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洞是空间等离子体中的一种重要结构,其磁场强度有明显的下降。早在1977年由Turner等人在太阳风中发现,持续时间大约为几十秒,其中磁场旋转角度较小的磁洞被称为线性磁洞。除了小尺度的磁洞结构,还有持续时间大约为几十分钟的大尺度磁洞,我们在论文中称之为宏观磁洞(MMH)。宏观磁洞的起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目前有两种较为流行的猜测。其中一种说法根据宏观磁洞的观测特征,认为可能是卫星撞到了弯曲的日球层等离子体片(HPS)。HPS是在日球层电流片(HCS)周围的等离子体结构,具有密度明显增强、磁场强度下降、等离子体β值增大等特征,厚度大约为HCS的20–30倍。另一种说法认为宏观磁洞可能是由很多线性磁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Parker Solar Probe(PSP)卫星在2018年8月发射升空,将抵近太阳对太阳风进行测量。与其他卫星的成像观测结合,PSP提供了研究太阳风结构的前所未有的机会。空间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颍研究员课题组结合STEREO A卫星的遥感成像数据和PSP卫星的就地观测数据,对宏观磁洞的起源和特征做了详细的个案研究和统计分析。
课题组详细研究了2020年1月30日的宏观磁洞事件。PSP卫星就地观测数据表明(图1),宏观磁洞内部的总磁场强度减小,径向磁场减小并且极性发生改变,径向速度和质子β值增大,这些特征与HCS穿越事件的观测特征很相似,但是穿越宏观磁洞前后超热电子投掷角分布(PAD)和径向磁场的极性没有改变。根据STEREO A日冕仪成像数据(图2),PSP卫星在观测到宏观磁洞时恰好位于冕流的下边缘。因此他们推测,宏观磁洞产生的原因是PSP掠过了HPS但是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太阳风扇区。上述结果说明,HCS存在局部的波动或涟漪,导致卫星短暂接近HCS。
课题组从PSP前四个轨道数据中鉴定出17个宏观磁洞事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宏观磁洞的统计特征,并估算了HCS波动或涟漪的尺度。其统计特征为:(1)宏观磁洞的持续时间大概为几十分钟,并且持续时间和卫星的日心距无关;(2)宏观磁洞内部总磁场强度比周围太阳风低很多,但等离子体密度、径向速度和质子β值通常情况下是增大的;(3)在宏观磁洞前后磁场极性是一致的,但在宏观磁洞内部径向磁场的方向会多次发生改变。其径向速度增加有可能是由HCS中磁重联导致的,Phan等人(2020)认为,HCS中径向速度的增大和减小分别代表着背离太阳和朝向太阳的重联出流。有趣的是,在鉴定出的大多数宏观磁洞事件中其径向速度是增大的,所以将径向速度增大作为了宏观磁洞的一个特征。最后课题组利用势场-源面(PFSS)和磁流体动力学模型,估算了HCS波动或涟漪的径向平均尺度和垂直方向的平均尺度(下限,也就是在宏观磁洞期间PSP卫星与HCS之间的垂直距离),分别为2和10个太阳半径。
他们推测,造成HCS这种波动或者涟漪的原因可能是冕流底部的闭合磁力线和周围开放磁力线发生重联,导致了HCS和冕流的动态变化;也可能是光球上磁浮现或扰动导致了磁场位形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反映到HCS上。这两种过程都可以产生扰动并沿着HCS传播,造成HCS的波动或者涟漪。
另外,沿着HCS传播的等离子体块也可能会造成HCS的波动或涟漪。Sanchez-Diaz 等人(2019) 和 Lavraud 等人(2020)提出,太阳风扇形边界中包含着交替的、沿HCS向外传播的等离子体块(plasma blob)和磁流绳(flux rope)。根据他们描述的卫星穿越情况,PSP也可能是穿越了等离子体块,这和卫星撞到HCS波动或涟漪的情况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很明显的区别,他们描述的是完整的HCS穿越情况,而宏观磁洞是部分穿越,也就是说,穿越宏观磁洞前后超热电子PAD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磁场的极性也没有变化;另外,在宏观磁洞附近也没有发现磁流绳结构。
论文发表于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第一作者为研究生陈冲。研究结果对于理解HCS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太阳风结构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Citation: Chong Chen, Ying D. Liu*, and Huidong Hu, Macro Magnetic Holes Caused by Ripples in Heliospheric Current Sheet from Coordinated Imaging and Parker Solar Probe Observations, 2021,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2, 15
(https://doi.org/10.3847/1538-4357/ac1b2b)
图1:2020年11月30日PSP观测数据,两条虚线标记出宏观磁洞的范围。
图2:STEREO A卫星日冕仪图像和PFSS日冕磁场重构。黑色直线代表观测到的宏观磁洞期间PSP卫星的位置角。
(供稿:天气室)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空间中心科研人员揭示太阳风中大尺度磁洞的起源和特征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3
相关话题/卫星 观测 数据 结构 空间
空间中心科研人员提出一种分布式累加合成方法改进基于大气散射介质调制的压缩感知图像重建
