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国家奖】寄情千重化稻浪 终守万担粮归仓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6

近日,从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悉,中国水稻研究所胡培松研究员主持完成的“超高产专用早籼稻品种中嘉早17等的选育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早稻约占我国水稻总产的16%~18%,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储备粮源,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长江中下游早稻约占全国早稻产量的70%,但该区域早稻生产存在苗期低温冷害烂秧、生长期短难创高产、高温逼熟品质差等三大突出技术难题,导致该区域早稻生产效益低、波动大、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直接食用早稻的比例越来越小,早稻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窄,根本出路在于品种专用化和用途多样化发展。米粉作为我国南方传统美食,深受消费者喜爱,并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但长期以来,市场上缺乏优质的专用米粉稻品种。胡培松研究员针对早稻产业存在的技术难题和社会消费需求,带领团队历经18年攻关,在超高产米粉专用早稻育种种质创制、米粉稻选育技术体系构建和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迎难而上 寻求突破 创制优良新种质
  长江中下游早稻播种季节易遇倒春寒危害,受双季稻前后茬限制,生育期短,难高产。继嘉育293、浙733等这些高产品种推广应用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早稻单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进入了瓶颈期,难以再上新台阶,想要有所突破,就急需新的高产基因型进行遗传补充。优质米粉加工专用稻需要兼顾高直链淀粉含量和长胶稠度,但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存在遗传连锁,高直链淀粉含量且长胶稠度兼顾的种质材料在当时十分稀缺,进行遗传改良的物质基础薄弱、技术难度大。
  针对早稻生产现状和技术难题,胡培松团队提出芽期、苗期多重低温耐冷筛选策略,开展“耐淹与耐低温发芽+芽期耐低温+苗期耐低温+早生快长”协同筛选鉴定,并运用生态、地理远缘杂交,与嘉兴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将华南超高产品种特青2号的高产基因导入到嘉兴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早稻材料Z94-207中,构建大分离群体,分离世代以特青2号的株叶形态为“模板”,开展强化选择,后代进行苗期耐低温、早发性和产量等多重筛选鉴定,结合米粉专用稻品质指标的筛选鉴定,最终创制出高产基因型、高直链淀粉且长胶稠度兼顾的米粉专用育种种质嘉育253,成为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稻改良骨干亲本。
  欲善其事 先利其器 高效平台添助力
  稻米品质评价指标众多,传统分析方法程序繁琐,费时费力。稻米品质指标的准确快速评价,能更好地助推水稻品种选育。2005年,胡培松团队联合国际水稻研究所成立中国-IRRI稻米品质营养联合研究中心,购置稻米品质分析先进仪器设备,引导团队成员,从攻克选择效率低、费时费力的评价体系入手,系统创建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等关键指标的快速评价方法,稻米品质高效评价技术平台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利用。
  长期以来,米粉专用稻选育一直无明确的具体指标,只是将直链淀粉含量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忽视了胶稠度、糊化温度以及淀粉精细结构等对米粉品质影响的问题。胡培松研究员带领团队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研究了近300份水稻材料的米粉品质、理化品质与RVA特征值的关系,确立了粘滞性谱中的回生值和崩解值是米粉稻选择的关键参数,首次将RVA用于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定量协同测定,独创的RVA筛选米粉稻技术体系,使得选择效率提高约20倍。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毛细管电泳仪、差热仪等研创出绝对直链淀粉含量、糊化参数、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等米粉特性紧密相关的综合评判指标,实现了米粉专用稻品质指标的精准鉴定,获发明专利6项,显著提高了米粉专用早稻育种效率。
  汗水浇灌 寒暑坚守 当家花旦终育成
  育种,是热情、毅力、耐力和体力的持续考验。一个品种的培育,至少要经过8轮培育;一个好的水稻品种稳定下来,起码需要6年。
  早稻选种季节,正值七月高温天气,胡培松研究员一般早上5点起床去地里,干2、3个小时的活,已经全身湿透,衣服能拧出不少水来。回来吃个早饭,换身干衣服再下田,一天下来要换上三四套衣服。寒暑交替,正是这样的坚守,才终于有了回报。利用创制的高产基因型米粉专用早稻嘉育253,与苗期耐寒性好、结实率高的中选181杂交,结合米粉专用早稻筛选评价技术,经过一代代种植、选择,最终育成适应性、产量、抗性、加工专用品质等综合性状优良的中嘉早17。
  中嘉早17在历次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均表现为增产幅度大、高产、稳产、抗病,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9.12%和14.71%。中嘉早17整精米率高达66.7%,比一般籼稻高15个百分点,高直链淀粉含量25.9%、长胶稠度77mm,其生产的直条米粉和湿米粉,加工品质优良,尤其是断条率低,干米粉仅为1.8%,鲜米粉为8%,远优于干米粉≤5%和鲜米粉≤20%的规定标准,干米粉烹饪损失率低,仅为5.3%,优于标准规定的≤8%。中嘉早17的胶稠度长、直链淀粉含量高,加工出来的米粉弹性好、不断条、不糊汤,而且也不会因为汤汁浸泡而涨糊,具有极优的米粉加工特性。中嘉早17凭着米粉易加工等方面的优势,显著提升了商品价值,迅速风靡南方稻区。2009年以652.26公斤的百亩示范方平均产量和704.35公斤的最高亩产刷新了浙江农业吉尼斯早稻百亩示范方纪录,湖南、江西等地加价收购,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嘉早17于2008年通过浙江审定、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后,在长江中下游65个县市机插、抛秧、直播、移栽等多种栽培模式均表现高产稳产,2010年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2010年至2016年连续七年被农业部推荐为主导品种,2013年起连续5年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籼稻品种,2015年推广应用1028万亩,是1991年以来唯一单年应用超千万亩的早稻品种,约占长江中下游早稻面积20%,成为南方籼稻区名副其实的“当家花旦”。至2019年底,中嘉早17全国已累计推广6532万亩,增产稻谷21.3亿公斤,农民增收55.26亿元。中嘉早17和嘉育253作为亲本材料被广泛利用。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0个衍生早稻品种通过审定,衍生品种推广3573万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该成果解决了米粉加工优质专用粮的原料短缺问题,为我国早籼稻多用途开辟了新途径。
  情定稻路 面向前沿 矢志不移秉初心
