1989. 崔新省、陈建强译,构造路轮廓和大地构造单元。见张寿广、薛子俭、崔新省等译,中国地质学,第十九章,237-256页。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译自:Yang Zunyi, Chen Yuqi and Wang Hongzhen, 1986, The Geology of China, Chapter 19,237-256页,Clarendon Press Oxford.
12) 1990. 王鸿祯、陈建强,四射珊瑚属Lophocarinophyllum 的骨骼构造兼论Lophophyllidiidae 科。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5(3):257—262, 图版1-2.
13) 1991.王鸿祯、陈建强, 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四射珊瑚生物古地理与全球大陆再造。 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 86(1991): 3-21.
14) 1991. 顾德林、陈建强等,关于在1:5万区调中如何贯彻教学、生产、科研三
结合方针的几点体会。高教研究,1991(1—2):63—69。
15) 1996. 陈建强、陈秀珍, 山东诸城石门、理务关地区下白垩统莱阳组地层及沉积相分析。见: 顾德林、张长厚、陈建强等著, 胶南隆起北部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第六章,58-73页,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6)1996.陈建强、顾德林,山东诸城下白垩统莱阳组中砾石所含有孔虫和蜓类化石的地质意义。见顾德林、张长厚、陈建强等著, 胶南隆起北缘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第七章,74-77,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7)1996 .何心一、陈建强,四射珊瑚扭心珊瑚科、剌喇叭珊瑚科和闭珊瑚科骨骼微细构造和分类。见:王鸿祯, 王训练主编,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孙云铸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第四章,36-41页,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8) 1996.陈建强、李志明、龚淑云、李全国、苏文博,中国贵州东北部早志留世层序地层。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摘要集(北京),2 of 3:32。
19) 1996.陈建强、何心一,中国扬子区奥陶纪和志留统四射珊瑚动物群和组合带。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摘要集(北京),2 of 3:91。
20)1997. 陈建强,Maikottia属骨骼微细构造及其分类。古生物学报,36(4):446-452, 图版1-2。
21) 1997. 陈建强、 何心一, 扬子区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动物群及组合带.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2(1):15—19。
22) 1997. 陈建强、 何心一, 上扬子区下志留统四射珊瑚组合带与层序地层序列的关系。现代地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11(1):1—7。
23)1997. 陈建强、史晓颖,华北地台张夏组上部高频沉积层序与米兰科维奇周期。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3-4):100。
24) 1997. 陈建强、 王训练、 王鸿祯,论四射珊瑚包珊瑚科(Amplexidae Chapman, 1893)的分类。古生物学报,36(1):42-51, 图版I-II。
25)1997. 陈建强、李志明、龚淑云、李全国、苏文博,贵州东北部下、中志留统层序地层研究。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2(6):559—565,图版I。
26)1997. 何心一,陈建强, 黔东北早志留世四射珊瑚新资料。古生物学报,36(4):432-445,图版I-II。
27) 1997. 陈建强、 何心一, 上扬子区下志留统四射珊瑚组合带与层序地层序列的关系。30届国际地质大学文集, 11:85-90。 荷兰国际科学出版社。
28)1998. 陈建强、李志明、龚淑云、李全国、苏文博, 上扬子区志留纪层序地层特征。沉积学报,16(3):58-65。
29) 1998. 陈建强、 史晓颖、张国仁、梅仕龙、胡明花, 华北地台中寒武统张夏组上部高频层序研究。地层学杂志,22(2):109-115。
30) 1998. 陈建强、王训练、周洪瑞、杜子图、胡明花、胡树庭,论层序地层与岩石地层单位之间的关系-兼论沉积岩区1:5万区调中填制“层序-组图“的双重表示方法。中国区域地质,17(4):440-448。
31) 1998. 何心一、陈建强, 扬子区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的起源、扩散及生物古地理。现代地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12(2):151—159。
32) 1998. 王训练、陈建强、王鸿祯,论四射珊瑚征珊瑚属Charactophyllum Simpson, 1900。古生物学报,31(1):22-39, 图版I-VI。
33) 1998. 王鸿祯、陈建强,四射珊瑚生物结晶作用和微细骨骼构造。亚洲地区《生物矿化作用》讨论会论文摘要,2-3页。(in English abstract)。
34) 1999. 陈建强、王鸿祯, 上扬子地台下古生界层序地层序列。现代地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13(2):248—250。
35)1999. 何心一,陈建强,西秦岭迭部地区早志留世四射珊瑚动物群。古生物学报,38(4):423-434,图版I,II。
36)1999. 史晓颖,陈建强,梅仕龙,中朝地台奥陶系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对比。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4(6): 573-580。
37)1999.陈建强、 何心一,上扬子区下志留统(兰多弗里统)四射珊瑚组合带与沉积层序之间的关系。见王乃文、项礼文主编,地层学,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11卷,66-71页,北京:地质出版社。
38)2000. 陈建强,上扬子地台下古生界层序地层与海平面变化。见:王鸿祯、史晓颖、王训练、殷鸿福、乔秀夫、刘本培、李思田、陈建强等著,中国层序地层研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第三章,第三节,124-142页,图版6-9。
39)2000. 陈建强、王训练,层序地层、地层界线优化与新型沉积岩区地质图。见:王鸿祯、史晓颖、王训练、殷鸿福、乔秀夫、刘本培、李思田、陈建强等著,中国层序地层研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第八章,第二节,406-415页。
40) 2001. 陈建强、胡树庭、杨欣德,山东淄博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划分和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现代地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15(3):247-253。
41) 2001. 陈建强、于炳松,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系层序地层研究进展。 现代地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15(3):254。(详细摘要)
42) 2001. 陈建强、 王训练、于炳松、林畅松、李兴武, 层序地层与地层界线优化。地层学杂志,25(4):241-298。
43) 2002. 于炳松、陈建强、李兴武、林畅松,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地球化学及其岩石圈演化意义。中国科学( D辑), 32(5): 374-382.
