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MPC导引律的AUV路径跟踪和避障控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在海洋科学、水下勘探、搜索和救援、海底管道跟踪、海底电缆维护和国防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路径跟踪是AUV完成各种作业任务的关键技术。为了简化路径规划和降低计算量,AUV的路径经常基于路径点进行规划,路径点之间用直线进行连接。所以,对直线路径进行跟踪是AUV一项非常基本的控制任务。但是,AUV动力学模型存在非线性、耦合性和不确定性。另外,为了节能、降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大部分AUV都被设计为欠驱动的形式,在某些自由度(例如:横向和垂向)缺少驱动能力,以上原因导致AUV的路径跟踪控制变得非常棘手。
针对路径跟踪的导引律问题,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献[1]应用视线法(LOS)导引律来镇定横向跟踪误差,然后应用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了动力学控制器,实现了欠驱动水面船舶直线路径跟踪控制,但没有考虑模型的不确定性。为了改善路径跟踪的效果,文献[2]设计了一种前视距离时变的LOS导引律。文献[3]针对无人水面艇的路径跟踪控制,应用积分视线法(ILOS)导引律,并采用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了航速和航向的动力学控制器。另外,文献[4]针对欠驱动水面船舶的路径跟踪控制设计了一种向量场(VF)导引律。针对AUV动力学模型的非线性、耦合性和不确定性,动力学控制的设计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常用的方法有PID控制[5]、反馈线性化控制[6]、自适应控制[7]、鲁棒控制[8]、滑模控制(SMC)[9]、模糊控制[10]和神经网络控制[11]等。但是以上文献都没有考虑实际控制输入的约束问题。文献[12]考虑了输入的约束,应用模型预测控制(MPC)对LOS导引律进行优化,改善了船舶对直线路径的跟踪质量。文献[13]考虑了舵角的幅值和速度约束,应用MPC设计控制器实现了AUV的纵倾和深度控制。但是文献[12-13]都是基于名义模型,没有考虑模型的不确定性。基于路径点的直线跟踪控制虽然路径规划简单便于应用,但是路径在路径点处是不光滑的。在AUV对路径进行跟踪过程中,当路径在路径点附近进行切换时,跟踪误差会存在突变,从而使舵角很容易产生饱和。舵角频繁出现饱和不仅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还会增加AUV的阻力和能耗。文献[14]针对船舶的路径跟踪控制,考虑了舵角的饱和并应用反步法设计了控制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舵角的饱和现象。另外,在路径跟踪过程中,经常需要避障,设计避障导引律[15]和对路径进行重新规划[16]是目前常用的避障方法,但是这2种方法都会增加控制器的复杂度。
本文针对欠驱动AUV三维直线路径跟踪和避障控制,基于级联控制理论设计了运动学和动力学控制器。在运动学控制器中考虑了AUV角速度存在的约束,应用MPC设计了导引律,负责产生期望的角速度信号。为了实现对期望速度信号的跟踪,在动力学控制中考虑了推进器转速和舵角的饱和,应用SMC设计了动力学控制器,可以有效地克服模型的不确定性,保证系统的鲁棒性。
1 欠驱动AUV运动模型 本文研究的欠驱动AUV在尾部配置一个推进器用来实现对纵向速度的控制、水平舵和方向舵分别实现对纵倾和艏摇的控制,在横向和垂向没有驱动力。图 1为欠驱动AUV三维直线路径跟踪示意图,{B}:O-xyz和{I}:E-ξηζ分别为随体坐标系和固定坐标系;?p分别为横摇角和横摇角速度;Rk为接受圆半径。因为存在恢复力,AUV的横摇很小,另外路径跟踪不需要对横摇进行控制,忽略横摇后,AUV的运动学模型可以简化为如下五自由度的形式:
图 1 欠驱动AUV三维直线路径跟踪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underactuated AUV 3D straight path following
图选项




(1)

