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危机与潜能——国际美术学院院长论坛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举行。适逢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九十周年之际,我们举办这次论坛,邀请全世界五十余所艺术院校的院校长和专家学者,从艺术学院的危机出发,探讨其未来发展之潜能,既是对当前境遇的反思,也是对新型学院机制的倡议。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主持论坛。
论坛由三场主题演讲和三场圆桌论坛组成。我们共同思考:面对全球范围内艺术的市场化、大学的体制化、感性的贫困化,我们如何重塑艺术的创造与教育?为了让我们日益学科化的艺术教育重新成为“有情之学”和“有为之学”,为了再次获得心灵的自主、胸襟的坦荡与智识的通达,我们将以怎样的姿态重新出发?
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教授、汉堡造型艺术学院院长马丁·科特林教授(Martin K?ttering)、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于永明先后致辞。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主持论坛开幕。开幕式后,分别由法国哲学家、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Stiegler)、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CCA创始主任乌特?梅塔?葆尔(Ute Meta Bauer)、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教授,分别以《雕塑与培育“逆人类世”》、《危机?什么危机?谁的危机?》、《艺术教育的责任与人的危机》为题作主旨演讲。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教授主持主题演讲并作总结。
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致辞
许江表示今天的艺术教育正史无前例地接近和站在全球境遇与本土关怀的纵深格局的中心、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共生格局的中心以及严肃人文关怀和时尚娱乐潮流共生格局的中心。我们同时要面对中国画、油画、书法、版画、雕塑等传统艺术的创新性发展,同时要面对新技术媒体的创造性转换这样双重命题。因此人类生活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我们的艺术教育有责任以及明晰的导向,艺科融合,创新产业,批判性思考,都将为艺术教育的突围提供新的契机,联系青年,把握未来,为人类生活不断地提供新的活力,不断地保持精神的高度,不断地探索新的超越之路。
马丁·科特林(Martin K?ttering,汉堡造型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马丁·科特林感受到美院从80周年校庆至今的十年间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他崇敬和尊重美院自由的灵魂和卓越的发展。推崇无边界的学校、无边界的大学、无边界的知识,他同时认为艺术和艺术教育不应该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应该要去追寻它的本真,并且相信这种无边界、无限制的知识还有探索能够迸发出最热烈的火花,实现最好的目标。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于永明致辞
于永明说道中国美术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对外开放院校,首批来华教育示范基地,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浙江高等教育的金名片,无论是风起云涌的20世纪,还是瞬息万变的新时代,各所学院始终坚持与世界技术对话共融的开放宣传,坚守振兴民族艺术的历史使命,探索出一条兼具主体意识与国际视野的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国际化教育国美之路。而近年来举办的系列国际学术活动为当代国际艺术教育的实践探索及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平台,开创了中国艺术教育的国美模式。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主持论坛开幕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教授主持主题演讲
主题讲演Ⅰ:雕塑与培育“逆人类世”
主讲: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Stiegler,哲学家)
讲演概要:
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在2014年发布报告,牛津大学的生物科学协会也在去年11月发布《致人类的警告信》,提醒我们:如若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即我们的非/政治经济模式,那么人类与生命将会在数十年内发生不可逆转的转向,引发混乱和毁灭。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这样的“超人主义者”则告诉我们:由于有了地质工程学,这个转向将会得到扭转,利用技术创造的例如智慧城市,其环境更具持续性,它们使用的施加于那些生产数据,以及神经技术、开放式人工智能和火箭技术的居民的算法和自动运算的方式,可以使太阳系也被殖民。
在此,我将展示为什么这样的论述是一种灾难性的超控制论,它将会摧毁列斐伏尔(Henri Lefèbvre)所谓的“作为作品的城市”的所有可能性。这里的作为一件艺术作品,是一个集体的、累积的个体化过程。不过我也会指出,列斐伏尔的分析还有不足之处:他强调空间问题,但却忘记了其基本的社会-时间维度;他也忽略了时间问题,只要时间问题还是由所有那些使偶然性转化成必然性的人工、工艺和技术所塑造。
2012里约峰会开场影片致力于探讨包含人类世问题等最为重要而紧迫的问题,电影中说:“我们曾经型塑了过去,我们正在型塑当下,我们也将塑造未来。”这段话想要表达:1、为什么我们应当把列斐伏尔的思想与约瑟夫·波伊斯所践行、思考和教授的社会雕塑(即“进行社会性地塑造”)的角度相结合,目的就是为了重新思考人类世中艺术的任务,将其当作最高形式的关怀,当作将人类世雕塑、塑造、模范为逆人类世的能力。2、我还会谈到为什么这需要克服本体因果论,从而支持意外和偶然的准因果关系。
主持人总结:贝尔纳?斯蒂格勒对超人主义者进行哲学批判,借助作品的观念提出了新的观念,也就是要建立一种有机的整体的社会塑造,这不是一个比喻,是社会的实践,也就是在重新思考人类艺术过程中,使之转化为最高的社会形态
主题讲演Ⅱ:危机?什么危机?谁的危机?