大气散射介质的存在会对光学成像造成干扰,导致难以对处于散射介质中或隐藏在散射介质后的目标进行清晰成像。研究如何在散射介质存在的情况下实现清晰可靠的光学成像技术,在民用和军用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院重点实验室博士生雷雪林、马晓珊研究员和彭晓东研究员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初步揭示空间充放电诱发星用电路“非单粒子软错误”的机制
国内外大量的空间飞行实践发现,空间环境通过单粒子(SEE)和充放电(SESD)两种方式导致了较多的航天器故障,并且均主要为星用电子设备出现数据或逻辑状态跳变、工作模式非受控切换、执行机构操作异常等可恢复性“软错误”故障,如欧洲的TELECOM系列通信卫星、美国的S-NPP卫星、国内的“地球空间探测双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微波散射计海面风场测量质量控制基础研究和应用中取得新进展
星载微波散射计是获取海面风场的有效传感器。在40余年的海面风场遥感观测历史中,实现微波散射计观测的海面后向散射系数与海面风场映射的经验模型:地球物理模型函数(GMF)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在遥感场景中,与风场相比而言,具有更小空间尺度、更大快变特性的降水(云)的出现,将在观测风场中引入异质特性,扭曲观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空间中心科研人员提出一种基于光学仿真图像与少量真实样本风格迁移学习的目标样本扩增方法
对于非合作目标智能分类任务,由于无法获取足够有效的样本图像来训练网络模型,使得网络易陷入过拟合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智能算法模型性能。因此围绕少量图像样本开展高价值样本数据扩增一直是遥感图像智能处理领域重点研究内容之一。现有的样本数据扩增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图像变换的数据扩增方法、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数据扩增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磁场重联点波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磁场重联(Magnetic Reconnection)将磁场的能量转化成等离子体能量,造成了空间中众多爆发性现象,例如太阳上的日冕物质抛射(CME)和地球磁层中的磁暴和亚暴等;而等离子体环境中的各种波动在磁场重联中扮演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重联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空间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赤院士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空间中心科研人员揭示掠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五种模式
小行星撞击地球大气层通常只考虑两种主要模式,即空爆和撞击地表。空爆使得小行星能量在极短时间内快速释放,可能带来大规模冲击波损伤。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角度最可能分布在45°左右,同时存在一部分以小角度(<10°)撞击地球的小行星,通常称为掠地小行星(Earth-grazing asteroid)。图1 2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电离层不规则体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尺度行进电离层扰动(MSTID)是发生在电离层的波状结构。北半球观测到的绝大多数夜间MSTID通常从东北向西南方向传播,它是中纬度地区主要的电离层不均匀体现象之一。赤道等离子体泡(EPB)主要产生于磁赤道上空,并向低纬度地区延伸的场向等离子体密度衰减结构, 同时EPB通常情况下自西向东漂移,它是低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天问一号”着陆区地质背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巡视器“天问一号”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乌托邦平原形成于诺亚纪,是火星北半球最大的撞击盆地,直径约为3200 km(图1)。南部、西部和东部边缘分别与伊西斯平原和埃律西昂火山地区相接,形成了广阔平原区域。地形数据表明火星北半球可能存在“古海洋”,乌托邦平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日冕物质抛射磁绳模型及日冕太阳风模拟方面连续取得进展
日冕物质抛射(CME)是灾害性空间天气的主要驱动源,如何针对特定的CME/太阳风暴事件,了解其日冕/行星际传播及演化过程,预报是否以及何时到达地球轨道,预测近地空间太阳风状态的变化,是空间天气科学界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空间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芳研究员和博士生刘佑生、博士后杨易以渐变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发现月球上可能存在10亿年内年轻火山作用
我们肉眼看到的月球暗色部分是广大的火山岩平原,是大小规模不等的撞击盆地被火山物质(主要是玄武岩)填充后形成的。月球上的火山作用始于40亿年之前,但是其熄火时间节点一直存在争议。确定月球火山作用可靠的时间线是约束月球成分和热演化模型的重要前提。已返回月球样品揭示月球火山作用主要发生于31至38亿年期间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