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1-13

王妍




王妍,女,副教授,1980年生,河北承德人,博士,生态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兼石漠化研究院副院长、云南省****青年拔尖人才、云南省高校石漠化防治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云南省山地农村清洁小流域建设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分管学院本科教学、专业建设、实验实践教学与实验室管理等工作。主要从事脆弱生态系统关键过程与修复、土地利用及景观动态演变等方面的研究。2009年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博士学位,2014年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目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云南省基金1项,林业行业标准专项2项,社会咨询项目10余项。近五年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等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主要讲授《地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和《自然地理学》等课程。
欢迎各位研究生加入我的团队~
我的联系方式
电话:**
邮箱:wycaf@126.com
1)主持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滇东南峰丛洼地磷素“源-汇”格局演变及其与湖泊富营养化的耦合机制,2018/01-2021/12,38万,在研,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熵突变理论的滇东南典型岩溶湿地生态脆弱性演变研究,2016/1-2019/12,42万,已结题,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背景下干热河谷地区乡土树种生殖生长策略研究,2012/01-2014/12、22万,已结题,主持;
[4] 国家林业局行业标准,高原湖泊(河流)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分标准(2015LY-213),2015/1/-2016/12,8万元,在研,主持;
[5] 云南省科技计划面上项目,典型苔藓植物对石漠化地区高钙环境的适应机制及生态修复意义,2016/7-2021/6,10万,在研,主持;
[6] 国家林业局林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沿江(河)、滨海(湖)沙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2012-LY-201),2012/05-2013/12,8万,已结题,主持;
[7] 丘北县环保局资助项目,云南丘北普者黑优质水源地保护及绿色流域建设规划、2013/12-2014/06,120万,已结题,主持;
2)出版专著:
[1] 王妍,乡土树种清香木生殖与生长对策研究 [M],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2016
[2] 刘云根,王妍,美丽乡村建设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北京:2019
[3] 刘云根,赵龙庆,王妍,普者黑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M],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2016
[4] 张超,刘云根,王妍,干旱遥感反演技术研究[M],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2017
[5] 刘云根 赵龙庆 王妍,剑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M],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2018
[6] 刘云根,王妍. 云南农村环境污染与特征分布[M],科学出版社,北京:2018
[7] 李乡旺、陆素娟 王妍,云南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域划分[M],科学出版社,北京:2018
3)公开发表论文:
2020
[1] 刘鹏,张紫霞,王妍,刘云根.普者黑流域土地利用及“源-汇”景观的氮磷输出响应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0,39(06):1332-1341. (通讯作者)
[2] 肖羽芯,王妍,刘云根,郭玉静,张紫霞,刘鹏.典型岩溶湿地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滇东南普者黑流域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0,39(02):47-55. (通讯作者)
[3] 张紫霞,刘鹏,王妍,刘云根,张超.不同类型岩溶湿地表层沉积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时空分布[J].水土保持研究,2020,27(04):23-30. (通讯作者)
[4] 吴丽芳,倪大伟,王妍,刘云根,王艳霞.典型岩溶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腐植酸与钙的关系[J/OL].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1-13[2020-09-15]. (通讯作者)
[5] 张紫霞,刘鹏,王妍,张超,刘云根,杨波,张叶飞.普者黑岩溶湿地干湿季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分布及污染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2):4088-4095. (通讯作者)
[6] 吴丽芳,王紫泉,王妍,刘云根,杨波,张叶飞.喀斯特高原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和酶活性的关系[J].生态环境学报,2019,28(12):2332-2340. (通讯作者)
[7] 刘鹏,张紫霞,张超,王妍,杨波,张叶飞.普者黑河流-湖泊湿地表层沉积物磷素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38(11):2553-2562. (通讯作者)
