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27日,人民大会堂接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的首批博士,在这18名博士中有7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早在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大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30多年来,在我国自主培养博士当选的院士中科大博士占1/6,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科大理科获奖比例居高校之首。如今,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在国内研究生教育领域率先提出并成功施行了13年的研究生“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制度后,最近又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为此笔者来到这所一流高校一探究竟。
溯源:“中国最牛高校”的人本理念
在中国一流高校中,中科大成立的时间最短,可是每1000名本科毕业生中产生1名院士、700多名硕士博士,比例居全国高校之首。它是全国著名高校,学费却比一些普通大学还要低。各地考生报名踊跃,然而其“规模适度”的招生政策50年不变。这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网友亲切地称为“中国最牛高校”。
中国科大的办学经费长期位列全国高校30多名,但综合实力却位居一流大学前列。“低投入高产出”是中国科大的一个鲜明特点。“其实并没有什么天大的秘密,不过是遵照常识和规律办事罢了,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导师为本,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的位置。”中国科大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侯建国院士平静地说。平实语言的背后是中国科大厚重人文理念的践行。学校最初筹资安装输送暖气,奉行的原则是“先学生、后职工,先教师、后领导”学费标准在全国高校处于下游,教工收入在全国高校更不占优势,但却对全校学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奖、贷、助、补、减、免、生活援助等“组合式”助学体系。
熟悉中国科大发展变迁轨迹的人说,中国科大的发展是历经磨难而后生的奋斗史、创业史。经历了南迁、“文革”等种种磨难的科大人具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和“突围”意识,如何在中部欠发达地区吸引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学科研人员,是中国科大一直以来潜心修炼的“内功。”
创新:科大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2006年召开的中国科大第四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工作会议上,学校就确立了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目标。为提升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中国科大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多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举措,包括:1996年起就在研究生中设立助学、助研、助管岗位,大幅度提高研究生待遇,消除学生投身学习、研究的后顾之忧;采取“本科-硕士-博士”、“本科-博士”等长周期培养模式,支持优秀学生攻读博士学位,确保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不断提高;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后备人选资助基金,支持研究生开展创新活动;专门成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中心”,严把学位授予关;集中学校资源,建设了理化科学等5个研究生公共实验中心,为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科大的研究生教育正是通过秉承“我创新故我在”和精品办学、英才教育的理念,使得该校的研究生成为国家科学研究的强大生力军:1999年以来,该校共有30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强大的师资背景和科研环境为高层次优秀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源头活水: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理学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到100%,工学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到40%;是唯一一所建有两个国家实验室的大学,有两院院士30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7人,博士生导师600余人(含中科院兼职博导200多人),各类省部级创新团队17个。最近5年来,该校有8项成果10次入选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入选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成果最多的高校,是国内唯一有成果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的高校。在“年度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中,10年来科大5学子4度折桂,名列全国第一。这些斐然成就来自于该校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的纯正学风和超强创新能力。无怪乎英国《自然》杂志曾撰文称中国科大是“招风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