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风景区规划设计
授课教师(或团队):金岩、赵倩、Paola Branduini(意大利米理理工大学景观设计学教授)
线上教学平台:腾讯会议
线上教学形式:理论讲授、方案讨论、资料共享
课程性质及属性: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标
本次风景区规划设计课程将乡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米兰理工大学景观设计学教授合作,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为乡村和城市发源地欧洲的乡村景观设计理论和实践。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市西栅子村(属于长城文化旅游规划圈)进行乡村保护和旅游开发设计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对乡村设计等一系列问题以课题的形式进行对应性研究,极大促进了学生乡村理论和设计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本次工作坊为中国乡村设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即保护和加强乡村景观遗产。
教学要求
本次课程以乡村旅游和景观设计作为理论和实践教学重点,基于欧洲乡村遗产理论和案例学习,学生对西栅子村调研资料整理和深入分析,对西栅子乡村景观和乡村旅游开发进行改造性再生设计。最终使学生掌握乡村景观遗产理论和整体设计观;初步掌握乡村景观规划的设计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风景区规划设计能力。
教学框架

课件展示


考核方式&评分要求
1. 优秀案例分享占10%。
2. 具体设计阶段:调研占15%/SWOT分析占15%/策略占15%/行动方案占15%
3. 方案最终设计文本和设计表达占20%
4. 课堂考勤和表现占10%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陈前虎 乡村规划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 (美)兰德尔·阿伦特 著,国外乡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3. (英)尼克·盖伦特 等著,乡村规划导论,2015
徐文辉,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理论和实践,2016
4. Nick gallant, Introduction to village planning,2015
光影时刻



教学心得&经验分享
1. 基于课题研究的角度构建教学模式。从“乡村景观遗产”研究角度,识别西栅子村有形和无形的景观遗产,在文化景观再生过程中保护和传承景观遗产。
2. 中意教师和学生构建国际化网络课堂。加强欧洲乡村建设理论和经验的学习,结合北京市西栅子村深化“乡村保护和旅游开发”设计实践,拓宽学生的设计视野和知识领域。同时米理学生交流分享作业,使我校学生们受益匪浅。
3. 开展“课程思政”和“高校扶贫设计”教学。设计课题为北京西栅子村,是环境设计专业多年来乡村扶贫设计的延续,在2020年疫情下继续利用专业优势,在线参与乡村建设,通过“乡村扶贫”服务北京,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学生作为设计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在线参与式游戏教学:territory game领土游戏:通过对现状、未来和行动的头脑风暴讨论,短时间建构设计的四个阶段;role game角色游戏:建构对设计场地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不同观点达成妥协的过程。通过领土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成为主角,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