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军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4-05

传感技术-医疗健康工程应用-刘军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summary
  个人经历
  2004年6月在浙江大学获得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在浙江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随机共振在感知觉中的作用,尝试用非线性理论解释感知觉中的随机共振现象,并由此开发感觉增强技术。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受浙江大学委派到仙居县人民政府任县长助理。2009年-2010年,获得浙江大学“新星计划”资助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从事访问****工作,期间主要从事声磁电耦合成像技术。2011年至今在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工作,主要从事临床脑功能监测设备研发,开发了应用于麻醉领域和新生儿脑保护领域的医疗设备,并开展围绕脑意识状态、脑损伤等智能检测算法和应用技术研究。
学术简介
参与和主持了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企业技术开发项目11项。已经发表各种论文40余篇, 申报了医疗传感相关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参与和主持医疗设备有:人体神经感觉功能客观定量测量系统,振动噪声发生装置以及触觉刺激系统,人体交感神经功能测量系统,超声和电磁成像系统,经皮阻抗测试仪,家用血糖监测仪,穿戴式心电、体温和脉搏遥测系统,麻醉意识深度监护系统,中医经皮电针仪,多参数家用健康一体机,脑氧监测仪,自动化比浊和免疫分析的体外诊断设备,凝血和血小板POCT体外诊断设备等。推广产业化项目3项,协助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2项。


template_id
1
photo
\/attachments\/68\/-.jpg
research_field
1.基础研究:神经工程;基于超声、磁、电耦合的新型功能成像技术。\r2.应用研究:新型麻醉监护系统和临床检测仪器;穿戴式的生理信号采集系统、体域网及主动医疗服务模式。\r
status
1
opendate
2015-03-03 10:45:42
access_type
access_count
9996
score
connect

selfintroduction
1997年于南京理工大学制造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01年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机械电子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6月于浙江大学获得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起开始在浙江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期间,2007年于浙江省仙居县任职县长助理(挂职),2009年-2010年美国明尼苏达大从事学访问研究。
\r研究开发了基于随机共振原理增强触觉的方法和系统;研制出了穿戴式的多参数生理信号采集终端、新型的POCT诊断仪器;研制了针对中国人生理特征的脑电麻醉意识深度监护设备和系统,并已产业化成功。
\r 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 EI论文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持国家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企业横向项目10余项。

url

telephone
v
email
liujun@zju.edu.cn
address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周亦卿大楼501室
research
mypage_id
5787
work_title
learn_degree
work_post
research_orientation
handle
medicaldev
main_status
1
access_uid_status
1
theme_id
qrcode_status
1
gmt_qrcode
2021-01-25 08:08:58
content
  个人经历
  2004年6月在浙江大学获得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在浙江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随机共振在感知觉中的作用,尝试用非线性理论解释感知觉中的随机共振现象,并由此开发感觉增强技术。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受浙江大学委派到仙居县人民政府任县长助理。2009年-2010年,获得浙江大学“新星计划”资助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从事访问****工作,期间主要从事声磁电耦合成像技术。2011年至今在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工作,主要从事临床脑功能监测设备研发,开发了应用于麻醉领域和新生儿脑保护领域的医疗设备,并开展围绕脑意识状态、脑损伤等智能检测算法和应用技术研究。
学术简介
参与和主持了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企业技术开发项目11项。已经发表各种论文40余篇, 申报了医疗传感相关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参与和主持医疗设备有:人体神经感觉功能客观定量测量系统,振动噪声发生装置以及触觉刺激系统,人体交感神经功能测量系统,超声和电磁成像系统,经皮阻抗测试仪,家用血糖监测仪,穿戴式心电、体温和脉搏遥测系统,麻醉意识深度监护系统,中医经皮电针仪,多参数家用健康一体机,脑氧监测仪,自动化比浊和免疫分析的体外诊断设备,凝血和血小板POCT体外诊断设备等。推广产业化项目3项,协助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2项。


column_name
个人简介
相关话题/生物医学工程 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