主讲:乌特?梅塔?葆尔
(Ute Meta Bauer,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CCA创始主任)
讲演概要:
在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九十周年之际,论坛以“危机与潜能”为题,这值得让我们回首过去的五十年。在这五十年间,人类目击到不明飞行物(UFO),展开对外太空的探索,恐惧外星人入侵,还有早期人工智能的发展都对当时文化的生产与理论造成巨大影响,有关该时期的代表性电影和电视剧至今仍深具启发与参照意义。冷战期间,在各国太空项目、核武等军备竞赛之下,对后人类时代的想像几乎都是末世预言的、歹托邦式的。然而,从积极面来看,也许与外星人交好,如同电影《E.T.外星人》的故事那样,却能让我们受到激励。
近来关于后人类的辩论大多落在气候变迁带来的迫切影响,焦点也同时转向离我们更近的领域,比如主要由人类行为导致的动物绝迹和生态方面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我、我自己”这种自我中心的态度无法提供我们必要的精神养成,让我们可以面对今天这个星球所面临的复杂而迫切的挑战。女性主义者与酷儿理论家尤其倡导应以后人文愿景作为一种正向的发展,他们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呼吁一种对世界的包容性理解,世界为各种形式的生命所共享,“自然的权利”即等于(如果不是取代的话)“人类的权利”。陷入危机的并不是艺术学院,而是主宰着这个星球的、亟待修正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观点。
主持人总结:乌特?梅塔?葆尔表示导致我们今天所说的艺术教育的危机,不是艺术学院,也不是艺术教育本身,而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观点,正是这个观念主宰我们的星球,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观念,建立起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让各种生命形成共享的世界。
主题讲演Ⅲ:艺术教育的责任与人的危机
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讲演概要:
20世纪,相对于整个人类纪只是一个片刻,在自然史中更是短短的一瞬。然而,这个短短的百年,却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为人类史带来了太多的东西。这是一个从废墟上生长出的世纪,一个技术迭代与熵化最为迅疾的世纪,一个神话破灭又不断滋生的世纪,一个变革持续发生又反复幻灭的世纪,一个过度生产却又精神贫困的世纪,一个联通了整个星球却陷入宇宙式迷茫的世纪……。人类史、自然史以及人与这个星球的关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纪释放出了它的所有症候——在这个自我生产的废墟中,人不断技术化,人持续自我改造为非人。人抛弃了物,资本抛弃了人。
21世纪,我们正经历着人类纪的新一轮加速度。如何才能为这一加速度寻找到反向的动力?怎样才能建构起自然辩证法的另一极?在自然的技术化与技术的自然化、人的技术化与技术的人化之外,找到并且作为“辩证的另一极”,这正是艺术与教育的本质任务。
一百年前,一代艺术家、建筑师、哲学家们在不同社会基体和历史愿景中建立了包豪斯与呼捷玛斯(Вхутемас),开启了现代艺术学院的“双生花”。此后的一百年中,我们目睹了艺术学院的一次次危机与嬗变。同样是在一百年前,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文化的序幕,启动了那场文艺、思想、教育、社会的总体性变革。此后的一百年中,我们也目睹了“新文化”在时代命运中的起伏消长。如果说中国新文化的使命是重建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它还始终未能完成。
中国美术学院是新文化运动的产儿,在她建校九十周年之际,除了庆祝,更重要的是回望来路,聆听历史的冀望与回声。九十年过去,先辈们的心愿声犹在耳。蔡元培说,要以爱美的心,“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林风眠说,要“从提倡艺术运动入手,把中国的文艺复兴重新建筑”;滕固说,我们要“陶铸一个开物成务的世代,而使之绵延无极……”
除了聆听过去,我们还需要直面当下,追问未来:
面对全球范围内艺术的市场化、大学的体制化、感性的贫困化,我们如何重塑艺术的创造与教育?
