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致力癌症病因研究
追忆我国著名病理生理学家陆士新院士
【追思】
2019年12月6日,我国著名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陆士新与世长辞,享年90岁。
陆士新,是我国分子肿瘤病因学开拓者之一。他心系祖国和人民,低调谦逊、严谨求实,生前不愿被外界纷扰,一生致力于肿瘤病因学、化学致癌与癌变机理的研究,鲜有对其公开的报道。
数载坚守 防治食管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冬日,位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新科研楼二层的一间办公室,虽然简朴但书香四溢,书桌上还有一摞未拆封的信封;几盆绿植迎着阳光,其叶蓁蓁,却不知主人永远不会再回到这里!
12月19日上午,在这个陆士新曾经奋斗过的院里,“深切缅怀陆士新院士的追思会”正在举行。“以陆老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个人命运始终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司长宋树立感慨,在新中国卫生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很多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需要医学科学家去攻克,其中有常见病,还有重症疾病。也就是在那个年代,陆士新到了食管癌最高发的河南林县。
彼时,后来以开凿红旗渠闻名的林县,大约每3个男性和每5个女性,分别就有一人罹患食管癌疾病。1957年,林县的县委书记杨贵向上级反映,说林县有“三不通”:水不通、路不通、食管不通。在一些病情严重的村庄,几乎家家都有人患食管癌。
因此,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坛医院(肿瘤医院的前身)刚成立就接到了国家任务:去林县了解当地食管癌情况。结果,那里癌症的高发情况令人震惊。很快,北京相关医疗机构组成“北京医疗队”,开始了对林县食管癌高发现场的研究。
1971年,陆士新参加北京医疗队并担任副队长,到达林县开展基础研究。当地,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很艰苦。没有实验室,自己造实验室;没有蒸馏水,自己制作蒸馏水;没有仪器设备,就想方设法地购买和引进……
他认为,找到致癌原因的关键,就是要查清当地人的饮用水和食物中到底有没有致癌物。他走遍了林县姚村公社的村村户户共494个井,编号并提取水样;收集了几百人的唾液、胃液与尿液以及各种粮食、酸菜等样品进行检测,发现这些样品中均存在亚硝胺类化合物及其前体物,且含量均高于低发区。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陆士新坚守在林县食管癌高发现场,从事大量人群研究长达15年。
最终,陆士新得出大量研究成果:在食管癌高发区人胃液与膳食中,首次分离鉴定出特异性诱发食管癌致癌物甲基苄基亚硝胺和促癌物Roussin红甲酯;首次在国际上报道并证实亚硝胺能诱发人食管上皮癌;系统证明了亚硝胺是中国食管癌主要化学病因;确定了环境因素在食管癌病因中的重要作用;为林县防治食管癌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参与制定了“五项防癌措施”,指导林县食管癌宣教和防治工作长达数十年。
2007年,陆士新再次检测了河南省林县环境中霉菌和亚硝胺含量,发现均已大幅下降,食管癌的发病率也下降了50%。就此,在食管癌的防治上,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上下求索 探究肿瘤病因学研究的热点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陆士新不断探索创新。他先后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随着科学发展,他也从肿瘤的病因学、化学致癌与癌变原理的研究转向分子生物学领域,在系统地研究了食管癌组织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变化的基础上,又首次克隆出4个食管癌相关的新基因(ECRG1-4)。他的课题组所研究的ECRG2基因还获得了国家专利。美国、德国和印度等国家的科学家也跟随他们研究ECRG2基因并有相关论文发表。
长期的科研经历和敏锐的思维,使陆士新总能捕捉到新的肿瘤学研究的热点。早在2003年,他就提出国内应开展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在国内鲜有人开展此项研究的情况下,他就积极宣传、讲解肿瘤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性,并以75岁高龄亲自走访有关专家和机构,最终得到重视与支持,推动了我国肿瘤干细胞的研究。
他的课题组在《干细胞与发育》等国际权威肿瘤杂志上发表了肿瘤干细胞相关论文,这是我国首次在国际上发表有关肿瘤干细胞的论文。随即,他主持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肿瘤干细胞大会”,来自国内外的132名****参加了大会。为普及肿瘤干细胞知识,陆士新又组织编写了《干细胞与肿瘤》一书。陆士新对我国肿瘤干细胞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肿瘤病因学研究和肿瘤靶向治疗开创了新的思维与途径。
执着奉献 引领后来者继续前行
在攻克肿瘤的一生中,陆士新曾获得国内外无数荣誉和奖励。但对陆士新来说,这从来都不重要。
1997年,他在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后,不再参与国家及省部委的评奖活动,就是为了鼓励广大青年科学工作者研究与创新,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
身为一名在肿瘤病因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科学家,陆士新视科学研究为生命,他的精神感动和鼓舞着许多人。“陆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俯下身子,致力于解决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最终找到了林县食道癌高发的病因!”宋树立说,以陆士新为代表的老一辈医学科学家,热爱祖国、执着奉献,直接推动了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榜样!