式中:η=[ξ η ζ θ ψ]T表示AUV在固定坐标系{I}中的位置和姿态,(ξ, η, ζ)为AUV在{I}中的坐标,θψ分别为纵倾角和艏摇角; v=[u v w q r]T表示AUV在随体坐标系{B}中的速度分量, uvwqr分别为纵向、横向、垂向速度和纵倾、艏摇角速度。J(η)为{B}到{I}的旋转变换矩阵,表达式为

AUV的动力学模型可以简化为
(2)

式中: 为AUV的质量;IyIz为惯性矩;X{.}Y{.}Z{.}M{.}N{.}为水动力参数;MH=zgGsin θ为纵倾恢复力矩,zgG分别为AUV的稳心高和重力;τuτqτr为控制力和力矩,分别代表推进器产生的纵向力、舵产生的纵倾力矩和艏摇力矩;di(i=u, v, w, q, r)为模型不确定性。
2 三维直线路径跟踪误差模型 为了便于建立路径跟踪误差模型,以当前直线路径的起点pk为原点定义坐标系{F}:P-xFyFzF。{F}坐标系的xF轴与直线路径重合并指向下一个路径点pk+1yF轴指向右侧,zF轴指向下方。定义{F}坐标系相对于{I}坐标系的姿态为AF=[θF ψF]T,其计算公式为
(3)

式中:Δξ=ξk+1-ξk,Δη=ηk+1-ηk,Δζ=ζk+1-ζk;(ξk ηk ζk),(ξk+1ηk+1ζk+1)分别为当前直线路径起点pk和终点pk+1在{I}坐标系中的坐标。定义AUV相对于{I}坐标系的姿态为AB=[θ ψ]T,则AUV相对于{F}坐标系的姿态误差计算如下:
(4)

式中:下标e表示误差。
对式(4)求导可得
(5)

定义AUV在{I}坐标系中的坐标PO=[ξoηoζo]TP在{I}坐标系中的坐标PP=[ξkηkζk]T,则AUV相对于{F}坐标系的位置误差为
(6)

对式(6)求导可得
(7)

3 三维直线路径跟踪控制器的设计 控制器分为运动学和动力学控制器两部分,首先在运动学控制器中应用MPC设计了导引律,负责产生期望的纵倾角速度qd和艏摇角速度rd。然后,应用SMC设计了动力学控制器,负责产生实际的控制信号,即推进器的转速np、水平舵角δs和方向舵角δr
3.1 运动学控制器 因为动力学控制器对期望速度信号的响应有一定的延时,为了减小延时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添加如下低通滤波器:
(8)

式中:T1>0、T2>0为可调时间常数。
因为本文研究的欠驱动AUV在横向和垂向没有驱动力,所以vw是非常小的,为了简化控制器设计,可对其进行忽略。另外,纵向误差xe不需要进行控制。根据式(5)、式(7)和式(8),三维直线跟踪可简化为以下系统的镇定控制问题:
(9)

式中:ky=cos θesin ψe/ψe, kz=sin θe/θe,为了避免奇点,当ψe≤π/12时, ky设置为ky=cos θe,当|θe|≤π/12时, kz设置为kz=1;ye=ye-yedze=ze-zedyedzed是为了实现避障添加的惩罚项,当没有障碍物时它们被设置为零,当需要避障时,设置yedzed为一个正值;可以实现从障碍物的右侧或下方避障,反之亦然。系统(9)可表示为
(10)

式中:x=[ye ze θe ψe q r]Tu=[qd rd]T分别为状态量和控制量。系统(10)可以近似离散化为
(11)

式中:

其中:T为采样周期。
根据预测模型(11),未来的状态变量可以通过式(12)进行预测:
(12)

式中:NpNc分别为预测时域和控制时域,满足NcNp。根据以上状态变量, 可得输出量为
(13)

输出量可以重新整理为如下矩阵形式:
(14)

式中:


考虑控制量的幅值存在如下约束:
(15)