为了让我们日益学科化的艺术教育重新成为“有情之学”和“有为之学”,为了再次获得心灵的自主、胸襟的坦荡与智识的通达,我们将以怎样的姿态重新出发?
主持人总结:高世名将中国美术学院的历史以及教学理念跟全球和整个20世纪的核心理论命题和当代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面对艺术私产化、感性情感贫困化的危机,面对危机的时候,我们如何去重塑艺术的公的创造性教育的方案。
当天下午,分组召开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Ⅰ:自动化社会的艺术与教育
地点:设计艺术学院18.5号楼A区
主持:宋建明(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
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Stiegler,哲学家)
讨论:(按随机顺序排列)
姚大钧(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
韩绪(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
大卫·伯根(DavidBogen,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教务长)
博伊卡·多奈福斯卡(Boyka Donevska,保加利亚国立艺术学院副院长)
尼尔拉·杨科娃(DanielaYankova,保加利亚国立艺术学院副院长)
芭芭拉·麦肯基(Barbara McConchie,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行政主管)
格伦·劳里(Glen Lowry,加拿大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外服与创新处副处长)
雷内·维尔鲁登(Rene Verouden,荷兰威廉德库宁艺术学院实践学院院长)
凯西·施瓦茨(Kathy Schwartz,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艺术、设计与艺术史学院院长)
彼得·博斯特利(Peter B?lsterli,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中国项目发展部干事)
艾莉森·普鲁伊特(Alison Pruitt,国际美术学院院长理事会执行主席)
阿迪·斯泰恩(AdiStern,以色列耶路撒冷比撒列艺术与设计学院校长)
肯·尼尔(Ken Neil,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副校长)
王小爱(Wang Xiao’ai,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中国办事处总代表)
安娜·图迪休姆(Ana Thudichum,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圆桌论坛Ⅱ:艺术学院的多元实践与潜能
地点:民艺博物馆会议室(二楼)
主持:刘正(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乌特?梅塔?葆尔(Ute MetaBauer,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CCA创始主任)
讨论:(按随机顺序排列)
吴海燕(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
管怀宾(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
单增(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
许煜(中国美术学院客座研究员)
郑胜天(策展人、艺术家)
马丁?科特林(Martin K?ttering,德国汉堡美术学院院长)
让奈内·普日贝尔斯基(JeannenePrzyblyski,美国加州艺术学院荣誉教务长及艺术部教员)
格温·吉什礼(Gwynne Keathley,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副教务长)
德博拉·奥巴利尔(Deborah Obalil,艺术与设计独立学院协会执行主席)
丹尼斯·费瑞斯(Denise Ferris,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艾斯戴尔·帕热斯(Estelle Pagès,法国莱茵高等艺术学院教务主任)
克里斯托弗·赛福斯(Christopher Cyphers,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副校长)
乔治·斯巴克斯(George Sparks,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视觉与表演艺术学院院长)
托马斯·麦尔(Thomas Meier,苏黎世艺术大学校长)
史蒂芬·比尔(Stephen Beal,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校长)
格温·费瑞利(Gwen Farrelly,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国际事务处主任)
玛利亚·杜·蒙特(Malia Du Mont,美国安南代尔哈得逊巴德学院院办主任)
雷娜·孔蒂(Serena Conti,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副校长)
大卫·卡斯卡罗(David Cascaro,法国莱茵高等艺术学院校长)
圆桌论坛Ⅲ:艺术教育的责任与人的危机
地点:水岸山居大会议室
主持: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纳伦·巴菲尔德(Naren Barfield,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副校长与教务长)
讨论:(按随机顺序排列)
潘鲁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庞茂琨(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曾成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娄永琪(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
陈正达(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
弗拉迪米尔·斯皮查诺维奇(Vladimir Spicanovic,加拿大安大略艺术与设计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英格·奥弗曼(Ingo Offermanns,德国汉堡美术学院教授)
劳丽·比夫斯基(Laurie Baefsky,研究型大学艺术联盟执行主席)
于尔约·索塔玛(Yrj? Sotamaa,芬兰阿尔托大学荣誉校长)
马里奥·桑托斯(Mario Santos,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电影大学副校长)
克雷格·巴顿(Craig Barton,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副校长与教务长)
萨缪·霍伊(Samuel Hoi,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校长)
托马斯·罗森(Thomas Lawson,美国加州艺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
杰·库根(Jay Coogan,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与设计学院校长)
任敏(RenMin,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教授)
扬·法贝(Yann Fabès,法国国立高等工业设计学院校长)
