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卫平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开设课程:
《艺术概论》
《当代文化理论与批评的方法论》
《东欧电影研究》
二、拟开设课程:
《电影的诗性研究》
《中国新纪录片运动》
《电影大师研究》
《中国古典诗学》
三、主要科研成果:
(一)思想文化评论集:《带伤的黎明》,19万字,青岛出版社,1998年12月。
(二)文学理论、批评论文集《看不见的声音》,17万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三)散文随笔集《我见过美丽的景象》,12万字,百花洲出版社,2000年8月。
(四)译著:《布拉格精神》,15万字,作家出版社,1998年7月。
(五)编著:《苹果上的豹--当代女性主义诗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六)编著:《不死的海子--海子评论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3月。
(七)《艺术概论》教材,曾获电影学院教材二等奖。
主要论文:
《良知战胜黑暗》,《读书》,1994年12期。
《知识分子和生活》,《读书》,1995年4期。
《布拉格精神》,《读书》,1997年10期。
《为现代诗一辩》,《读书》,1999年5月。
《远方和阿里巴巴山洞》,《读书》,1999年8期。
《站在失败者这一边》,《开放时代》,2000年1月号。
《拥有另外一种经验》,《开放时代》,2000年3月号。
《在沉默的背后》,《开放时代》,2000年7月号。
《如此译文,令人堪忧》,《开放时代》2001年1月号。
《分享哈维尔,分享共同的底线》,《开放时代》2001年1月号。
《承担做不同的犹太人》,《开放时代》,2001年5月号。
《当代女性主义诗歌》,《文艺争鸣》,1993年4期。
《海子神话》,《文艺争鸣》,1994年12期。
《诗歌与日常生活》,《文艺争鸣》,1995年5期。
《我是女性,但不主义》,《文艺争鸣》,1998年6期。
《被剥夺者是危险的》,《方法》,1998年3期。
《宋江为什么要杀阎婆惜》,《方法》,1998年12期。
《昆德拉的欣快症和忧郁》,《方法》,1997年3期。
《为什么是伪问题》,《文论报》,1999年10月7日。
《文艺家和政客》,《文论报》,1993年5月。
《回到文学本身》,《文论报》1996年8月1日。
《小说和小说出版物》,《文论报》,1997年9月1日。
《狂欢、诅咒、再生》,《文论报》,1997年10月16日。
《我们自身的限制》,《文论报》,1998年7月30日。
《西川--超度亡灵》,《文论报》,1998年12月31日。
《写作的伦理》,《文论报》,1999年1月。
《我的种种自相矛盾的观点和不重要的立场》,《南方文坛》98年2期。
《文明的女儿》,《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6期。
《个人化和私人化》,《诗探索》,1994年2期。
《在诗歌中灵魂用什么声音说话》,《诗探索》1995年3期。
《面对强权和悖谬的世界》,《上海文学》1998年10期。
《长夜读诗》,《上海文学》1999年2、3期。
《承担作为一个犹太人的重负》,《上海文学》2000年7期。
《我的学堂》,《上海文学》,2002年2期。
《写作和不自然》,《人民文学》,1998年3期。
《从阅读中来,到阅读中去》,《人民文学》1999年5期。
《弗吉尼亚·伍尔芙:在沉默和言语之间》,《人民文学》,2001年6期。《西蒙娜·德·波伏瓦:双刃的言词之剑》,《人民文学》,2001年7期。
《汉娜·阿伦特:热爱世界》,《人民文学》2001年8期。
《王小波随笔文体的道德实践》,《北京文学》,1998年9期。
《信仰生活》,《北京文学》,1999年2期。
《今日读者》,《莽原》,1997年4期。
《阁楼上的疯男人》,《莽原》,2000年4期。
《从另一端托起世界的天平》,《莽原》2001年4期。
《阅读翻译作品下的写作》,《作家》,1997年7期。
《基本的界限》,《博览群书》,1998年10期。
《从另外一个角度向伟大的生活表达敬意》,《湖南文学》,99年6期。
《步入写作的恐惧》,《青年文学》,2000年5期。
《批判,以什么名义》,《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1999年3月12日。
《我是费尔南多·佩索阿》,《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1999年9月。
《大地上的海市蜃楼》,《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1999年10月。
《思想的人》,《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1999年11月。
《身体力行的人》《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1999年12月。
《积极生活》《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0年5月2日。
《欠发达资本主义地区发达抒情诗人》《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
2001年2月。
《公共正义和法律服从》,《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02年1月23日。
《步入写作的恐惧》《青年文学》2000年5期。
《一种微弱而又积极的声音--陈家琪访谈录》,《社会科学论坛》2000
年11期。
(其中多篇文章被收入有关文集。)
2000年为北京大学教材系列《人文科学导论》撰写伦理学部分《道德》、《幸福》(三万余字),该书即出。
2000年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伦理》撰写《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伦理资源》和《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伦理资源》部分,共三万字,该书已出。
除译著外,另有已经发表的译文:
《给胡萨克的一封信》(18,000字),《黄河》1998年6期。
《说出真实总有意义》(7,000字),《黄河》1998年6期。
《未来与良心》(18,000字),《莽原》1999年3期。
《论故事》(10,000字),《今日先锋》,第6期,1999年。
《阿尔法,道德家》(17,000字),《今日先锋》,第七期,2000年。
《对沉默的解剖》(18,000字)《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1、2期。
《面对极限--集中营里的道德生活》(节选,18,000字),《漓江》,1998年3期。
《无权者的权力》(节选10,000字),《北京文学》,1999年2期。
《两个世界之间》,(8,000字),《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6期。
《我们的传统和发展的限制》,(7,000字),《文艺理论研究》97年5月。
《赫鲁伯诗三首》,《诗刊》,1998年10期。
《赫伯特诗三首》,《诗刊》,1999年3期。
《赫鲁伯诗四首》,《诗神》,1998年10期。
《安娜·申切斯卡诗二首》《南方周末》1999年1月。
《蒂蒙图斯·卡波维兹诗二首》,《南方周末》,1999年2月。
《赫伯特的诗》,《南方周末》,1999年4月。
另有发表在《诗刊》、《天涯》等刊物上诗歌、散文创作若干,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