[8] 张紫霞,刘鹏,王妍,张超,刘云根,杨波,张叶飞.典型岩溶流域不同湿地水体氮磷分布及富营养化风险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8(05):99-107. (通讯作者)
2019
[9] 赵立君,刘云根,王妍,赵蓉,李波,郑毅.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9,39(09):3933-3940. (通讯作者)
[10] 张紫霞,刘鹏,王妍,张超,刘云根,杨波,张叶飞.普者黑岩溶湿地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分布及污染风险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9,28(09):1835-1842. (通讯作者)
[11] 刘鹏,王妍,刘宗滨,郭玉静,张紫霞,李乡旺,杨波.云南省县域尺度的石漠化分布与区划[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36(05):965-973. (通讯作者)
[12] 赵蓉,王妍,杨桂英,赵立君,任伟,齐丹卉,徐鸣洲.磷输入对湖滨底泥砷形态转化及生态风险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9,32(08):1395-1401. (通讯作者)
[13] 赵蓉,刘云根,王妍,赵立君,任伟,徐鸣洲.不同浓度砷沉积物对吸附磷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42(03):576-581. (通讯作者)
[14] 任伟,倪大伟,刘云根,杨桂英,张慧娟,赵立君,王妍.砷污染生境下挺水植物香蒲对砷的积累与迁移特性[J].环境科学研究,2019,32(05):848-856(通讯作者)
[15] 刘鹏,张紫霞,杨波,王妍,刘云根,李乡旺,张叶飞.基于信息熵与层次分析法的石漠化形成驱动因素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39(05):100-109. (通讯作者)
[16] 赵蓉,刘云根,王妍,赵立君,任伟,徐鸣洲.外源砷输入对沉积物磷释放及形态转化的影响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39(04):34-39. (通讯作者)
[17] 任伟,赵蓉,刘云根,杨桂英,赵立君,张慧娟,李梦莹,王妍.湿地生境下土壤砷形态转化与微环境因子的关系[J].江苏农业学报,2019,35(02):321-328. (通讯作者)
[18] 赵立君,任伟,郑毅,赵蓉,王妍,李佳璇,齐丹卉.砷污染湿地生境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9,32(01):150-158. (通讯作者)
2018
[19] Wang Ziquan,Hou Lei,Liu Yungen,Wang Yan*,Ma Lena Q. Metal contamination in a riparian wetland: Distribution, fractionation and plant uptake.[J].Chemosphere, 2018,200.287-293.(通讯作者)
[20] Guo Y, Wang Y, Liu Y, et al.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Arsenic Fractions in Plateau Lakeside Wetland Sediments[J]. Polis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2018,27(5):1-12(第二作者)
[21] 詹乃才,王妍,刘云根,侯磊,王书锦,张慧娟.滇东南典型岩溶湿地底泥钙形态分布[J].水土保持研究,2018,25(02):374-378+386. (通讯作者)
[22] 詹乃才,王妍,刘云根,侯磊,王书锦,张慧娟.滇东南典型岩溶湖滨湿地水体-沉积物-植物总磷分布特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03):50-60. (通讯作者)
[23] 郭玉静,王妍,刘云根,郑毅,张超,侯磊.普者黑岩溶湖泊湿地湖滨带景观格局演变对水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8,38(05):1711-1721. (通讯作者)
[24] 倪大伟,王妍,刘云根,侯磊,杨桂英,王艳霞,闻国静.典型岩溶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钙分布及形态特征[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38(02):83-88.
[25] 倪大伟,王妍,刘云根,侯磊,杨桂英,王艳霞,任伟.普者黑湿地小流域土壤总磷分布及污染风险评价[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8,40(12):1425-1430.
[26] 郭玉静,王妍,郑毅,刘云根,闻国静,展鹏飞.滇西北高原湖泊剑湖流域景观时空演变特征[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8,35(04):695-704. (通讯作者)
2017
[27] 闻国静,刘云根,王妍,侯磊,王艳霞,郭玉静.普者黑湖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7,34(06):1095-1103. (通讯作者)
[28] 张慧娟,刘云根,侯磊,王妍,齐丹卉.典型出境河流生态修复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研究,2017,30(09):1415-1424.
[29] 张慧娟,刘云根,齐丹卉, 王妍,侯磊.阳宗海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9(03):494-506.
[30] 梅涵一,刘云根,侯磊, 王妍,郑寒.高原湖泊流域不同类型农村沟渠底泥氮、磷和有机质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7,44(02):289-295.
[31] 詹乃才,刘云根, 王妍,梁启斌,侯磊,王书锦,张慧娟.普者黑岩溶湖滨湿地沉积物与茭草全磷相关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7,24(02):167-172.
[32] 张慧娟,刘云根, 王妍,侯磊,詹乃才,王书锦.重金属污染河流生态修复区沉积物砷形态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39(04):392-397+412.