通过用Uk, k参数化,可以将约束(15)整理为如下线性不等式的形式:
(16)

式中:Mc=INc?I2Nmax=1Nc?umax; Nmin=-1Nc?umin, 1NcT=[1 1 1…1]Nc, 符号?代表克罗内克积(Kronecker Product)。为了求取最优的控制增量Uk, k,定义当前采样时刻的目标函数为
(17)

式中:R=INc?RR=diag(R11, R22); Q=INp?QQ=diag(Q11, Q22, Q33, Q44, Q55, Q66)为权重矩阵。
因为对目标函数的求解并不一定能绝对保证MPC的稳定性,所以接下来需要设计稳定约束条件。定义上一采样时刻的目标函数为
(18)

式中:

取上一采样时刻最优解Uk-1, k-1的后Nc-1个控制增量和当前时刻最优解Uk, k的最后一个控制增量组成一个当前时刻的可行解,该可行解及在其控制作用下的预测输出分别为

定义ΔJk, k=Jk, k-Jk-1, k-1,则

所以只要满足约束条件(19)则可以保证ΔJk, k≤0,从而保证MPC的稳定:
(19)

为了便于计算最优解,约束(19)中的变量通过用Uk, k参数化,可以整理为如下形式:
将式(14)代入目标函数(17)可得
(20)

式中:E=ΘT+R; F=ΘTxk, k
因为式(20)等号右边第1项为常量,所以MPC每一步的优化问题等价为求解如下约束问题:
(21)

通过对式(21)求解可以得到预测时域内的控制量Uk, k,将Uk, k的第1个值uk, k代入式(22),即可得到当前采样时刻纵倾和艏摇角速度的最优期望值为
(22)

3.2 动力学控制器 因为本文研究的欠驱动AUV在横向和垂向没有驱动力,所以其横向速度v和垂向速度w是非常小的,为了简化动力学控制器的设计,可以将动力学方程进一步简化为
(23)

式中:

因为推进器的推力和舵力是具有饱和限制的,定义输入饱和量为
(24)

为了对输入饱和进行补偿,设计如下辅助系统:
(25)

式中:

定义误差变量:
(26)

式中:ud>0为期望的航速。
定义滑模函数:
(27)

因为AUV的期望航速ud被设置为常值,所以系统可以近似为自治的,可以认为dudqdr有界且慢时变,其导数可以忽略。定义误差变量:
(28)

式中:分别为dudqdr的估计值。
定义Lyapunov函数:
(29)

V求导可得

设计控制律和自适应律为
(30)

可得:
控制律(30)中kj>0(j=1, 2…, 8),鲁棒项的系数εi能够根据滑模函数自动进行调整,可以减小鲁棒项的抖振。控制信号npδsδr可以通过如下推进器和舵的水动力模型计算:
(31)

式中:ρKTDPkL分别为流体密度、螺旋桨推力系数、螺旋桨直径、舵的升力系数。
4 仿真结果与分析 本文采用REMUS-100作为仿真模型,模型参数可以参考文献[17-18]。仿真采用了2种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
1) 方法1
采用本文所设计的控制器,控制器的主要设计参数为:T=0.1, T1=0.5, T2=0.5, Q11=2, Q22=2, Q33=2, Q44=2, Q55=1, Q66=1, R11=2, R22=2, Np=10, Nc=3, k1=0.1, k2=0.1, k3=0.1, k4=0.1, k5=0.1, k6=0.1, k7=0.2, k8=30, c11=1, c12=1, c13=1, c21=1, c22=1, c23=1, c31=1, c32=1, c33=1, umax=[0.15 0.2]T, umin=[-0.15-0.2]T。期望直线路径基于表 1所列路径点生成。AUV的初始位姿和速度均为零。期望航速ud=1 m/s,路径切换的接受圆半径Rk =10 m。在仿真中设置了一个障碍物,其半径为5 m,在固定坐标系中的坐标为:PA=[ξA, ηA, ζA]T=[85, 0, 21]T m。仿真中选择从右侧避障,惩罚项按式(32)进行设置:
(32)

