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环境学院课题组在过渡金属/氮掺杂碳催化剂领域取得新研究成果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6

瀵偓闁碍婀扮粩姗礗P閿涙矮绔存稉鍥╊潚閼板啰鐖烘稉鎾茬瑹鐠囨崘顫嬫0鎴︽娓氳法婀呴敍灞剧槨閺堫兛绗夐崚棰佺閸掑棝鎸堕敍浣虹卜鐎电懓鍨濈粻妤嬬磼
547閹碘偓闂勩垺鐗庨懓鍐埡閼板啫宕�1130缁夊秵瀵氱€规碍鏆€閺夋劗娈戦崡鍐х稇缁夊秹鍘ゆ總妤咁暯鎼存挶鈧浇顫嬫0鎴礉濞戠數娲婇懟杈嚔閵嗕胶绮″ù搴涒偓浣界槈閸掓悶鈧線鍣鹃摶宥冣偓浣烘倞瀹搞儯鈧胶顓搁悶鍡愨偓浣恒仦娴兼哎鈧浇鍌ㄦ导姘モ偓浣规殌閼叉彃绺鹃悶鍡愨偓浣疯厬閺傚洢鈧浇澹撻張顖樷偓浣规煀闂傝绱堕幘顓溾偓浣圭《鐎涳负鈧礁灏扮€涳负鈧浇顓哥粻妤佹簚閵嗕礁宸婚崣灞傗偓浣告勾閻炲棎鈧焦鏂傚▽姹団偓浣告懍鐎涳负鈧椒缍嬮懖鑼缁涳拷28缁顒熺粔鎴磼
由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驱动的电催化还原CO2制化学品和燃料,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实现碳循环的方法。近年来,过渡金属/氮掺杂碳(M-N-C)催化剂被广泛用于电还原CO2制CO,其成本较低,并表现出了高的CO选择性、良好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尽管M-N-C催化剂获得了高度的关注,目前还没有对用于CO2电还原的M-N-C催化剂的不同配位结构及反应机理进行全面审查的工作。
环境学院王强教授课题组总结了最近报道的M-N-C催化剂的实验和理论方面的研究,讨论了活性中心及其配位环境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并将配位环境调控策略总结归纳为五类,包括中心金属原子的调控、金属中心配位环境的第一壳层调控、金属中心配位环境的第二层及更高层的调控、其他杂原子掺杂和双原子位点催化剂的设计。课题组针对M-N-C催化剂中非金属位点和金属纳米颗粒在CO2电还原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几点未来M-N-C催化剂电还原CO2制CO的发展方向及挑战。

 课题组完成的关于过渡金属/氮掺杂碳催化剂电还原CO2制CO的活性位点及反应机理解析的综述性论文“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2 to CO over Transition Metal/N-doped Carbon Catalysts: The Active Sit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发表在一区期刊《Advanced Science》(影响因子:16.806)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我院博士研究生梁书瑜,北京林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本研究得到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9JQ03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5169、U1810209)和北京市教委创新性跨学科项目“生态修复工程”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102886

相关话题/金属 环境 论文 中央 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