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9:00点,北京国际首饰设计高校教育座谈会在北京服装学院大礼堂举办。会议针对首饰艺术教育话题,探讨国际语境下的首饰艺术以及商业首饰的发展方向、趋势和未来首饰设计人才发展需求,会议发布了《IJCA设计宣言》——全球首饰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大会由胡俊老师主持。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兰翠芹在讲话中说,在全球化的今天,设计专业的发展具备交叉和多元的特点,鼓励老师和学生开展跨学科的前沿探索,站在国际化的视角革新教学模式。以基于当下面向未来的理念作为指导,融合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前沿科技以及未来趋势,让首饰以更加多元的姿态走进公众生活。”
接下来,大会就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开展首饰人才培养、可持续设计观念如何影响未来首饰教育的发展、面对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首饰领域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对国际首饰设计高校联盟的未来发展有哪些期待和建议这四个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部分国内外嘉宾代表发言
东京艺术大学副教授
岩田广己 (HIROKI IWATA)
即使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首饰的教学理念也应该保持日本特有的审美意识。当今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作为首饰设计主题的思考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世界范围内存在资源的不均衡、贫富的差异、幸福无法均衡等问题、甚至有很多人生活很艰辛。
我们在首饰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对社会和环境问题进行思辨的意识,面向的人群不能仅仅局限于针对高层次懂得鉴赏首饰的人群,而应该时常将首饰以更通信、更普及、更积极的主题去表现,这也是首饰艺术不可缺少的部分。人工智能使人类工作大量减少,但人工智能无法代替人类自身去产生情感、表达情感,我认为首饰艺术创作者们的种种观点以及价值观自古以来都源于对自然的憧憬,将这作为艺术创作的种子或根源去表现首饰的创作有很多。
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珠宝学院教授
Jivan Astfalck
东西方文化的对比非常明显。我们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是谁,教育的作用是给他们一些架构和想法,而不是告诉他们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不美的,而是让他们发展自己的设计,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反思的过程。比如你做的作品如何反应出你所看到的社会,以及用了什么样的材料、概念、技法,跟身体之间有什么关系,首饰艺术家有几百个不同的点可以跟受众沟通,不仅对首饰设计师,其实对所有艺术家都是一样的,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受众,还要在商业化和艺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了解自己在全球商品文化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差异化,在讨论产品和作品的时候有更多不同的视角,帮助学生解惑。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是要寻找一些标准,有些人想成为艺术家,有些是有才华的设计师,还有一些手艺人,他们并不是按照我们的概念和方式来做作品的,所以在现代首饰的历史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类似之处,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方式其实适应了市场不同的细分领域。
澳大利亚昆士兰艺术学院教授
Elizabeth Shaw
在全球化环境中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需要将我们的设计与人类文化结合,把作品和人类身份相结合,同时要关注材料对环境及未来产生的影响。为了、使学生了解材料的用途,鼓励学生使用更多材料,我们应该重视材料,确保材料可回收利用。以前我们做作品希望能够代代相传,但现在更多的是思考材料最终的去向。
美国俄亥俄州博林格林州立大学教授
Tom Muir
我觉得创作就像旅行,快和慢会有不同的体验,我更喜欢慢一点。全球化有利有弊,我们要多关注可持续材料,思考生产制作过程中如何不破坏环境。我们要重新思考目前从事的工作在未来如何仍有重要意义。
伦敦时装学院教授
Bernadette Deddens
我们要通过教育了解世界,我们不仅要关注首饰设计师,也要关注首饰教育。学生要有韧性,合作是重要元素。人工智能作为新的技术给我们设计师带来许多便捷,为首饰带来很多新的机会,我们的教育需要更多的设计师和科学家共同创作,修正技术上的不足。
北京服装学院珠宝首饰教学部学科带头人 邹宁馨
珠宝设计是要和技术、材料紧密关联的,在强调观念的同时要随时关注技术领域,在首饰教学中导入“动作知识的概念”,要认可工艺技术是作为珠宝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党支部书记,
金属艺术实验室负责人 王晓昕
我认为全球化背景促使中国的设计教育作出调整和改变,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正在探索的将“通识教育”融入传统的设计教育,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方式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判断的人。但是,我们也注重学院文脉的传承,探索思维训练与传统技艺教育之间的平衡,引导学生通过手和工艺去认识世界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其次,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全球化。
正如原研哉所强调的,越是全球化,就应该越重视本土化。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更新,但无法改变东方人的历史文脉和传统的价值观。所以,应该重视东方传统文化,重新认识东方传统价值,探索用东方智慧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央美术学院首饰系主任 刘骁
当下时代对首饰设计师能力与素质要求越来越严格。设计师不仅要具备设计和制作某件具体产品的能力,也要具有整体性的思维与系统性的工作方法以适应不同消费及体验情境的需求。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则要求艺术家有更深入的感受力和独特的艺术表达的能力,从更广阔的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来考察首饰相关的现象,让作品具有更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更有价值的社会反思。同时也要求设计师与时俱进,对新兴科学技术保持敏锐,例如结合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进行协同创新,不断为首饰艺术及产业注入的新鲜活力。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 郑静
交流一直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的,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迅速拉进了空间距离和文化距离,给我们强烈的全球化影响。全球化是为了促进交流,大家相互吸收各自需要的营养,使得各自的文化发展得更好。全球化不是统一化,应该是更好的多元化发展。就像我们现在讨论首饰教学,我们可以讨论艺术、哲学、社会学对首饰设计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混淆其中的界限,忽略首饰本身的特征。同时期待国际首饰设计高校联盟能的后续行动,大家共同促进首饰设计教学的发展。
深圳珠宝首饰设计师协会会长 杜半
中国珠宝市场巨大,深圳珠宝产业规模已经占全国乃至全球非常大的比重。两个方面需要提升:第一个方面,高级珠宝设计人才的匮乏。高级珠宝的设计师、制作工艺师、品牌策划师,都需要大量的人才;第二方面,生态多样性。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个性化的设计师去培育多种文化特征与多种工艺表现的独立设计师品牌。
深圳技师学院珠宝学院院长 李勋贵
我们学校的培养方法是先传授学生一定的专业知识、方法及技法,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做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增强技法训练,从而达到培养专业兴趣和就业能力。
北京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杨漫
作为在中国蓬勃发展的首饰专业教学一份子,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初创阶段,当今中国的首饰教学已经今非昔比。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建立每个院校的个性化发展途径,挖掘自身优势,推出风格迥异的教学理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而不同将是下一个阶段的重中之重,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前身—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被誉为大师的摇篮,白静宜、程淑美等一批国家级花丝镶嵌大师都毕业于这里,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工艺要落到实处,从踏踏实实的工艺技术出发,打破观念壁垒,既要“放”又要“收”,切实用扎实的技能和开放理念实现一次又一次专业教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