  胡培松研究员1964年出生于浙江桐庐农村。报考大学的那一年,正是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获得国内首个特等发明奖的那一年。杂交水稻的横空出世,让他深受鼓舞,加上小时候挨饿和对粮食需求的深刻记忆,他毅然填报了浙江农业大学种子专业。伏首田间近三十载,胡培松研究员专心耕耘在籼稻品质遗传改良研究领域,他说,他喜欢亲眼见证水稻落地出芽、抽穗开花,到结出大米的那种喜悦和满足感。 “超级专用早籼稻品种中嘉早17等的选育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胡培松研究员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的第三项国家级奖励。三次国家级奖励,是对胡培松研究员投身“稻”路近三十年、带领团队探索创新、执着奋进的高度认可。如今放眼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地田间,稻花香里皆浸润着他的心血与汗水。
  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才会有前进脚步的不停息。自1988年攻读硕士被导师熊振民和闵绍楷先生领入水稻育种研究的大门,到1991年硕士毕业追随黄发松老师,胡培松研究员从此开始踏上了“稻路”之旅,其研究团队也由当初的4人发展壮大成今天的三四十人,从未停歇探索的脚步。他清醒地意识到育种研究必须顺应和贴近百姓生活需求。“水稻育种研究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胡培松研究员表示,在未来的研究中,他的团队将研究重心继续放在“吃得好”“吃得安全”上,选育个性化、功能性、绿色优质好品种,把科研成果写到祖国大地上,为口粮绝对安全保驾护航,让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就是他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初心。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开拓创新,国人的饭碗会端得更牢,端得更好!
相关话题/技术 指标 生产 浙江 遗传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桦川“田间课堂”传授新技术和新模式
    7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派出20余名专家在桦川开展多场田间课堂,为200余位桦川县的种植大户、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乡村振兴培训学员传授玉米、水稻、大豆、食用豆、杂粮等作物种植新技术和新模式。    “田间课堂培训不仅能听到老师们的讲解,技术效果也能在地里直观地感受到,对于技术的理解更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多目标物同时检测创新技术和系统实现技术转让
    6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与北京壹拾快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京举行技术转让签约仪式。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出席签约仪式。副院长王汉中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  王汉中指出,中国农科院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将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知识产权日】小麻籽焕发新光彩:高CBD工业大麻、红麻技术秘密转让与应用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第2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我院对获得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奖励知识产权转化奖的3项知识产权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筑梦同行,扬帆起航——计金标校长同浙江校友共话发展
    begin12月6日,计金标校长一行与二外浙江校友相聚杭州,亲切座谈,忆往昔流金岁月,展未来发展前景。座谈会上,来自浙江省内以及其他省市的二外校友欢聚一堂,共谋发展。学校教师代表受浙江校友委托,宣读了浙江校友组织负责人和校友志愿者名单,计金标校长为相关校友颁发聘书。二外校友办向与会校友们介绍了二外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中石大科研成果获2020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2月3日,2020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海口举行,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省长冯飞及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杨进领衔的深海工程创新团队参与的研究成果“南海深水钻探工程地质风险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获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也是2020年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中石大深海工程团队承担的渤海重大专项取得重大技术进展
    近日,由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套浅水水下井口和采油树系统通过权威第三方认证,取得挪威船级社颁发的产品符合性证书,标志着由我国自主技术攻关的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符合国际标准,具备在海上油气田进行工程示范应用的条件。其中,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深海工程团队承担的渤海重大专项“简易水下井口与采油树风险评价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中石大1名教师入选中国化工学会会士、3名教师获第十三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
    9月25日,2021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暨辽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峰会召开。大会举行了中国化工学会2021年度会士授予仪式、第十三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和2021年度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名教师入选中国化工学会会士,3名教师获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卢春喜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中石大4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9月25日,2021中关村论坛全体大会召开,并揭晓了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4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奖,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以非第一完成单位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石油工程学院蒋官澄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深海深层油气高效钻井液关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