希瑟·科尔特曼(Heather Coltman,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教务长)
索尼娅·贝克(Sonya Baker,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视觉与表演艺术学院副院长)
罗桑·萨默生(Rosanne Somerson,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校长)
克里斯托弗·赛福斯(Christoph Weckerle,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副校长)
哈穆特·维克特(Hartmut Wickert,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表演艺术与电影系主任)
西尔万·利松(Sylvain Lizon,法国巴黎塞尔吉国立高等艺术学院校长)
尼娜·沃尔茨(Nina Volz,法国巴黎塞尔吉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国际关系部负责人)
亚当·罗杰斯(Adam Rogers,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国际事务部主任)
弗洛里安·贝克(Florian Becker,德国柏林巴德学院院长)
马克·帕尔图什(Marc Partouche,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院长)
亚当·卡明斯基(Adam Kamiński,波兰格但斯克美术学院副院长)
马切伊·希维尔切夫斯基(Maciej Swieszewski,波兰格但斯克美术学院教授)
维克多·多斯雷斯(Victor Dos Reis,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奥德特·帕拉雷(OdetePalaré,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卡林·里格勒(Karin Riegler,奥地利维也纳美术学院副院长)
胡任乂(HuRenyi,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中国、日本、越南区代表)
马雷克·斯托利(Mareike Stolley,德国汉堡美术学院国际事务办公室主任)
论坛主讲人简介:
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
生于1952年,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巴黎国际哲学学院研究导师。2006年,他在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创立了研究与创新学院(Institutderecherche et d’innovation),现任院长。他也是埃皮纳伊莱弗勒哲学学校(Ecole dePhilosophied’Epineuil-le-Fleuriel)创立者。1993年,他在贡比涅技术大学创办“知识、组织、技术系统”研究小组,他担任法国国家视听研究所副所长,法国现代音乐研究所所长。他也是欧洲ArsIndustrialis(新工业性艺术)机构的联合创始人。其著作有《技术与时间》(三卷本)、《回声学》(与德里达合著)、《象征苦难》、《怀疑和诋毁》等。其中,代表作《技术与时间》探讨了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地位和功用,被认为“重新确立了技术在哲学领域的地位”。近著《象征苦难》和《新政治经济学批判》普遍被认为是消费批判、新社交媒体研究和新工业式艺术方面最近十年里最重要的贡献。
乌特?梅塔?葆尔(Ute MetaBauer)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NTU CCA)创始主任,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媒介学院教授。2005-2012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并任麻省理工学院艺术、文化与技术项目创始主任。2012-2013年任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她从事策展工作已有三十年,1996年成为当代艺术教授。她曾任2002年第十一届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11)策展团成员、2004年第三届柏林当代艺术双年展艺术总监,并任挪威当代艺术办公室创始主任。她与麻省理工学院视觉艺术中心主任Paul Ha联合策划了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美国馆。她近来的出版物包括《“成为棕榈”:西姆林·吉尔/迈克尔·陶西格》(“Becoming Palm”,Simryn Gill/ Michael Taussig)、《戏剧领域——表演、电影与录像的批评策略》(TheatricalFields – Critical Strategies in Performance, Film and Video)、《东南亚:策展空间》(SouthEastAsia: Spaces of the Curatorial)、《托马斯·萨尔科诺:蜘蛛管弦乐队》(TomásSaraceno: Arachnid Orchestra),和《地点·劳动·资本》(Place.Labour.Capital)。
高世名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近年来,他先后创建了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跨媒体艺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以及亚洲思想界组织“亚际书院”,其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社会思想以及策展实践。作为策展人,他策划了一系列大型展览和学术计划,包括“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的迁徙与地缘政治”系列研究计划(2002-2004)、“影像生存: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4)、“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巡回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2010)、“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2010-2011)、“变动中的世界,变动中的想象:亚洲思想界上海论坛”(2012)、“进程:首届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2013)、“亚洲思想运动报告:首届人间思想论坛”(2014)、“第三世界六十年:纪念万隆会议系列论坛”(2015)、“山水宣言:富春山馆开馆展”(2016)、“未来媒体/艺术宣言”(2017)等。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危机与潜能”国际美术学院院长论坛顺利召开_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免费考研网/2018-05-23
相关话题/艺术 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人类 教育
喜迎90华诞 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九十周年庆典大会隆重举行_中国美术学院
