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基因组所研发RNA甲基化7-甲基鸟嘌呤(m7G)测序技术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6-02

7-甲基鸟嘌呤(m7G)修饰是转录后调控中最常见的碱基修饰形式之一,广泛分布于tRNA、rRNA、以及真核生物mRNA的5’帽子区,对维持RNA的加工代谢、稳定、出核以及蛋白质翻译具有重要作用。近期研究表明高等真核生物mRNA内部也含有m7G修饰,然而对其分布特征和调控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杨运桂团队开发了单碱基分辨率的m7G高通量测序技术(m7G miCLIP-seq),通过该方法系统性描绘m7G在真核生物mRNA内部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解析应激处理下该修饰对蛋白质翻译的分子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9月13日以Dynamic methylome of internal mRNA N7-methylguanosine and its regulatory role in transla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Cell Research杂志。
  研究团队通过绘制真核生物mRNA内部的m7G分布图谱,发现该修饰的分布具有物种保守性。正常条件下,人和小鼠mRNA内部的m7G显著富集于5’非翻译区(5’UTR)尤其是翻译起始位点附近的AG二碱基富集区;而H2O2和热激处理下,m7G分布发生动态性变化,显著富集于基因编码区(CDS)和3’UTR区。结合Ribosome profiling数据发现,应激处理下形成的m7G具有促进蛋白质翻译的作用;进一步结合minigene报告系统证实,H2O2处理下PCNA 3’UTR上的m7G修饰能够增强该基因的翻译效率。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证实,应激处理下,已知的m7G甲基转移酶METTL1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说明应激处理下METTL1可能参与调控真核生物mRNA内部的m7G形成。
  该研究通过开发单碱基分辨率的m7G高通量测序技术,成功绘制了高等真核生物mRNA内部的m7G动态分布图,并揭示了应激处理下m7G对蛋白质翻译的分子调控机制,为后续m7G的功能性研究提供基本的技术和理论支撑。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基金资助。

  mRNA内部m7G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对mRNA翻译调控机制
  论文链接
相关话题/翻译 生物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北京基因组所等联合开发生物进化与多组学综合分析软件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所与中国科学院计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组成联合攻关团队,合作开发的生物进化与多组学综合分析软件eGPS 1.0正式在线发布。该项研究成果以“EGPS 1.0: Comprehensive software for multi-omic and e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
  • 北京基因组所举办中泰灵长类生物多样性与健康大数据研讨会
    4月22日至23日,中泰灵长类生物多样性与健康大数据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召开。来自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泰国科技发展署、泰国农业大学的8名泰方代表和来自中科院动物所、微生物所、神经科学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安徽大学等单位的10多名专家****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
  • 国际生物多样性与健康大数据联盟成立
    10月14日,国际生物多样性与健康大数据联盟启动仪式在京举行。该联盟依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成员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巴基斯坦、沙特、泰国、俄罗斯、新加坡、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机构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该联盟是在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倡导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及健康大数据共享”计划框架下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
  • 南亚猫科化石的新材料揭示中新世的生物区系格局
    南亚地处青藏高原南麓,也处在东亚/东南亚和欧洲/非洲的交汇路口。在生物区系上,南亚现在属于东洋界,其生物面貌和东南亚最为接近,而我国北方和欧洲则组成古北界,生物面貌与之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这种生物地理区域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地质构造运动影响,生物区系的划分可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虚拟古生物学研究》专辑出版
    在过去的十年中,以实验室CT技术和同步辐射断层成像为代表的X射线三维无损成像技术的推广,为传统古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推动了诸多重大进展,解决了不少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演化生物学难题,如早期生命演化、动物起源、早期脊椎动物演化、哺乳动物起源和被子植物起源等等提供了全新的关键证据。  同时在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青藏高原的生长塑造了现代生物多样性
    青藏高原是当今地球上最独特的地质-地理-生态单元, 拥有独特的生物资源, 在世界生物多样性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新生代以来, 青藏高原地区经历了剧烈的环境变化, 出现了从“热带动植物乐土”到“冰期动物群摇篮”的转变。近年来高原古生物学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发现, 让高原环境巨变背景下青藏地区生物多样性演变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罗平生物群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罗平强壮鱼关键头骨特征,重建全骨鱼类进化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以2.44亿年前罗平强壮鱼为代表综合研究全骨鱼类的早期演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于6月24日在美国学术期刊(PeerJ)上发表。在这篇长达33页的论文中(另有38页的附件文档),徐光辉详细描述了罗平强壮鱼的骨骼形态,揭示了全骨鱼类一些具有重要进化意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燕辽生物群贼兽研究系列进展
    贼兽是一已绝灭的哺乳动物型类群,生活于晚三叠到早白垩世,是哺乳型动物中最古老的支系之一。它们的分类位置和系统关系极具争议,很大的原因在于这类动物的牙齿和头骨形态的特征呈哺乳动物冠群和似哺乳动物之间的镶嵌状态,且由于对一些哺乳动物重要的形态特征的研究不足和认识上的主观差异。其系统发育关系混乱,进而影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东亚地区首次发现海獭貂的头骨揭示欧亚大陆在中更新世转型期的大量生物交流——来自大连普湾骆驼山金远洞的证据
    草原鼬族Lyncodontini是现在仅仅分布在南美的小型鼬科动物,但是在第四纪时期,草原鼬族曾经遍布欧亚大陆,尤其以欧洲的海獭貂Enhydrictis和潘诺貂Pannonictis为著名。东亚地区的草原鼬族动物发现的相对较少,以往只报道过貂鼬Eirictis,生存于更新世早期,目前在甘肃龙担,安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内蒙古二连盆地古近纪奇蹄类和生物地层学研究新进展
    内蒙古二连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古近纪化石地点,自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上世纪20年代组织的“第三中亚考察团”首次对该地区考察、发掘以来,已有近百年的研究历史。二连盆地沉积了从晚古新世至早渐新世几乎连续的陆相沉积,并产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奇蹄类是最常见、也是较为丰富的一类,在始新世哺乳动物群中占据优势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