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陆苗副研究员介绍,作物生产与水产养殖相结合,可以缓解农业用地紧张、提高农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稻虾共作是一种水稻和小龙虾复合养殖模式,已成为中国众多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中的新兴农业生态系统。及时准确理解稻虾共作的扩张特征,对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稻虾共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团队针对稻虾共作发源地—湖北省潜江市,利用稻虾共作水体季相差异特征,构建了面向对象的稻虾共作提取方法,基于陆地卫星影像提取了潜江市2013-2018年稻虾共作时空分布,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域稻虾共作呈持续增长态势,前期主要位于以传统水稻田为主的潜江市西南部,2015年后通过农田“旱改水”,呈现向北部旱地扩展的态势。研究发现不同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即国有农场和小农经营)间的稻虾共作发展特征存在差异,国有农场引领区域的稻虾共作前期空间分布迅速扩张,随后逐渐饱和;小农耕作区的稻虾共作在后期发展迅速,逐渐成为虾稻共作扩张的主要区域。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共同资助。(通讯员 金云翔)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gsy.2021.10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