[33] 梅涵一,刘云根,梁启斌, 王妍,侯磊,郑寒.阳宗海流域冬季典型农村污水污染特征及水质评价[J].水资源保护,2017,33(02):67-73.
[34] 闻国静,王妍,刘云根,张超,侯磊.典型岩溶湖泊湿地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及模拟预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6(02):220-227. (通讯作者)
[35] 郭玉静,郑毅, 王妍,刘云根,梁启斌,侯磊.滇西北高原湖泊剑湖演变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J].环境工程,2017,35(04):45-50+105. (通讯作者)
[36] 张慧娟,刘云根, 王妍,侯磊.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J].水生态学杂志,2017,38(02):44-50.
[37] 雷雨梦,刘云根,梁启斌, 王妍,侯磊,梅涵一.云南不同类型农村沟渠底泥磷形态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40(03):161-166.
[38] 梅涵一,刘云根,郑寒,梁启斌, 王妍,侯磊.普者黑流域畜禽养殖型农村沟渠底泥磷形态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J].土壤通报,2017,48(01):195-201.
[39] 闻国静,王妍,刘云根,张超,侯磊,郭玉静.阳宗海南岸流域农村及农业面源对水体磷污染的贡献[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7,37(01):123-129. (通讯作者)
[40] 王书锦,刘云根,张超,侯磊, 王妍.洱海流域入湖河口湿地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分布及污染风险评价[J].湖泊科学,2017,29(01):69-77.
2016
[41] 郭玉静, 王妍,郑毅,刘云根,侯磊,张超,闻国静.1990—2015年剑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及趋势预测[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6,36(06):87-93. (通讯作者)
[42] 李梦莹,郑毅,刘云根,侯磊,王妍,梁启斌.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砷和有机质对磷赋存形态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35(11):2171-2179.
[43] 詹乃才,刘云根,王妍,梁启斌,侯磊,王书锦,张慧娟.滇东南典型岩溶湿地沉积物不同形态磷分布特征[J].浙江农业学报,2016,28(10):1772-1780.
[44] 梅涵一,王妍,刘云根,梁启斌,侯磊,郑寒.云南不同类型农村沟渠底泥中氮赋存形态分布[J].环境化学,2016,35(10):2060-2070.
[45] 张慧娟,刘云根,侯磊,梁启斌,王妍,詹乃才,王书锦.阳宗海湖滨湿地水体中重金属空间分布及环境风险评价[J].环境工程,2016,34(S1):850-855.
[46] 吕俊芳,王书锦,刘云根,梁启斌,王妍,侯磊.罗时江河口湿地水质季节变化特征及评价[J].环境工程,2016,34(S1):845-849+877.
[47] 王书锦,刘云根,王妍,侯磊,张超.洱海入湖河口湿地干湿季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垂向分布特征及污染风险差异性[J].环境科学,2016,37(12):4615-4625.
[48] 王妍,刘云根,梁启斌,侯磊.1977~2014年枯水期普者黑湖面积的变化[J].湿地科学,2016,14(04):471-476.(第一作者)
[49] 王书锦,刘云根,侯磊,梁启斌,王妍,詹乃才,张慧娟.基于内梅罗指数的阳宗海湖滨湿地水环境质量评价[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6,38(08):6-9+14.
[50] 王书锦,刘云根,梁启斌,王妍,侯磊,陈晓希,段能.罗时江河口湿地沉积物全氮分布及其污染风险评价[J].湿地科学,2016,14(03):408-414.
[51] 张慧娟,刘云根,梁启斌,王妍,侯磊,詹乃才,王书锦.阳宗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39(S1):353-359.
[52] 詹乃才,刘云根,王妍,梁启斌,王书锦,张慧娟.普者黑岩溶湖滨湿地沉积物全磷空间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39(05):129-134.
[53] 梅涵一,刘云根,郑寒,梁启斌,王妍,侯磊.云南分散畜禽养殖密集型农村污水特征及污染风险评价[J].环境工程,2016,34(07):46-51.
[54] 王书锦,刘云根,梁启斌,王妍,陈晓希,段能.罗时江河口湿地沉积物磷的空间分布及污染风险评价[J].环境工程学报,2016,10(02):955-962.
