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zj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b8/a4/89e7cd094735b9b5f29c272f33fb/579339ce-de52-44f2-b543-d943ec9414d9.jpg)
合微纳泳体
肿瘤组织的微环境,尤其是肿瘤组织内部存在的乏氧微环境,是导致众多肿瘤治疗方法出现耐受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临床上常用的放射性治疗中,氧气参与辅助电离辐射诱导的DNA双螺旋结构的损伤,促使细胞凋亡,缺氧会影响放疗效果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耐受性。因此,如何有效减轻或逆转肿瘤的乏氧状态,是增强放射性治疗效果的重点研究内容。
本文设计的光合生物杂交微纳泳体系统(PBNs),即将超顺磁性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Fe3O4NPs)通过浸涂工艺,均匀涂层至光合微藻-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表面,得到生物杂交的磁化微纳泳体。这种杂交系统同时保持了微藻高效的产氧活性以及Fe3O4纳米颗粒的定向磁驱能力。磁性工程化PBNs能够在外部磁场控制下,靶向运动并积累至肿瘤,通过光合作用原位产生氧气来减轻肿瘤内部乏氧程度,从而提高放射疗法(RT)的效率。同时,经射线处理后PBNs释放的叶绿素能作为光敏剂,在激光照射下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活性氧(ROS),实现协同光动力治疗(PDT)。在小鼠的原位乳腺癌模型中,经增强的联合治疗展现了明显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此外,PBNs除了具有Fe3O4涂层带来的优异T2模式磁共振成像功能(MRI)外,还具有基于叶绿素的天然荧光(FLI)和光声成像(PAI)功能,可以无创性地监测肿瘤治疗情况和肿瘤微环境变化。更重要的是,该微纳泳体本质作为天然生物能够在体内得到有效降解,为生物杂化材料应用在靶向递送和体内生物医学中提供了转化前景。
![](http://www.zj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b8/a4/89e7cd094735b9b5f29c272f33fb/221460f9-14a1-4483-a81c-9c82f82f688f.jpg)
BNs用于肿瘤靶向诊断及治疗
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学转化医学院交叉学科博士生钟丹妮,浙江大学转化医学院周民研究员是论文的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浙江大学交叉学科项目、浙江大学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的大力支持,该研究也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
论文连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fm.201910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