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常耀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免费考研网/2013-10-06



?
一、导师的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常耀华,
性别?男
职称?教授
职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
邮政编码?100024;
二、导师教育与工作经历
1983——1998年,在河南平顶山学院中文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系副主任,甲骨学研究所所长
1998——2000年,借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2000——200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研究生
2003年至今,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工作
三、导师教学情况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30年,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近年先后主讲过文字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现代汉语语音文字专题、汉语修辞学、书法、语言文化、古文化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史专题等10多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
四、导师研究领域
汉语言文字学;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研究;中国文化;书法艺术
五、导师科研情况
(一)近五年承担的科研项目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战略孵化器项目:甲骨文旅行刻辞研究(2011——2012)
(2)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甲骨文旅行刻辞研究(11WYB004,2011)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隋唐五代文学艺术思想史子项目——隋唐五代书法艺术(2009JJD750006)。
(4)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著作类重点项目:中国旅行文化图鉴(2010-2011)
(5)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著作类重点项目:商代旅行史(2009)
(6)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著作类一般项目:殷墟非王卜辞研究(2006-2009)
(7)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校级重点课程:中国文化概论(2008zk03)
(8)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校级精品课程:中国文化概论(2008zk03)
(二)近五年的科研成果
著作
(1)《中国文化史十七讲》,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
(2)《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古文字》(撰稿人),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
(3)《古文字与旅游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11年。
译著
《神与兽的纹样学》,三联书店,2009年。
论文
(1)《甲骨文田猎刻辞性质刍议》,《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5期。
(2)《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甲骨集》读后,《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第2期。
(3)《“年”字几种最常见的误解》《语言文字报》,2011-12-12
(4)《卜辞“省田”即“观猎”说》《长江·三峡古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1年。
(5)《殷商旅行诹日卜辞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3期。
(6)《<洛阳新获墓志>隋唐墓志之书学研究》,安阳师院学报,2011年第1期。
(7)《卜辞的“省田”与“观猎”》《殷都学刊》2010年第4期。
(8)《“循卜辞”与商王之巡游——甲骨文与商代旅游研究之一》《夏商周文明研究?九甲骨学110年:回顾与展望王宇信教授师友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9)《禓、傩、方相、罔两、彊良、穷奇及其它――上古出行礼俗研究之二》,
《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10)《卜辞步字别解》,《殷都学刊》,2009年第1期。
(11)《由祖道刻辞说到商代的出行礼俗》,《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一辑),2009年。
(12)《开隶变端绪的东周盟书》,《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历史文脉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
(13)《虞舜其人及其相关问题》,《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4)《历史的悖论——大学通识教育门外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增刊。
(15)《告别“半人”时代——大学通识教育片论》,《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6)《傩祭的起源与殷商》,《中国文字博物馆》,2011年第1期
(17)《由春节传说说到甲骨文的“年”“岁”“祀”》,《中国文字博物馆》,2011年第1期。
(18)《殷墟刀卜辞研究》《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刊》2010年第3期。
(19)《甲骨田猎刻辞性质之再检讨》《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刊》第1期,2010年。
六、导师的获奖与荣誉
(1)2012年获校级师德先进。
(2)教材《中国文化史十七讲》,2010年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成果教材类一等奖;
(3)译著《神与兽纹样学》,2010年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译著类一等奖;
(4)2007年论文《子组卜辞人物研究》(上)(下),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年度优秀成果二等奖。
(5)工具书《百年甲骨学论著目》,200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6)论文《重论YH251、330卜辞》,1999年获河南省省级1996——1997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
(7)论文《YH251、330卜辞研究》,1998年获河南省教委优秀论文二等奖。
(8)论文《YH251、330同文卜辞再探讨》,1998年获河南省社科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9)论文《许学研究综述》,1994年获河南省语言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七、导师的社会兼职情况
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
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理事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员,理事
中国墨子学会会员,理事
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员
中国仓颉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
中国关公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


共1页您在第1页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跳转到1页本页共有22731个字符
↑Top
相关话题/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