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间课堂培训不仅能听到老师们的讲解,技术效果也能在地里直观地感受到,对于技术的理解更透彻了”。农户们说。在星火乡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千亩连片的水稻示范田满眼油绿,已有七成丰收长相。作科所专家向学员们介绍了水稻优质丰产绿色生产和抗逆防倒伏化学调控新技术、水稻新品种、秸秆还田耕作技术等,现场解答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在另一场田间课堂里,针对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品种选择、水肥管理、化控调节、机械粒收以及适时收获等关键生产环节,专家详细讲解,还介绍了玉米化控调节、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以及大豆生产技术等。“连续3年示范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把合作社的玉米种植密度由4000株提升到5000株,”新胜村种植合作社社长王大江高兴地说,“虽然去年连续遭到3场台风的侵扰密植玉米仍然没有倒伏,产量还提高20%以上。”佳木斯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季明介绍,在连续3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 2021年,桦川县在全县推广玉米密植技术,种植密度每公顷增加1万株,争取每公顷产量提高375公斤。
2019年以来,作科所为桦川派专家、送技术、出主意、做示范,建设了水稻、玉米、大豆和食用豆4个示范基地,并开展了“田间课堂”活动,在春季播种、夏季田管、秋季收获等环节,组织田间观摩和技术服务20多次,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示范区实现作物增产增效10%—15%。(通讯员 卫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