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作为记录语言文字的符号系统,从其发生、发展、传承到今天,完整的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从人类社会发展中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有效的符号性的记录和演变,汉字所包含的形
式和内容也是人类文明之初认识世界的一种共同形式。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作为一个世界级大国所应该拥有的文化地位的建立便成为中国民族复兴的首要任务。汉字艺术是在汉字和中国传统书法的范围内进行新的创造。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象形符号系统,其在人类视觉艺术发展中的价值,未来汉字在人类视觉艺术创作中将做出巨大的贡献。汉字所承载的文化系统,将如何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和人类终极和平的实现,贡献更多的智慧。
国家艺术基金是由国家设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拨款,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国家艺术基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艺术规律,鼓励探索与创新,倡导诚信与包容,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
《“一带一路”汉字力量——中国汉字水墨国际交流高级创作人才培养》系中国美术学院与中国文字博物馆合作申报,由中国美术学院主持开展的2018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现根据项目要求向社会公开招募人才,开展培养计划。
一、培养宗旨
“一带一路”的深化开展过程中,中国的艺术走向世界,讲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和和平理念,具有一定的意义。把汉字水墨推到世界舞台,离不开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现在以中国符号作为展示主题的国内外大展比之前明显增多,汉字水墨也由此越来越受国际社会的欢迎。中国的文化自信基于中国的整体实力的崛起,而汉字和水墨则是最具力量的武器之一。
1、培养汉字水墨既具传统经典又具当代构成表达的高级创作人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当代艺术;
2、培养具有较高审美、艺术品位和个性的汉字形象衍生创作与理论人才;
3、培养汉字水墨多元化、多维度表现,国际化展示创作与理论人才;
4、加强国际艺术交流活动能力培养,建构艺术国际化视野;
5、从汉字发展的人类学、社会学、哲学角度认识汉字艺术的发展方向,重塑国学形象与当代艺术精神,树立中国文化新形象。
二、培养方式
本项目依托中国美术学院的资源力量,并聘请汉字水墨艺术领域资深顶级专家学者,同时联合行业一线经验丰富的专家等组织实施。课程涵盖国学、书法、篆刻、水墨、绘画语言、当代艺术、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创作与理论课程,尤其强调汉字水墨的创作实践,以及全球化视野下的世界艺术发生和发展状况的分析、艺术策展与文化推广等等。
三、主办单位简介
中国美术学院创立于1928年,始终站在时代艺术的前沿,饱含振兴民族艺术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充满与世界艺术积极对话的理性精神,对中国当代视觉文化艺术的创新和拓展形成重要的影响。如今的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更新,理念传承,院系重组,学科拓展,实现了学校历史上的跨越式发展。2003年建成的南山校区成就了水墨美院的现代演绎,2007年投入使用的象山校区则孕生了艺术家园的望境塑造,独具匠心的校园成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名片。2015年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校园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地跨杭、沪两市,拥有南山、象山、张江三大校区。
中国美术学院秉承“行健 居敬 会通 履远”的校训,倡导“多元互动 和而不同”的学术思想,营造“品学通 艺理通 古今通 中外通”的人才培养环境,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德艺双馨优秀人才,担负起引领中国当代美术发展方向的责任,遵循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课程安排
1、汉字水墨既具传统经典又具当代构成表达的创作与理论课程。
2、汉字的图形演变及象形转化到汉字的图像生成实践及理论课程;
3、汉字水墨书写实践与汉字艺术在绘画语言中,如何通过观念转变与形式转化建构起汉字独特构成语言的创作实践与理论课程;
4、汉字水墨的多元化表达与多维呈现的创作与理论课程。
5、汉字水墨及艺术学理论与汉字水墨实践的课程;
6、汉字水墨及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课程;
7、汉字水墨的中国文化发展与传播理论课程;
8、西方艺术文化现代与后现代的研究、全球化视野下艺术发展的研究等课程。
9、策展与汉字艺术推广课程。
10、汉字艺术审美的哲学观和生命观。
11、中国线性语言的音乐性和情绪性。
五、师资结构(按拼音排序)
顿子斌 | 九三学社社员、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 | |
冯克坚 |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研究员 | |
高天民 | 文化部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
胡秋萍 |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书法篆刻院副院长 | |