4月8日上午,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九十周年庆典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各级领导、海内外嘉宾、广大师生校友欢聚一堂,共襄盛举。 4月8日,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出席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0周年庆典并讲话。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梁臻摄 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23车俊:中国美院要彰显匠心之美特色之美人文之美_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院要彰显匠心之美特色之美人文之美——省委书记车俊在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2018年4月8日)4月8日,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出席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0周年庆典并讲话。(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梁臻摄)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爱美之心人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23中国美术学院举行纪念建校九十周年升旗仪式_中国美术学院
4月8日清晨,旭日东升,阳光灿烂,中国美术学院千余名师生共聚一堂,在象山校园青山怀抱之中,在庄严的国歌、校歌声中,举行了纪念建校九十周年升旗仪式,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钱晓芳、许江、王赞、孙旭东、姜玉峰、杭间、高世名参加仪式,院党委书记钱晓芳讲话。仪式由党委副书记胡钟华主持。 钱晓芳深情回忆了90年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23“艺术的文化之光:馆藏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美术文献展”在象山开幕_中国美术学院
4月2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主办的“艺术的文化之光:馆藏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美术文献展”在我院象山馆开幕。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胡钟华,我院研究生处、专业基础教学部、图书馆、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民艺博物馆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图书馆全体馆员、校内外师生共八十余人参加了开幕式。中国美术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23《人民日报》刊发我院院长许江文章:东方国美之路_中国美术学院
东方国美之路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刊登于《人民日报》4月1日12版美术副刊 戊戌之春,正月之末,国美师生计约五百人,踏青白堤,访春于孤山之上。春山如睡,湖水正兴,烟波移景,山色空蒙。众师生携手信步,沿湖岸而委婉,沐惠风而荏苒。白发者凭栏远望,青春者跃阶往还。湖风徐来,国美人的身影如若素绢白描,映在湖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23“高等艺术职业学院中国画和书法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研修班正式开班_中国美术学院
4月2号上午,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承办的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高等艺术职业学院中国画和书法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我院象山校区9号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出席开班式的嘉宾 国家艺术基金特聘专家、浙江省文化厅相关领导、中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23“Panel 21 :前沿,我们何以可能讨论未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_中国美术学院
3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承办,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九十周年校庆北京系列活动——“Panel21:前沿,我们何以可能讨论未来?”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哲学家、策展人与教育者齐聚一堂,就二十一世纪艺术/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研讨。 论坛由“问题”、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23我院组织召开重高建教学标志性成果建设推进会_中国美术学院
3月30日下午,重高建教学标志性成果建设推进会在象山校区手工艺术学院召开,主要就学院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材料进行校内外专家审议。党委副书记刘正,研究生处、教务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研创处、手工艺术学院等相关负责人,省教育厅教学督导共同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王一飞主持。 会议首先由教务处处长翁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23我院荣获2017年度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_中国美术学院
近日,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下发文件《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表彰考试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浙教试院(2018)23号)获悉,中国美术学院荣获2017年度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李都金老师、严侃老师获得2017年度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中国美术学院认真贯彻教育部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23“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纪念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_中国美术学院
3月25日上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纪念大展于中国美术馆开幕。 1928年,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诞生,同时也拉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序幕。从建校伊始仅30多名教职员、56名注册学生的国立艺术院,发展到如今逾万名师生,地跨杭、沪两市,拥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