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创新中强化思政育人
学校党委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到学校育人全过程。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统一部署下,教务处与各有关部门、各教学单位凝聚合力、协同配合,强化思政引领,坚持改革创新,紧抓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形成了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思政育人大格局。
教务处高度重视“最美课堂”选手推荐工作,会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水保学院等相关单位精心组织校内评选,并为参加市赛教师配备了一对一的教师团队,特别是邀请了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吕焕卿同志、校内多位教学方面专家为参赛选手“把脉”指导,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辅导和培育,帮助选手提高水平。同时,教务处成立专班,教务处负责人带头推进各项工作,多次组织参赛选手进行实操演练,选配专业化录课视频制作队伍,助力选手参赛。
学校将充分发挥“最美课堂”及获奖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持续深化课程育人改革创新,推动教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最美课堂上隽永育人精神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杨哲和水土保持学院的王彬是我校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他们在教学一线,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不断提升教书育人能力,主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教学方面比赛,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为校争光。
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哲多年来坚持改革创新,在思政课教学中探索了“三题一课”的教学方式,即将“学生热议的话题”“教材突出的专题”“理论不能回避的问题”三题合一,在一堂课的有限时空,聚焦一个问题、提供一个答案,让学生在每堂课上都产生明确的获得感,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杨哲在“最美课堂”决赛现场
杨哲,博士,副教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北京林业大学)特约研究员。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与现代生活”等,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历史理论。在《哲学动态》《教学与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文章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近10项,出版译著2部、专著1部。获评北京首届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一等奖、特级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第11届青教赛一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最佳现场展示奖、最佳教案奖、最佳教学回顾奖,第10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决赛一等奖、初赛一等奖,北京林业大学第14届青教赛一等奖,首届“北林榜样”提名奖等。
水土保持学院王彬多年来坚持改革创新,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探索了“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通过问题引入、层层剖析、课堂互动,加以润物无声的思政“金句”,引导学生从“知山知水”到“治山治水”,唤起学生“把精彩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专业热情和使命担当。
王彬在“最美课堂”决赛现场
王彬,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水土保持学院院长助理,兼任世界水土保持学会(WASWAC)青年委员会主席,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International Soil and Conservation Research》编委等。主讲“地质地貌学”、“土壤侵蚀原理”、“土力学”、“土壤物理学”等课程,主持和参与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参编教材2部、专著5部,发表论文40余篇。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最美课堂”二等奖1项、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指导教师1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好评课堂1门。
据悉,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旨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相结合,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围绕主题“永远跟党走”积极备课、共同授课,生动展示了课堂中应有的理论之美、信仰之美、道德之美和文化之美。首届“最美课堂”共推出一等奖30项,二等奖5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