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导师信息简介列表(7)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5-10
脂溶性活性成分制剂关键技术的研究”。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
研究方向:
中药复杂体系的体内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性(ADME)
中药活性成分的肠转运机制
中药-西药相互作用
斯建勇 研究员
博士、 研究员
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天然药物研究中心植物化学室主任,科技部创新基金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新资源食品评审专家、柳州市政府科技顾问。
主要从事天然植物药、尤其是中药(民族药)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筛选其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阐明其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为新药的研发奠定基础。另外,对临床基础较好的现有中药品种进行二次开发,着重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质量标准,研制和开发高附加值的中成药产品。
迄今已发表相关研究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参编专著3部,获得发明专利7项,5类新药证书3项。
隋 春 博士
博士
2006年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获博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08年10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 &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陈士林研究员和魏建和研究员。从事 “药用柴胡ISSR、SSR分子标记技术及全长富集cDNA文库构建” 研究。博士后出站后留所栽培中心工作。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研究。主持及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包括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510203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 (20070410615)、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 (YZ-1-10) 和 “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 (2006BAI09B01) 等。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包括:
Chun Sui, Jian-he Wei, Shi-lin Chen, Huai-Qiong Chen, Le-Meng Dong and Cheng-Min Yang. Construction of a full-length enriched cDNA library and analysis of 3111 ESTs from root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 Botanical Studies. 2010. 51 (1): 7-16.
Chun Sui, Jian-He Wei, Shi-Lin Chen. Huai-Qiong Chen and Cheng-Min Yang. Development of genomic SSR and potential EST-SSR markers in Bupleurum chinense DC.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9, 8 (22): 6233-6240.
Chun Sui, Jian-he Wei, Qing-Qing Zhan and Jie Zhang. First report of Broad bean wilt virus 2 infecting Bupleurum chinense in China. Plant disease. 2009, 93 (8): 844.
黄林芳 研究员
博士
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评审专家。“协和学者创新团队”、医科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创新中药发现与研发协同创新团队”学术骨干。 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商品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理事。NSFC函审专家。长期从事中药资源和道地药材科研与社会服务。对“道地药材新理论-生态型理论”、“中药材野生抚育”的提出和实践做出突出贡献。研究领域主要包括:①道地药材创新研究;②中药健康产品及新药研发;③中药鉴定、质控与生产。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人事部留学人员
科技活动择优项目、重大新药创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国药典标准增修订等十余项课题。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药学学报、植物学报、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草药(中英文版)、中国天然药物、药物分析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药学杂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新药杂志、Gene、PLoS one、Food chem.、Phytomedicine 、eCAM、J ASIAN NAT PROD RES、J Ethnopharmacol、JSS、BBRC、PBB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文章1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学术论文140 余篇。申请美国专利和中国发明专利37项,获授权专利23项;编著10部,其中主编或副主编3部(主编《中国土家族常用药物图谱》、副主编《中国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常用中药材及饮片快速识别》)。研究成果获 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14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3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培养与联合硕博研究生17人。其中2人共获得3次国家奖学金,4人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一等奖学金,1人获得药植所博硕士科研排名第一唯一年终奖,1人2次获药植所Top10奖学金。
彭勇 研究员
博士、所长助理、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中心主任
获香港浸会大学博士学位。兼任国际传统药物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thnopharmacology)执委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评审专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中国中药杂志》、《中国现代中药》等杂志编委。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或主要参与编写专著6部。
主要研究方向:药用植物资源与中药信息学、传统药物学。
张争 助理研究员
博士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2008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8月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栽培中心工作,2010年1月任海南分所所长助理。一直专注于伤害及微生物侵染诱导白木香结香研究,从分子水平初步阐释“白木香防御反应诱导结香的机制”并发明国际领先的“通体结香技术”,全世界首次实现沉香高效、稳定、优质生产。主持白木香结香机理及技术研发项目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项目子课题、国家工信部中药材生产扶持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中药材种苗和种植(养殖)标准平台子课题、海南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和社发科技专项等。在BMC Genomics、Molecules、Gene、Plant Cell Rep、药学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际授权发明专利2项,国家授权专利4项,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1) Xu YH, Zhang Z(共同第一作者), Wang MX, Gao ZH, Wei JH*, Yang Y, Liu YY.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related to agarwood formation: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healthy and wounded tissues Aquilaria sinensis. 2013, BMC Genomic, 14(1):227.
2) Zhang Z, Wei JH*, Cao L, Yang CM, Sui C. First report of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causing black shank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in China. Plant Pathology, 2009, 58:804.
3) Zhang Z, Wei JH*, Yang CM, Gao ZH. First report of Alternaria leaf blight on Bupleurum chinense caused by Alternaria alternata in China. Plant Disease, 2010, 94(7):918.
4) Zhang Z, Wei JH*, Han XM, Liang L, Yang Y, Meng H, Xu YH, Gao ZH. Agarwood formation in stems of 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 trees induced by wounding treatments without variat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4, 15(12):23589-603.
5) Zhang Z, Zhang H, Theo L, Li C, Arens P, Xu J, Xu JS, Yang LJ, Yu DZ, Waalwijk C, Feng J*. Geographic substructure of Fusarium asiaticum isolates collected from barley in China.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10, 127:239-248.
6) Zhang Z, Zhang X, Yang Y, Wei JH, Meng H, Gao ZH, Xu YH. Hydrogen peroxide induces vessel occlusions and stimulates sesquiterpenes accumulation in stems of Aquilaria sinensis.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2014, 72(1):81-87.