2015
[55] 黄俊玲,王妍.干热河谷乡土树种叶绿素荧光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J].西北植物学报,2015,35(12):2505-2512. (通讯作者)
[56] 黄俊玲,王妍,李艳梅,赵兴富,张慧娟,刘宗滨,范方喜,舒树淼.干热河谷乡土树种清香木种子萌发对果皮的响应研究[J].种子,2015,34(07):63-69. (通讯作者)
[57] 黄俊玲,王妍.干热河谷乡土树种清香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1):167-169. (通讯作者)
[58] 黄俊玲,王妍,李艳梅,詹乃才.水分胁迫对干热河谷乡土树种清香木的光合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6):19-25. (通讯作者)
[59] 李智宏,徐崇华,刘万德,王妍,卯光宇.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优势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J].西北植物学报,2015,35(02):389-396.
[60] 赵湘江,王妍,田昆.清香木叶片光合荧光特性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01):83-88. (通讯作者)
2014
[61] 张超,王妍,宋维峰.云南省元阳梯田遥感辅助识别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05):221-224. (通讯作者)
[62] 王妍,张超,李昆.干热河谷乡土树种清香木幼苗生长对不同水分梯度的响应[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34(10):19-25.(第一作者)
2013
[63] 王妍,张超,李昆.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清香木分布调查[J].林业资源管,2013(03):156-160. (第一作者)
[64] 王妍,张超,宋维峰,和弦,张少东.元阳梯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02):103-107. (第一作者)
2012
[65] 王妍,卢琦,王玉华,敖文明,乔殿学.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落种与种子库特征[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29(06):883-888. (第一作者)
[66] 张超,王妍,袁华,杜晓颖,吴悦.香格里拉县云南松林遥感辅助识别特征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2(06):87-91. (通讯作者)
[67] 熊好琴,段金跃,王妍,张新时.围栏禁牧对毛乌素沙地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03):152-157.
2011
[68] 张超,王妍,岳彩荣,袁华.香格里拉县森林景观格局多尺度效应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1(06):31-36.(通讯作者)
[69] 熊好琴,段金跃,王妍,张新时.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对水分入渗和再分配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04):82-87.
[70] 王妍,卢琦,吴波,程立岩,王玉华.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种群更新潜力[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02):248-253. (第一作者)
[71] 王妍,吴波,李小英,卢琦.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物种多样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02):167-172. (第一作者)
2010
[72] 张超,王妍.森林类型遥感分类研究进展[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30(06):83-89.
[73] 王妍,卢琦,吴波,杜敏,王玉华.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更新苗分布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05):86-91. (第一作者)
[74] 王妍,吴波,李小英,熊好琴.基于TWINSPAN分类的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荒漠化评价[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30(05):6-10+17. (第一作者)
[75] 王妍,卢琦,褚建民,熊好琴.芬兰区域生态效率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芬兰南部Kymenlaakso地区为例[J].世界林业研究,2010,23(05):58-63. (第一作者)
[76] 王妍,卢琦,程立岩,熊好琴.呼伦贝尔沙地天然樟子松种子扩散机制研究[J].生态科学,2010,29(05):403-410. (第一作者)
[77] 王妍.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更新苗种群分布特征研究[A]. 中国林学会.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林学会:中国林学会,2010:1. (第一作者)
?2009
[78] 王妍,卢琦,褚建民.生态效率研究进展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9,22(05):27-33. (第一作者)
[79] 王妍. 呼伦贝尔沙地天然樟子松林更新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 (第一作者)
[80] 杨洪晓,张金屯,李振东,吴波,张忠山,王妍.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种群空间格局对比[J].生态学报,2008(05):1901-1910.
[81] 王妍,吴波,卢琦,贾子毅,刘广峰.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的物种组成与数量分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S2):52-56. (第一作者)
[82] 王妍. 油蒿沙地植被和土壤的基本特征与荒漠化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
[83] 李晓松,吴波,范文义,王刚,杨洪晓,王妍.基于光谱混合分析的荒漠化信息提取——以毛乌素沙地为例[J].林业科学研究,2006(02):192-198.
[84] 杨洪晓,张金屯,吴波,王妍,李晓松,许彬.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对半干旱区沙地生境的适应及其生态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5):684-690.






相关话题/环境学院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