表 1 路径点 Table 1 Waypoints m
序号 ξ η ζ
1 10 0 0
2 10 25 3
3 -40 25 9
4 -40 -25 15
5 10 -25 21
6 60 -25 21
7 110 25 21
8 135 25 21
9 135 -25 21
10 85 -25 21


表选项






式中:
2) 方法2
运动学控制器采用了LOS导引律进行路径跟踪和避障[15],动力学控制器采用PID控制器。为了验证控制器的鲁棒性,仿真时段0~100 s水动力参数增加20%,100~250 s采用名义水动力参数,250~400 s水动力参数减小20%。
图 2为三维直线路径跟踪和避障示意图及其在水平面、垂直面的投影图。可以看到, 2种控制方法都能实现对直线路径的跟踪和避障。但是通过对比也可以看到,在每次进行路径切换时,方法1的跟踪效果更好一些,能够更快地收敛到期望路径上,另外方法1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收敛到期望的横向误差从而更好地完成避障。图 3为路径跟踪误差曲线。可以看到, 每一段直线路径上的位置误差和姿态误差都能收敛到零,同时可以看到方法1大约在250 s时将yed设置为了7 m,从而启动了避障,当避障完成后yed又被设置为零,最终使AUV重新收敛到期望路径上。图 4为实际的控制输入曲线。可以看到, 控制输入存在有规律的抖振,其主要原因是直线路径在路径点处不光滑,路径切换时跟踪误差存在跳变。仿真中根据实际情况将舵角的最大绝对值设置为25°,可以看到方法2中的舵角在路径切换时出现了饱和现象,但方法1没有出现饱和现象,整体上方法1的舵角更加平稳,这样更利于系统的稳定性和节能。图 5为AUV的速度曲线。可以看到,2种控制方法都能使AUV的纵向速度收敛到期望值,但方法1的控制效果更稳定一些, 同时可以看到横向和垂向速度很小而且是收敛的。方法1的纵倾角速度和艏摇角速度都在约束范围之内,从而有效地改善了舵角饱和现象。图 6为方法1的鲁棒项系数和滑模函数曲线。可以看到,所有的滑模函数在路径切换时都出现了一定的抖动,但均是收敛的且趋于零,鲁棒项系数能够自动进行调整从而有效地减小鲁棒项引起的抖振。
图 2 路径跟踪和避障仿真结果 Fig. 2 Simulation results of path following and obstacle avoidance
图选项




图 3 路径跟踪误差曲线 Fig. 3 Path following error curves
图选项




图 4 控制输入曲线 Fig. 4 Control input curves
图选项




图 5 速度曲线 Fig. 5 Speed curves
图选项




图 6 鲁棒项系数和滑模函数曲线 Fig. 6 Robust term coefficients and sliding mode function curves
图选项