44) 2003, 何心一,陈建强,黔北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四射珊瑚新资料。古生物学报,42(2):174-188,图版I-III。
45) 2003, 陈建强、王训练、胡树庭、杜子图、周洪瑞、田明中,层序地层区域地质调查方法。见: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九五”期间区域地质调查丛书《二十世纪末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方法新进展》。北京:地质出版社。1-14页。
46) 2004, 何心一、陈建强,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起源、扩散及生物古地理关系。古生物学报,43(2):179-191。
47)2004,何心一、陈建强,滇东曲靖地区晚志留世四射珊瑚动物群。古生物学报,43(3):303-324, 图版I-III。
48)2005) 陈建强、何心一、唐兰,滇东北大关地区早志留世晚期(Telychian期)的四射珊瑚动物群及其意义。古生物学报, 44(2): 229—246。
49)2004,何心一、陈建强,扬子区奥陶纪晚期四射珊瑚的大灭绝。见:戎嘉余、方宗杰(主编),生物大灭绝与复苏-来自华南古生代和三叠纪的证据。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第二章,第六节,153~168,1043—84)
50)2004,陈建强、何心一,上扬子区早志留世四射珊瑚的复苏与辐射。见:戎嘉余、方宗杰(主编),生物大灭绝与复苏-来自华南古生代和三叠纪的证据。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第二章,第七节,169~186,1044—85)
1.国家科委“八五”攀登计划项目:中国古大陆及其边缘层序地层和海平面变化研究(SSLC)(主要参加者)。专题:湘黔地区OS层序地层和海平面变化研究(专题负责).1993.01-1996.12,负责人.
2.科技部“九五”攀登计划专项:中国层序地层、地球节律与古大陆再造研究(SSER) (主要参加者)。专题:中国下古生界层序地层及综合地层学研究(专题负责).1997,01-2001,12,负责人.
3.南古所开放室:扬子区晚奥陶世四射珊瑚大灭绝及其后的复苏.1998,08-1999,12,负责人.
4.原地矿部:山东1: 5万淄川、文祖幅区域地质调查.1996,07-1999,12,负责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湘鄂地区寒武-奥陶纪碳酸盐台地淹没不整合及生物群响应.1999,01-2001,12,负责人.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湘、鄂下古生界沉积与海平面变化响应.1999—2002,负责人.
7.中国地震局:福建第四系钻孔层序划分与跨断层钻孔探测.2002-2003,负责人.
8.江苏油田分公司:扬州瓦房店钻孔三维建模.2005-2005,负责人.
9.中国地震局:邯郸市第四系钻孔层序划分与跨断层钻孔探测.2005-2007,负责人.
10.中国地震局:昆明市第四系钻孔层序划分与跨断层钻孔探测.2004-2006,负责人.
11.科技部973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G)二级课题“中国典型叠合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层序地层分析与构造古地理—岩相古地理再造”研究(主要骨干),1999,10-2004,9 ,负责人.
12.科技部973项目:重大地史时期生物的起源、辐射、灭绝和复苏(G)二级课题“早古生代生物的辐射、灭绝-复苏、陆生植物的出现与环境背景(主要参加者).2000,04-2005,03,负责人.
