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090102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术型)导师(2)

北京农学院 /2013-10-08


3、赵久然等,我国玉米DNA指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玉米科学》,2010.2
4、赵久然等,利用SSR标记对浚单20进行杂优模式分析,《玉米科学》,2011.2
5、Zhao Jiuran, Wang Fengge et al.,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core set of SSR markers for fingerprinting analysis of Chinese maize varieties,Maydica,  2011.3
6、Zhao Jiuran, Dai Jingrui et al.,Sel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presentative simple sequence repeat primers and fluorescent multiplex SSR sets for high throughput automated genotyping in maize,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7,52(2)
7、Zhao Jiuran, Wang Guixiang et al.,Mapping of defense response gene homolog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resistance loci in maiz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07.6
8、Zhao Jiuran, Wu Suowei et al.Cloning,character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phosphoethanolamine N-methyltransferase gene (ZmPEAMT1) in maize (Zea mays L.) ,Molecular Biotechnology,2007.9
9、《玉米品种DNA指纹鉴定技术-SSR标记的研究与应用》,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10、《中国玉米品种DNA指纹鉴定研究动态》,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8
联系电话:13701253281               
E-mail:maizezhao@vip.126.com 
 

 

 

赵昌平研究员,男,1962年出生于安徽省,汉族,博士,中共党员。自1983年以来一直从事小麦遗传育种、栽培理论与应用技术、分子生物学研究。现任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十五和十一五国家“863”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项目以及北京农业育种创新平台项目“二系杂交小麦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的首席专家,北京专家联谊会理事,北京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谷物协会理事、北京市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专家政府特贴,1996年至今,先后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首批人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北京市“科技新星”培养计划;荣获:全国青年科技标兵,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等称号。

1995年至今重点围绕光温敏二系杂交小麦开展了系统研究,共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参加项目20余项,获奖9项,其中作为主要贡献者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1项、市自然基金后补贴2等奖1项,发表论文42篇,著作二部,申请专利10项,其中授权1项。首次提出了“小麦物质生产三个阶段划分的理论”(作物栽培,1993),建立了“小麦产量形成系统的协调平衡原理”(专家鉴定认为:成果处国内领先水平,1997),首先在北方冬麦区选育出一批性状优良的冬小麦光温敏不育系并进入大规模中试,建立了“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及应用技术体系(专家鉴定认为:成果处国际领先水平,1999)。建立了冬小麦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创新与改良的四条有效途径,选育出一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优异光温敏雄性不育系120份;选育出国际上唯一的冬性二系杂交小麦“京麦号”系列品种(京麦6号和京麦7号等),选育出高产稳定优质小麦新品种9个并应用于大面积生产。

论文:

1、       Construc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ed Sequence Tag (EST) Analysis of Normalized cDNA Library of Thermo-Photoperiod-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TPGMS) Wheat from Spike Developmental Stages. Plant Molecular Biolog Reporter, 2009, 27:117-125

2、       The Fertility Alteration of Photo-Thermo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 BS20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Euphytica,2006, 151: 1:207-213

3、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DDRT-PCR分析及功能预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1): 56-62

4、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育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作物学报, 2007, 33(9): 1553-1557

5、       不同花粉密度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异交结实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07, 22(4): 130-133

6、       不同时期茉莉酸甲酯处理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 颖花开放的诱导效应.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28 (4): 564 -567

7、       利用SSR标记进行小麦红叶耳基因的初步定位。麦类作物学报, 2008, 28(3):377-380。

8、       二系杂交小麦HMW-GS组成与品质关系的初步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9, 24(1):149-153。

9、       二系杂交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687-2690

10、基因转化创造植物杂种优势利用新方式的途径分析. 科技导报, 2006, 24(11): 39-44

11、茉莉酸甲酯与水杨酸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颖花开闭的调控.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27(4):593-596

12、  小麦挑旗期和抽穗期的QTL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08, 6(4):689-694

13、  一对等位基因互作控制的核雄性不育性. 分子植物育种, 2006, 2: 146-149

14、  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与二系法杂交小麦,专著,2001

 

获奖情况:

1、《京郊平原中低产区粮食开发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京郊粮食高产理论与对策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农业节水综合开发技术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相关话题/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