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天蝎蓙O(∩_∩)O2012-03-20
前言
我一向擅长风花雪月的文字,但在涉及到考研这一话题之时,尤其在讲述自己而不是他人的考研历程之际,再风情万种的描绘,再曼妙多姿的修辞,都会在一声尖利的冷笑后瑟缩进最灰暗的角落:“你觉得这是在开玩笑吗?”
这是与大家共勉的第一句话。翻译过来意思就是:搞清楚,考研是不是你的真正抉择。考虑好了没有,下决心了没有。要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要是想着这只是Plan A,其实还有Plan B;简而言之,要是没到某种近乎于偏执的境地,那考研就没有开始的必要了。这是研究生考试的普适规则,不仅仅限定在心理学专业上。
在大家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故事开始往下讲。
一、我与我的故事
我从09年9月从工作了一年的安永华明会计事务所辞职开始考研,这期间很多心路历程,我想没必要在此详细陈述了。当时自己的目标很明确:我终于认定自己不喜欢本科的专业,不喜欢财务审计工作,虽然我一直以来在这个领域都是出类拔萃的,而所谓“不喜欢”也决不是某种意气用事得出的结论。在经历了也许是短暂但是认真的思考后,我选择了自认为合适的心理学作为自己的研究生报考方向。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专业选择问题。我并不鼓励大家都像我一样作跨专业的备考,毕竟如果不是对你瞄准的方向有着强大的内驱力并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这种备考往往是困难重重的。但当自己认定就是想要在某个领域有所投入有所收获(首先是投入,然后才是收获),认定自己的性格和潜能可以保证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时,果断的抉择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像我这样花费了多年才最终确定方向并践行于之,实在不是一个值得大家效仿的对象。
纵观整个考研的过程,我也不是一个彻底完全的正面范例。09年9月辞职后开始正式系统地学习考研所需要的六门心理学教材,出于一种可悲的自负,认为凭着自己的数学功底和悟性,3个月搞定这些课程绰绰有余;英语本来就是强项;政治凭借冲刺过线也应该没问题。10年3月成绩公布,我的第一次统考分数是专业130;政治64;英语68,三个假设成立了俩,好像一个尖锐的讽刺。于是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辞职后沦为蚁族,孑然一人飘在北京,凭着一点积蓄和家庭的理解支持,兀自追求一个几乎未加深思的理想。随之而来的就是危机感的陡然提升,连续的夜不能寐。直到最终确定自己的问题出在方法上而不是方向上,重新汇聚起第二次战役的斗志,已经是10年4月了。
结果不需多说,在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经过了全面的知识梳理,接受了10个月的系统训练,以及两次大的战役洗礼之后,11年3月25日我生日的那天,得到学院办公室的通知,我继顺利通过初试后又通过复试,得以成为研究生院的正式一员,得以追随梦寐以求的导师的方向。不算那些已经湮没在记忆深处的日子,在我25个生日中,这绝对是最幸福的一个。
二、我与我的心得
11年的心理学考研初试试题出得较10年的要更难更偏,由于心理学的统考也就几年的历史,想从其中总结归纳出什么规律来的话,那便是统考开始那几年的题目都过于简单,统考可以说仅仅起到了一个筛选的作用,而从10年开始题目的难度明显增加,范围明显更广,考生的知识积累作用明显更大,对知识掌握的深刻程度要求明显更高。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去试试做07-09年的真题,体验一下那些心理学考研的Good Old Days。因此,建议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如果非要找一些参考,选取10年和11年的试题会比较恰当。
初试的复习是考研复习的重中之重,这倒并不是说复试就不重要——实际上,以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复试面临的压力要远超初试。但把初试的复习做好了,将知识体系构建完整了,对参加复试绝对是一层宝贵的积淀。初试考6门,11年大纲在普通心理学中增加了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内容,实际上相当于增加了一本书,考7门。对于跨专业的考生而言,在一个大的战略统领下,每一门都有着其对应的专门复习方法。
首先是普通心理学。
这里面包含着社会心理学的部分内容。我不能预测来年社会心理学会不会自立门户,但这两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在我看来,是有共通之处的。只谈普心的话,选择教材方面,没什么更好的推荐,彭老师的那本尽够了。知识观上,普心的内容较多较碎,知识性较强,需要记忆的东西不少,但纯粹的记忆作用并不是很大。现在的考试已经不会考到哪本书的作者是哪位,哪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是谁这样的问题了。对于普心的内容应该以理解为重,按照理论提出者——理论内容——理论应用方向和应用实例——理论意义这样一个四层次模型将每个章节的知识整理成一个系统。方法论方面,复习普心做笔记的习惯在我看来至关重要,在最开始的一两个月中,要对照课本先做一轮笔记。
只要可能,笔记要涉及四个层次的每一个,但不要过分详细,应该采用简略的记录方法,但保证在离开书本单纯阅读自己的笔记时能够附带着回忆起书本中对应部分的内容。结构图,流程图等工具在笔记里可以充分运用,但切记不可只顾着好看而忽略了实用性。我在参加的培训班上曾见过一位考生将只是用A3纸整理成了极其缜密极富工程设计风格的图纸,并不是说这种方法就不适合大家,而是说如果在笔记方面花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是不经济的。只要做到笔记的结构和自己头脑里知识排列的结构是一致的,那就能获得最好的总结效果。一开始要以书本为主,笔记为辅,到8月份就要开始以笔记为主以书本为辅。当熟悉了第一轮笔记的结构,就可以开始对照第一轮的笔记(记住这个时候就不要对照书本了)开始记录第二轮的笔记,第二轮的笔记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会更加简略,更加抽象,但整个知识结构一定要保持完整。在知识的理解和重现上,这时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脱离课本,运用自己风格的理解和记忆方式。
经过两轮的笔记整理,知识已经达到一个阶段,即:不仅仅能够记忆,而且能够理解,更重要的是这种理解不只是基于课本的结构,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头脑中的结构。在完整性可以保证的前提下,这种建立在自己头脑中的带有自己风格的结构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效果是最好的。到了备考的冲刺阶段,你可以将课本完全抛到一旁,只看自己的第二轮笔记,遇到想不起来的地方,参考第一轮笔记,还是想不起来再回归到课本。直到只凭第二轮笔记就能将知识完全清楚顺利地一梳到底的时候,课本上需要掌握的内容就基本上没有盲点可言了。
其次是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从知识观的角度来看,这两门课程中,发展心理学比较难处理,我个人认为在6门(或7门)考试课程中,发展心理学阐述事实较多,理论较庞杂,是最琐碎,知识点最繁复,需要记忆最多理解则相对较少的一门。这也是我在各门课程中复习得最为痛苦的一门。方法论上,由于课本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终身发展划分为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内部又从生理,认知,性格等方面分别叙述,所以建议大家在制定复习笔记时将知识结构按照各个方面的终身发展来建构。比如说将笔记划分为认知的终身发展,个性社会性的终身发展,生理因素的终身发展等几个大块再附带一些无法划分进大部类的补充性知识,这样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系统,结构更加清晰,理解记忆更加容易的知识网络。
另外,不要忽略在各个大部类间的联系。在建立笔记并通过笔记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要在各个方面,如认知和生理因素,认知和个性社会性因素,生理因素和个性社会性因素之间建立起逻辑的,横向的联系,比如说儿童大脑发育的两个加速期分别对应或大体对应着认知发展的哪两个阶段,对应或大体对应着这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哪两个阶段,这种横向联系的建立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整个知识结构的稳固。
2014考研政治英语全程辅导 想不过都难![试听]
本文共2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