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竞
1966年生于江苏。199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现为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后一直从事纪录片教学工作,开设《纪录片创作》、《影片分析》等课程。在创作实践中,积极涉足策划、编剧、导演、摄影、制片、广告等多个领域,并将创作经验融合到教学之中。
主要作品
《水城》纪录片(16毫米),任摄影师1989年获全国优秀电视节目二等奖
《神鹿啊,我们的神鹿!》1996年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投资制作纪录片(16毫米)任联合制片人。
获1998年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纪录片评委会特别奖
《方便面时代》1997年拍摄故事片任联合制片人、编剧、导演。
获第十一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导演奖
《爻》1999年制作电视纪录片任联合制片人、导演。
入选2001年纽约独立电影节
《圣殿》2004年制作故事片任联合制片人、编剧、导演。
入选2005年意大利远东电影节、德国亚洲电影节、台北国际电影节
《爱丁堡的天空》2006年拍摄纪录片任导演、联合摄影师。
《一年到头》2007年拍摄故事片任导演。
广告作品:
《中国电信》、《康佳电视机》、
《格力空调》、《中国工商银行》、《汇源果汁》等。
部分论文
《方便面时代导演札记》发表于《电影艺术》2004年第4期
这不是一篇简单的创作经验谈。它回顾了影片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创作问题及解决方案,涉及了在表演控制环节上对于中国表演教育体制的反思,对于低成本独立电影的制作具有可借鉴的意义。
《直接电影:认识与分析》发表于《电影艺术》1991年第6期
中国第一篇深入研究直接电影的理论文章,对直接电影的方法及其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源与流--世界主流纪录片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发表于《电视研究》1996年专刊(纪录片选题规划及业务研讨会专刊)
是一篇系统介绍世界纪录片发展形态的理论文章。探讨了纪录片流派、渊源及其演变。对纪录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
《圣殿的秘密》发表于《电影艺术》2005年第3期
一部影片从素材到题材是如何形成的?这篇文章讨论了在构思过程中模式参照的意义和方法,并对创作过程中作者"预审查"的现象进行了反思。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