1)1989. 王鸿祯、何心一、陈建强等著,中国古生代珊瑚分类演化及生物古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391页,图版1-81,
2)1996. 顾德林、张长厚、陈建强等著, 胶南隆起北部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122页,图版1—4。
3)1998. 陈建强、周洪瑞、王训练,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内部教材。
4)2000. 王鸿祯、史晓颖、王训练、殷鸿福、乔秀夫、刘本培、李思田、陈建强,中国层序地层研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457页,图版1-26。
5)2004. 陈建强、周洪瑞、王训练,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北京:地质出版社。
1. 1986年被评为北京地质教育中心“1986年优秀教师”(证书号:**).
2. 1988年泡沫珊瑚目的骨骼构造与系统分类荣获“中国古生物学会青年古生物工作者优秀论文奖”(证书号:**).
3. 1990年中国古生代珊瑚分类演化及生物古地理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证书号:KJ-90-2-8).
4. 1991年中国古生代珊瑚分类演化及生物古地理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证书号:Z**).
5. 1992年石门、理务关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获得“地矿部部优图幅称号主要骨干”(证书号:0024).
6. 1993年为发展中国地质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第(93)**号
7. 1994年为北京市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成绩,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第一名,(证书号:**)
8. 1995年石门、理务关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荣获“地质矿产部勘查成果三等奖”(证书号:KC-94-3-1-2)
9. 1996年结合区调生产,培养在职高层次人才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学成果二等奖”,地大(京)96教学奖-2-2-5.
10. 2000年为中国地质大学地质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成绩,获得地质大学地质教学奖第一.
11. 2001年历史地球动力学、地球节律与全球事件建设项目获“地质大学211工程一期建设集体贡献一等奖”.
12. 2003年中国古大陆及其边缘层序地层与地球节律研究获得“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证书号:KJ2003-1-01-R7).
1995年以来,先后讲授本科生课程沉积学、岩相古地理学、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地史学,讲授研究生课程综合地层学、现代地层古生物学等课程数十次。
培养硕士研究生16人,博士研究生6人。带本科生生产实习和指导学士论文数十人次。被评为北京市高等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4)。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建强教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03
相关话题/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永清教授
分别于1982,1987,1994年获长春地质学院工学学士学位(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应用地球化学专业)与工学博士学位(数学地质专业).1994年10月—1997年4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5月—2000年3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2000年4月—2006年9月: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从事资源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成秋明教授
成秋明,1960年生,山西太谷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数学地球科学学家、矿产勘查学家。他1982和1985年分获长春地质学院学士和硕士学位,1994年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加拿大约克大学教授。2002年获聘“”,2005年获得国家科学基金,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秋明长期从事定量地学研究,创立了地质过程奇异性理论、非线性矿产定量预测理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岳龙教授
陈岳龙教授1962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县。1986年、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11月-1993年3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作地球化学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年4月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任教,2001年5月晋升为教授。他先后承担硕士研究生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现代地球化学》、《地球化学与环境》,博士生的《地球化学进展》,本科生的《环境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邓军教授
邓军博士,男,1958年出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矿床学和构造地质学专业。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任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地学中心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及中国国际地学计划(IGCP)委员、《现代地质》主编。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程捷教授
程捷,男,1963年7月生,博士,教授。1984年7月毕业于东华理工学院普查勘探专业1987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学位1987年7月至1990年11月,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助教1990年12月至1992年11月,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讲师1992年12月至1997年11月,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1997年12月至现今,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2003年11月至2004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杜杨松教授
基本情况1.出生日期:1957年8月16日2.学位:1988年6月在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3.职称:1993年6月破格晋升为教授Email:duys5510@cugb.edu.cn教学科研工作经历1.1988.07-1990.0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矿产系博士后2.1990.07-1993.0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矿产系副教授3.1995.07-1995.11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董国臣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国彪教授
李国彪:1968年12月生,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导。199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学士学位(地层古生物专业),2001年和2004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均为地层与古生物学,研究方向为微体古生物与古海洋学)。2004-2007年作为“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第三批援藏干部”在西藏地勘局挂职。曾先后在韩国忠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博士后)及美国内华达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顾雪祥教授
顾雪祥,男,1963年12月生于江苏省海门市,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原成都地质学院三系放射性地质与勘探专业(工学学士),1988年毕业于原成都地质学院矿产系矿床地质专业(理学硕士),1994年毕业于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UniversityofInnsbruck)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专业(自然科学博士)。1994-2000年在成都理工大学工作,其间先后三次在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龚庆杰教授
龚庆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球化学专业。199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系,获地球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海洋地质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获地球化学专业成矿作用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方向博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4年10月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资源研究所地球化学动力学实验室从事在职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