黄河清 |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兼课教授、艺术史博士 | |
路海燕 |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游戏行业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 | |
濮列平 | 汉字艺术家、评论家、策划人 | |
强巍昊 |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东亚现代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实践基地音乐总监。 | |
邱正伦 |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人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 | |
邵岩 |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文化部中国社会艺术协会中西方美术研究院研究员,汉字、水墨艺术家 | |
王晓明 |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
旺忘望 | 《中国美术报》视觉艺术总监、汉字水墨艺术家 | |
夏可君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哲学博士、评论家、策展人 | |
谢海 | 《美术报》艺术评论部主任、策展人和美术批评家 | |
许德民 | 复旦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抽象艺术》杂志主编 | |
杨涛 | 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委员 | |
于立 | 北大培文汉字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 |
曾翔 |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办公室主任、中国书法院展览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曾翔书法工作室导师、北京印社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 |
张大我 | 艺术评论、汉字水墨艺术家 | |
张敏杰 |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壁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纤维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 |
张强 | “两江学者”、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艺术学与水墨高等研究中心主任,英国温切斯特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艺术实践理论与批评博士生合作导师 | |
周汉标 |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高级访问学者、东莞市文联主席、东莞文学艺术院院长、中国音乐剧协会常务理事、书画篆刻家 | |
朱青生 |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所长、国际艺术史大会主席 | |
朱维理 | 北京国际设计周审评委员,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库的专家,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学督导专家。 |
六、培训时间
第一阶段:集中授课;
2018年7月15日——8月29日,授课地点:浙江杭州(余杭区)鸬鸟镇、浙江奉化、浙江永康舟山、江西景德镇;
第二阶段:集中授课;
2018年9月6日——9月19日,授课地点:四川隆昌、浙江湖州善琏、浙江杭州(余杭区)鸬鸟镇;
如有变动请以最新通知为准。
七、学员管理与考核
1. 学员在学习期间须遵守本项目相关管理规定,积极参加本项目活动,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
2. 项目结束后,将对全体学员进行综合考评,合格者将获得2018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的结业证书。
3.项目过程中鼓励项目组科研转化为地方文化经济服务。
八、培训成果
1. 出版学员作品、论文集。
2. 参与国内外举行的学术研讨及学术汇报展。
3. 拟对学员建档,优化汉字水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九、报名要求
1.有全日制艺术院校大专以上学历20周岁以上中国公民,身体健康;
2.具备艺术专业素养或专业基础的全国艺术院校的青年教师均可报名;
3.有志于长期从事汉字水墨艺术研究或实践的艺术人才。
十、录取名额及费用
本次培训名额为30名,项目学术委员会,将根据报名人员提供的材料综合评估、择优录取。
本次培训项目学员参与的全部研修课程均为免费。经主办方选拔的30位研修学员,将获得由国家艺术基金提供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的往返差旅费、学习期间的食宿费、学习材料费、调研费等费用资助。
十一、报名时间
2018年5月17日至2018年6月15日。
十二、报名方式
1.申请培训资格学员须并如实填写报名材料(见附后表格):姓名、个人简介(学历、获奖、展出)、联系方式等材料,近期2幅作品的扫描件(照片)发送至邮箱178681444@qq.com,报名截止日期为2018年6月15日。
2.所有报名者保证材料的真实性,且视为自愿认同本公告原义,服从项目组的安排。
附件:学员报名材料
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学员简历 | ||||
项目名称 | “一带一路”汉字力量——中国汉字水墨国际交流高级创作人才培养 | 照 片 | ||
学员姓名 | | 性别 | | |
工作简历 | | |||
获奖情况 | | |||
入选理由 | (由评审填写) 盖章 | |||
报名作品 | (另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