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人如菊淡,品若梅清——著名传染病专家陈菊梅教授遗体捐赠首都医科大学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编者按:11月5日9时20分,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原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专家组组长、主任医师、教授陈菊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96岁。遵照陈菊梅教授本人遗愿和家属意见,丧事从简,不举行告别仪式,将遗体捐献给首都医科大学进行医学科学研究。今天,让我们走近陈菊梅教授,追念她鞠躬尽瘁的一生。

1958年,作为第一批留苏回国的传染病博士,陈菊梅成为三〇二医院创建者之一,是新中国传染病防治领域当之无愧的“拓荒人”,那一年,她32岁。陈菊梅行医67年,除了周末,每天都会出诊,直到2015年11月,已91岁高龄的她才正式退休。


“能摘掉‘肝炎大国’帽子,我宁愿摘掉身上更多器官”
五十年代的中国,传染病学很多领域都是空白,中国被全世界称为“肝炎大国”,每年死亡人数达30~50万,陈菊梅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受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当时只能查肝功,还查不到病毒,所以想办法把病人肝功恢复正常,是当务之急。转氨酶降低,是当时肝功好转的唯一指标,可是,如何降低转氨酶呢?为此,陈菊梅把自己泡在中药房里,长时间坐在显微镜前,夜以继日钻研,最终,过度劳累让她患上严重肾炎,甚至尿血。在当时的医疗环境下,只要是扁桃体、阑尾、牙齿这些易发炎部位生病,都会直接导致肾炎加重,为了不耽误研究,陈菊梅对自己下了狠心,摘掉扁桃体、割掉阑尾、拔光牙齿……那一年,满口假牙的陈菊梅,只有47岁。她的同事们说:“我们都特别吃惊,觉得她对自己太狠了,也真是太了不起了,她的毅力让我们佩服极了……”陈菊梅曾说过:“能摘掉‘肝炎大国’的帽子,我宁愿摘掉身上更多器官。”
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她运用中药五味子成功研制出护肝新药,创造了医学奇迹。那一年,她48岁。三〇二医院病理诊断和研究中心主任赵景民说:“我们陈教授一生追求的目标就是一心为了患者,她说,‘我最大的荣誉、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够把病人治好。’”
“只要还有一点力气,我就要到第一线去!”
身处传染病战线,犹如天天上战场。2003年,非典突袭,病源不清,病理未明,如何诊断,怎样治疗?没有头绪。当年,陈菊梅主持了北京的第一次专家会诊,“当时她就判断是一种新的、病毒感染型的烈性传染病”。她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主持编写了全国第一本《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那时的她,已是78岁的老人。在人们记忆中,陈菊梅永远站在传染病防治和卫生防疫的最前线。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作为三〇二医院专家组组长,已83岁高龄的陈菊梅坚持亲赴灾区实地指导,有人问她:“教授,您都83岁了,还到前线去,您不担心自己的身体吗?”陈菊梅说:“83岁算什么,我还是一名战士,只要还有一点力气,我就要到第一线去!”到了灾区,有人问她:“老太太您怎么不戴口罩啊?”陈菊梅回答:“这里是灾区,不是疫区,没必要戴口罩。”

“宁肯倒在临床一线,也不愿意倒在家里”
陈菊梅91岁时,仍坚持每周五天出诊,“她这一生啊,就宁肯倒在临床一线,也不愿意倒在家里,确实让我们很感动。”她的同事感慨道。
陈菊梅一生和她的团队准确诊断、共同攻克60种传染性疾病,成果惠及了数十万人,先后领衔研制了十余种肝病治疗新药,独创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和方法进入传染病诊治《规范》,首创乙型脑炎后遗症患者的“鞘内注射法”,首个发现并应用“五味子降酶”创造了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由85%以上降至38%的惊人奇迹,先后获国家、军队等各类科技奖励23项,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传染病学术著作16部,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医学人才。

一生传奇,战功赫赫;人如菊淡,品若梅清。陈菊梅教授倾尽所有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令世人钦佩景仰,是一个情系苍生的医者,是一个淡泊名利的长者,是一个睿智豁达的儒者,生前身后,大爱无疆,值得全体首医人怀念和学习。
一路走好,陈菊梅教授!
相关话题/医学 病理 组长 新药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