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苗向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 免费考研网/2013-10-07

一、个人简介苗向阳,男,博士,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基因工程和功能基因组学学科带头人。美国UniversityofCalifornia和HarvardUniversity,加拿大UniversityofGuelph高级访问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北京市科技奖励评审专家,《BiologyofReproduction》、《BiochemicalandBiophysicalResearchCommunications》评审专家,国际转基因协会、美国生殖医学研究协会会员等。
二、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基因工程和功能基因组学及转基因动物方面的研究工作,如新基因克隆及其功能研究、高通量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转基因动物、iPS细胞、羊鸡等的基因组和分子育种。
三、承担的主要课题
近年来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1项,主持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1项,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等国家级项目10多项。
四、主要研究成果和荣誉
主要研究成果
1.国内外首次构建出猪脂肪细胞膜基因工程抗体,对减少猪脂肪含量,提高胴体品质,具有重要的实际作用价值,为免疫调节动物生长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2.国内外首次构建羊抑制素基因工程抗体,以提高羊、牛等动物的繁殖力,其方法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3.以新的研究思路对动物免疫方法进行了显著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免疫效果;
4.从基因表达和miRNA水平上加深对AA肉鸡和北京油鸡两个品种胸肌和脂肪组织所具有的特异性状及其遗传基础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中外不同品种鸡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分子基础;深入研究了动物的天然免疫及抗病基因,筛选出未知功能新基因为抗病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5.国内外首次采用精子和卵母细胞作为载体,探索出一种转基因新体系,具有显著的创新性。该体系的建立对其他动物进行转基因研究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建立的转基因技术新体系,可为转基因研究与应用提供技术平台;
6.对小鼠体内生殖细胞进行外源基因转染,研究精子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及不同生精周期制作转基因小鼠的效率。通过比较精子生成各阶段及不同精子生成周期的转基因效率,为以后通过转染雄性生殖细胞高效制作转基因动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7.采用新的转基因方法,成功制备出转基因鸡、转基因羊,为转基因动物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精原干细胞法进行转染,在转基因方法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寻找出了一种易于操作的转基因动物新途径。对培育转基因动物新品种,提高转基因动物自主创
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8.对羊鸡的生长发育等的功能基因组学及表观遗传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
重要研究新成果。
获得荣誉
1.2002年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2.2008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奖学金资助及中国科技研发创新一等奖;3.获得美国2012ManofTHEYear奖;4.中国农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其它优秀论文6项;5.美国佛罗里达召开的第10届国际转基因大会演讲人(128人中选定的4人之一)6.申请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
国家发明专利
1.苗向阳一种提高动物繁殖力的新型miRNA及其应用申请号201110070667.5
公开号CN102409064
2.苗向阳一种提高动物繁育力的新型shRNA及其应用
申请号201110176875.3公开号CN102321669A
3.苗向阳一种筛选动物抗病毒基因的方法申请号201010208506.3
公开号CN102294036A
4.苗向阳一种提高转基因动物效率的新方法申请号201110043983.3
公开号CN102181462A
5.苗向阳一种提高动物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新型载体申请号201110070668.X
公开号CN102206675A
6.苗向阳一种提高动物瘦肉率的新型干扰载体及其应用申请号201110092186.4
公开号CN102220377
7.苗向阳一种抗菌肽载体的构建及应用申请号201110092189.8
公开号CN102220375A
8.苗向阳一种促进动物生长的新型shRNA及其应用申请号201110224992.2
公开号CN102321669
9.苗向阳制备转基因动物的新方法申请号201110265541.3公开号
CN102415355
国际发明专利
1.苗向阳一种提高动物繁殖力的新型miRNA及其应用申请号PCT/CN2011/001322
2.苗向阳一种提高转基因动物效率的新方法申请号PCT/CN2011/001323
五、主要著作与论文
在《BiologyofReproduction》、《BiochemicalandBiophysicalResearchCommunications》、
《CellularandMolecularLifeSciences》、《ProgressinBiochemistryandBiophysics》、
《AgriculturalSciencesinChina》、《中国农业科学》、《遗传》等著名学术刊物上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多篇,英文专著1部。
英文专著
MiaoxiangyangRecentadvancesandapplicationsoftransgenicanimaltechnology.
PolymeraseChainReaction(ISBN979-953-307-473-2)InTech-OpenAccess
Publisher,2012
代表性论文
1.MiaoXiangyangZhangXinProductionoftransgenicmicecarryingthethanatingeneby
intratesticularinjection.BiochemicalandBiophysicalResearchCommunications,2011,415(3):429
2.MiaoxiangyangRecentadvancesinthedevelopmentofnewtransgenicanimaltechnology.
CellularandMolecularLifeSciences,Accepted
3.MiaoXiangyangZhangRuijieProductionoftransgenicsheepbyinhibinαshRNA.
TransgenicResearch,2011,20(5):1185
4.MiaoXiangyang,JieHuandHaoyongFengGeneexpressioninearlyporcineembryosat
differentstages.BiologyofReproduction,2009,81(1):226
5.ZhangXinMiaoXiangyangetal.Studyoftransgenicefficiencyindifferent
spermatogenicstagesinmice.ProgressinBiochemistryandBiophysics,2009,36(8):1019
6.MiaoXiangyangProductionoftransgenicanimalsusingspermatogonialstem
cells.AgriculturalSciencesinChina,2011,10(5):101
7.MiaoXiangyangZhangXinProductionoftransgenicsheepcarryingthanatingene
bytransfectionofspermatogonialstemcells.BiologyofReproduction,SSR,
2011,41
8.MiaoXiangyangZhangXinStudyoftransgenicefficiencyindifferent
spermatogenicstagesandcyclesinmice.BiologyofReproduction,SSR,2010,
150
9.MiaoXiangyangFengHaoyongScreeningandidentificationofdifferentially
expressedgenesinBeijingfattychickenandAAbroileradiposetissue.Animal
Genetics,ISAGProceedings,2010,92
10.MiaoXiangyangDingZhaozhongIdentificationofanti-avianinfluenzavirus
immune-relatedgenes.AnimalGenetics,ISAGProceedings,2010,128
11.MiaoXiangyang,QuZhaojie,ZhuRuiliangandZhangXinProductionoftransgenicmice
carryingthanatingenebytransfectionofspermatogonialstemcellsProgresson
post-genometechnologies2009,408
12.MiaoXiangyangProductionoftransgenicchickenscarryingthanatingeneby
transfectionofspermatogonialstemcellsProgressonGenomics,2009,60
六、研究生培养
自主培养及与山东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40多名,其中毕业39名。
七、联系方式
Tel:010-62895663Fax:010-62895663Email:mxy32@sohu.com

相关话题/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