在我国著名肿瘤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看来,“老陆是一位真正把病人放在心里的科学家!”已经90岁高龄的孙燕期望,大家要传承陆士新的这种精神,不论是陆士新的接班人,还是传承人,都要致力于将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临床诊疗,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真正让百姓受益。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姜伟,回忆了他和恩师陆士新的一件往事。当年,他在国外留学时,陆士新找到他,在他的住处打了一个多星期的“地铺”,省下来的住宿费用却直接购买了一些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研究仪器。“恩师对我这些年的支持,对学生的关爱,深深地影响了我!我会把恩师的工作传承下去,做好研究,带好学生!”
“陆老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是一位有人民情怀的科学家,他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防治食管癌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说,“缅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陆老为我们竖起的人生丰碑,深刻启示和强烈感召着中国的医学科技工作者戒骄戒躁、不懈探索、勇攀高峰!”
(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一生致力癌症病因研究 追忆我国著名病理生理学家陆士新院士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09
相关话题/肿瘤 基因
【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进展快报 ?第61期】 系统医学研究所蒋太交等课题组 揭示父母源基因组对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进展快报第61期】系统医学研究所蒋太交等课题组揭示父母源基因组对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10月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所蒋太交课题组与中南大学林戈课题组、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徐凤萍课题组共同合作,在CellStem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 ...北京协和医学院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09实验动物所建立异种器官移植供体小型猪的基因编辑技术体系
实验动物所建立异种器官移植供体小型猪的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在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的资助下,自2017年开始,历经两年时间,建立了小型猪的基因编辑技术体系,该体系涵盖体细胞基因编辑、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细胞核移植等技术,是研制异种器官移植用人源化供体小型猪的关键。应用上述技术体系,研究 ...北京协和医学院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09我校高精尖中心团队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和基因组信息建立林木应对气候变化响应模型
当前,全球气候的快速变化,深刻影响着森林、草原及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各个环节。森林是构成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成分,森林及树木的寿命很长,其自身适应性转变的速度远远慢于气候变化的速度。气候变化下,森林生态系统安全面临极大的风险。建立有效的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是目前国际林业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国际林联( ...北京林业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06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团队
【骨干成员】谢建新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强挪威科学与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刘新华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研究背景】发展集成计算材料工程理论与方法,可以实现新材料研发模式由传统的“试错-纠错”实验方法向“理论预测、实验验证”转变,快速建立材料成分-相结构-性能的关系和数据库,显著减少研究投入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大幅提高新材料的研发效率,增强我国在新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材料高通量表征及制备团队
【骨干成员】李向阳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教授王海舟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贾云海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教授班晓娟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陆永浩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研究背景】新材料研发及质量提升对材料表征技术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然而,现有的材料改性和新材料开发过程,大多从实验入手,遵循试错原则,周期长,新材料发现缓慢。伴随着“材料基因工程”(MaterialsGenomeEngineering)学科的发展,采用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材料高通量计算与设计平台团队
【骨干成员】李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段文晖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邹小平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徐雅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研究背景】长期以来,材料研究中面临两大亟需解决的问题:(1)如何认识材料结构、机理及构效关系和(2)在认识不充分的前提下是否可以进行理性设计。实际上,这两大难题也是目前其他新材料研发所具备的共同挑战。本团队将依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分中心的信息特色和研究优势,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粉体材料高通量制备技术团队
【骨干成员】曲选辉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章林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任淑彬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背景】粉体材料技术可自由设计材料成分和组织结构,从而精确调控材料性能,并能够实现近终形制造,体现了材料设计与材料制备的统一,材料合成与产品加工成形的统一,是高性能特种材料和绿色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粉体合成与成形原理,研发材料高通量制备新技术是材料基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目标】围绕高性能特殊材料发展的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薄膜材料高通量制备技术团队
【骨干成员】姜勇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王守国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孙阳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庞晓露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研究背景】薄膜材料主要包括磁性薄膜、多铁性薄膜、高K电介质薄膜、透明导电薄膜、硬质薄膜等。这些薄膜材料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信息存储和处理、电子元器件、燃料电池、提升材料耐磨抗蚀性能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和政策倾斜,国内在新材料设计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工程材料高通量制备与表征团队
【骨干成员】王沿东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从道永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优青付华栋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背景】如何揭示、发掘并验证新材料设计原理、新材料强化机制或新的內禀功能行为实现机制,是目前先进材料研发以及相关尖端部件的制造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长期以来,上述问题仅能基于有限的离线实验观察结果,对材料微结构和性能的演化过程进行推测,无法实现原位观察制备加工过程中材料微结构的变化过程的精确描述。依托同步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先进功能材料制备与表征团队
【骨干成员】王荣明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研究背景】在材料科学的诸多领域中,材料的可控合成是材料学研究的基础。在特征尺度上深刻理解纳米结构生长过程是实现材料可控合成的基石。通常人们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和其他原子尺度表征方法配合纳米材料制备方法来推断生长机理,然而纳米结构的这种表征一般是在生长完成以后进行的。这种事后分析技术不能实时反映出所需观测的纳米结构的演化。通过在环境气氛透射电子显微镜(ETEM)中模 ...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