7) Zhang Z, Han X, Wei JH*, Xue J, Yang Y, Liang L, Li XJ, Guo QM, Xu YH, Gao ZH. Compositions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essential oils from agarwood of 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 induced by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Griffon. & Maubl. Journal of the Brazilian Chemical Society, 2014, 25(1):20-26.
8) Gao ZH, Yang Y, Zhang Z, Zhao WT, Meng H, Jin Y, Huang JQ, Xu YH, Zhao LZ, Liu J, Wei JH. Profiling of microRNAs under wound treatment in Aquilaria sinensis to identify possible microRNAs involved in agarwood form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2014, 10(5):500-10.
9) Liu J, Xu YH, Zhang Z, Wei JH*. Hydrogen peroxide promotes programmed cell death and salicylic acid accumulation during the induced production of sesquiterpenes in cultured cell suspensions of Aquilaria sinensis. Functional Plant Biology, 2015, 42: 337–346
10) Gao ZH, Wei JH*, Yang Y, Zhang Z, Xiong HY, Zhao WT. Identification of conserved and novel microRNAs in Aquilaria sinensis based on small RNA sequencing and transcriptome sequence data. Gene, 2012, 505(1): 167-75.
11) Gao ZH, Wei JH*, Yang Y, Zhang Z, Zhao WT. Selection and validation of reference genes for studying stress-related agarwood formation of Aquilaria sinensis. Plant Cell Report, 2012, 31(9): 1759-68.
12) 张争,杨云,魏建和*,孟慧,汪孟曦,韩晓敏,隋春.白木香茎中内源茉莉酸类和倍半萜类物质对机械伤害的响应.园艺学报,2013,40(1):163-168.
13) 张争,高志晖,魏建和*,徐艳红,李滢,杨云,孟慧,隋春,汪孟曦.三年生白木香机械伤害转录组学研究.药学学报,2012,47(8):1-6.
14) 张争,杨云,魏建和*,陈旭玉,孟慧,汪孟曦.白木香枝枯病病原菌的鉴定.中国中药杂志,2013,11:1707-1711.
15) 张争,杨云,魏建和*,孟慧,隋春,陈怀琼.白木香结香机理研究进展及防御反应诱导结香假说.中草药,2010,41(1):19-21.
16) 张争,杨云,魏建和*,孟慧,陈怀琼,隋春.环境因子导致的植物防御反应与药用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和积累.植物生理学报,2009,45(9):919-924.
17) 汪孟曦,李文兰,张争*(通讯作者),魏建和,杨云,徐艳红,梁良.白木香查尔酮合酶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149-153.
相关话题/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归 来(知名专家)
归 来(知名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门诊:周一上午(西院)电话: 归来男八大处整形医院整形六科、及颅颌面整形一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1983成都华西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3-1985成都华西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中心任住院医生 1985-1995公派留学法国10年 ...北京协和医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0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森恺(知名专家)
李森恺(知名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门诊:每星期一上午出诊电话: 姓 名:李森恺 职 称:主任医师 技术特长: 1、埋没导引缝合技术在整形美容外科,特别是面颈部年轻化手术中的应用 2、面部皮肤完整的无瘢痕凹陷的医学本质及其微创手术治疗 3、动态酒涡成形手术 4、难治复杂性面 ...北京协和医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0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祁佐良(知名专家)
祁佐良(知名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门诊:每周三上午(西院);每周一上午(东院)电话: 姓 名:祁佐良 职 称:主任医师,教授 教学职务:博士研究生导师 工作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 ...北京协和医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0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赵敏(知名专家)
赵敏(知名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专家门诊:每周五上午电话: 赵敏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院。曾在瑞典和美国进修和从事科研工作。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南一科主任、唇腭裂中心主任,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委。专业特长:唇腭裂及继发畸形的相 ...北京协和医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0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宝玺(知名专家)
王宝玺(知名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门诊:周二、周三上午(西院);周五上午(东院)电话: 王宝玺,皮肤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简介: 1979--1984兰州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毕业 1984--2007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留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工作,历任医院皮肤科主任、教 ...北京协和医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0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蒋海越(知名专家)
蒋海越(知名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门诊:周一上午(西院)电话: 姓 名:蒋海越 职 称:主任医师 职 务: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院长 教学职务:博士研究生导师 技术特长: 各种先天性耳廓畸形、外伤性耳廓缺损的治疗、婴幼儿耳廓畸形的早期治疗; 面部年轻化手术,微创美容 ...北京协和医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0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马继光(知名专家)
马继光(知名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专家门诊:周二上午(西院);周一上午、周五上午(东院)电话: 马继光: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东院区面颈部整形美容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鼻整形学组组长;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海峡两岸 ...北京协和医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0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栾 杰(知名专家)
栾 杰(知名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门诊:周一上午(西院);周五上午(东院)电话: 姓 名:栾杰 职 称:主任医师,教授 职 务: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 教学职务:博士研究生导师 学习履历: 1980-1985青岛医学院,获学士学位 1988-1993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0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邓晓明(知名专家)
邓晓明(知名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专家门诊:电话: 邓晓明,男,1961年生,1983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2001年~2002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麻醉与疼痛治疗科进修学习小儿和颅颌面手术麻醉。从1993年起先后担任整形外科医院麻醉科负责人、麻醉科副主任、麻醉科代理主任、 ...北京协和医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0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佳琦(知名专家)
王佳琦(知名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门诊:周一上午(西院);周三上午(东院)电话: 一、概述 王佳琦男1983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分配到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既从事整形美容外科工作至今2000年晋升为整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研 ...北京协和医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