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8
个人简介:
性别:女
出生地:内蒙古
工作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后学历: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研究兴趣:社会性别与国际关系,女性主义和平学
承担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女性主义和平研究”、福特基金会项目:社会性别与全球环境问题
社会工作:北京外国语大学社会性别与全球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首都女教授协会理事
学术访问:1999.9-2000.8 英国拉夫堡大学;2000.6-2000.7 德国外交政策研究会;2007.7-2007.8 美国东西方中心;2010.2-2010.3 日本东京大学
讲授课程:本科生: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概论、谈判学、女性主义与国际关系
研究生:当代中国对外政策研究
主要出版物:
专著: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国际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约29万字本书在《中华读书报》2004年3月31日、《美国研究》2004年春季号、《社会性别》第二辑、《中国女性文化》第六期等报刊、杂志上都有介绍和评价)。
教材: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
1.《对“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的社会性别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第5期。
2.《女性主义和平研究:思想渊源与和平构想》,《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8期。
3.“Gender Equality is A Security Issue,” Women of China (English Monthly), Issue 6, 2009.(《社会性别是一个安全问题》,《中国妇女英文月刊》,2009年第6期)。
4.《当前全球性别平等发展的重点与热点问题》,《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09)》(国际形势黄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5.《安全视域下的性别议题与性别因素》,《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5期。
6.《全球政治与性别平等:现状与挑战》,《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08 )》(国际形势黄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7.《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国际政治》, 载于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编:《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01~200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8.‘Women, Marriag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onds Across Borders: Women,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Modern World, edited by Priscilla Roberts and He Peiqun,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07.
9.《世界妇女大会“景气”:论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亚洲研究》(香港)2007-07-01。
10.《和平与和平教育:一个女性主义视角》,载于魏国英主编:《教育:性别维度的审视》,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年版。
11.《和平文化与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一个社会性别视角》, 载于刘利群、张莉莉主编《和谐世界 文化多样性——大学与传媒的责任》,中国传媒出版社2007年版。
12.《中国的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载于王逸舟主编《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005)》,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关注“虞美人”:联合国安理会第1325号决议与亚洲妇女的生存状态》,《亚洲月刊》(香港),第52卷(2006年1月31日出版);
14.《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及其发展前景》,《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7期;
15.《对女权主义和平研究的几点初步认识》,《国际观察》,2005年第2期。
16.《小人鱼的安全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2期。
17.《关于中国女权主义国际政治学学科建设的几点设想》,载于《社会性别》第1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18.《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中的“权力”》,载于《中国女性主义》2004秋;
19.《女权/性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北京、上海两位女性国际政治研究者的对话》(李英桃、胡传荣),《世界政治与经济》2002年第12期;
20.《西方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学科建设评析》,载魏国英、王春梅主编:《女性学:理论与方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21.《西方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述评》,《美国研究》,2001年第4期;
22.《“男性”国家和“女性”国际社会——一个社会性别视角》,《中国女性文化》第2号,2001年9月;
23.《从“社会性别”视角审视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中的“权力”概念》,《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