5 结论 1) 本文基于级联控制理论分别应用MPC和SMC设计了运动学和动力学控制器,从而实现了欠驱动AUV三维直线路径跟踪和避障控制。
2) 在运动学控制器中设计了线性时变MPC导引律,并设计了MPC的稳定约束条件。因为运动学方程不受动力学模型不确定性的影响,所以运动学控制器采用MPC不仅能保证预测的效果,而且可以简化控制器的设计。
3) 运动学控制器考虑了期望角速度的约束,可以有效地改善舵角的饱和现象,从而更利于系统的稳定性和节能。
4) 动力学控制器采用SMC可以克服动力学模型的不确定性,保证系统的鲁棒性。
接下来将针对存在海浪、海流等环境干扰下的欠驱动AUV三维路径跟踪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LEKKAS A M, FOSSEN T I.Minimization of cross-track and along-track errors for path tracking of marine underactuated vehicles[C]//2014 European Control Conference(ECC).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4: 3004-3010.
[2] LEKKAS A M, FOSSEN T I. A time-varying lookahead distance guidance law for path following[J]. IFAC Proceedings Volumes, 2012, 45(27): 398-403. DOI:10.3182/20120919-3-IT-2046.00068
[3] 陈霄, 刘忠, 张建强, 等. 基于改进积分视线导引策略的欠驱动无人水面艇路径跟踪[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8, 44(3): 489-499.
CHEN X, LIU Z, ZHANG J Q, et al. Path following of underactuated USV based on modified integral line-of-sight guidance strategies[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8, 44(3): 489-499. (in Chinese)
[4] XU H, SOARES C G. Vector field path following for surface marine vessel and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LS-SVM[J]. Ocean Engineering, 2016, 113: 151-161. DOI:10.1016/j.oceaneng.2015.12.037
[5] FOSSEN T I, PETTERSEN K Y, GALEAZZI R. Line-of-sight path following for dubins paths with adaptive sideslip compensation of drift forc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 2015, 23(2): 820-827. DOI:10.1109/TCST.2014.2338354
[6] CAHARIJA W, PETTERSEN K Y, S?RENSEN A J, et al. Relative velocity control and integral line of sight for path following of autonomous surface vessels:Merging intuition with theory[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M: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 Maritime Environment, 2014, 228(2): 180-191. DOI:10.1177/1475090213512293
[7] FOSSEN T I, LEKKAS A M. Direct and indirect adaptive integral line-of-sight path-following controllers for marine craft exposed to ocean curr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aptive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17, 31(4): 445-463. DOI:10.1002/acs.2550
[8] 李娟, 边信黔, 熊华胜, 等. AUV的精确航迹跟踪系统的鲁棒控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3, 45(1): 112-117.
LI J, BIAN X Q, XIONG H S, et al. Robust control research for AUV trajectory control system[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3, 45(1): 112-117. (in Chinese)
[9] YAN Z P, YU H M, ZHANG W, et al. Globally finite-time stable tracking control of underactuated UUVs[J]. Ocean Engineering, 2015, 107: 132-146. DOI:10.1016/j.oceaneng.2015.07.039
[10] 潘永平, 黄道平, 孙宗海. 欠驱动船舶航迹Backstepping自适应模糊控制[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1, 28(7): 907-914.
PAN Y P, HUANG D P, SUN Z H. Backstepping adaptive fuzzy control for track-keeping of underactuated surface vessels[J].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2011, 28(7): 907-914. (in Chinese)
[11] LIU C, ZOU Z J, YIN J C. Trajectory tracking of underactuated surface vessels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and hierarchical sliding mode[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20: 322-330. DOI:10.1007/s00773-014-0285-y
[12] OH S R, SUN J. Path following of underactuated marine surface vessels using line-of-sight bas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J]. Ocean Engineering, 2010, 37(2-3): 289-295. DOI:10.1016/j.oceaneng.2009.10.004
[13] YAO X L, YANG G Y, PENG Y. Nonlinear reduced-order observer-based predictive control for diving of an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J]. 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 2017, 4394571.
[14] ZHENG Z W, FEROSKHAN M. Path following of a surface vessel with prescribed performance in the presence of input saturation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s[J].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2017, 22(6): 2564-2575. DOI:10.1109/TMECH.2017.2756110
[15] MOE S, PETTERSEN K Y.Set-based line-of-sight (LOS) path following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for underactuated unmanned surface vessel[C]//IEEE Mediterranean Conference on Control & Autom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6: 402-409.
[16] SHIM T, ADIREDDY G, YUAN H L. Autonomous vehicle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using path planning and model-predictive-control-based active front steering and wheel torque control[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D: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2012, 226(D6): 767-778.
[17] PRESTERO T.Verification of a six-degree of freedom simulation model for the REMUS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D].Cambridg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1: 12-112.
[18] 段斐.微小型水下机器人运动仿真研究[D].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 11-80.
DUAN F.Research on motion simulation for mini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D].Harbi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2012: 11-80(in Chinese).


相关话题/控制 设计 系统 文献 动力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基于反馈线性化的MSCMG转子稳定控制*
    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MagneticallySuspendedControlMomentGyro,MSCMG)是一种用于卫星姿态机动的关键执行机构,其高速转子采用磁轴承支承,无接触、无摩擦,避免了黏滞力矩、静摩擦等问题,具有长寿命、高精度的优点,可以用于航天器的姿态控制[1-5]。单框架磁悬浮控制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压敏漆的多羽流气动力效应试验研究*
    航天器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羽流向真空中快速膨胀,会对航天器表面产生气动力效应,影响航天器的姿态控制[1-4]。当多台发动机共同工作时,羽流在膨胀过程中发生相互作用还将导致复杂的流场形态和流动特性,在相互作用区域形成羽流干扰流[5-7]。干扰流的密度和压力受到明显的增强,可能会对航天器表面造成额外的气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六自由度压电隔振平台面向控制的模态分析与动力学建模*
    基于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六自由度压电隔振平台能够弥补被动隔振的固有缺陷,有效改进平台的低频隔振性能,提高隔振带宽。采用压电陶瓷、超磁致伸缩材料等智能材料的智能隔振平台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在半导体制造、航空航天精密观测、瞄准等微振动控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1-5]。振动主动控制首先需要建立平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泵控电液伺服系统滑模控制*
    电液伺服系统因具有高功率密度、动态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2]。电液伺服系统大体上可以分为2类:阀控系统和泵控系统。阀控系统具有动态性能好、动态刚度高等特点,但是存在能量效率低、体积庞大、发热严重等问题[3-4]。与阀控系统相比,泵控系统的最大特点在于可以通过对泵转速的调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DRO计算及其在地月系中的摄动力研究*
    随着深空探测任务的开展,有许多不同的关键技术需要研究,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航天器的轨道设计问题。相较于近地空间,深空探测器所处的引力环境具有多样性,不再局限于经典的二体开普勒轨道,其基本动力学模型可简化为一个受摄的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CircularRestrictedThree-BodyPr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一种基于图论的机场空域无人机流量控制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快递业务量剧增与人力成本的飙升,无人配送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无人机配送直线距离最短、运输效率高,对复杂服务场景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无人机投递包裹的能力已经在多次实验中得到了证实[1],因此用无人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未来的有效选择[2-3]。美国是无人机物流的先驱阵地,无人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二阶多智能体系统自抗扰编队跟踪与避撞控制*
    编队控制是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的重要分支,编队控制的基本问题是队形控制问题,即通过控制使得多个智能体形成和保持期望的相对状态。实际上,很多编队任务不仅要求智能体之间保持期望的队形,还需要考虑编队整体的参考轨迹,即编队跟踪控制。编队整体的参考轨迹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是未知的。在环境信息已知的前提下,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运输机多故障容错控制*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战略空运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与航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16年7月6日,代号鲲鹏的国产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在川西某机场冲上云霄,正式完成部队列装工作,这意味着中国空军战略投送能力迈出关键性一步,也标志着中国成功跻身世界少数能自主研制大型运输机的行列中!对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航空电子系统机载网络实时性能评价技术*
    航空电子系统(以下简称航电系统)是飞机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其综合化程度决定了飞机的性能和发展水平,至今已经历4代典型技术发展[1]。机载网络在航空工程领域苛刻的空间限制和功能/性能约束条件下,对信息密集型的航电系统进行信息综合和功能综合,是航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与航电系统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回转误差测试中系统噪声分离技术*
    在主轴的回转误差测试中,被测信号一般由同步误差(SEM)、异步误差(ASEM)、圆度误差、偏心量和系统噪声组成。同步误差为回转误差中转频整数倍的成分,反映回转中心的平均涡动轨迹。异步误差为回转误差中转频非整数倍成分,反映回转体径向随机运动的大小。为了测量亚微米级的同步误差和异步误差,必须将被测信号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