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祁学斌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1-13


职  务:
学  历: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qixuebin@mail.kiz.ac.cn
通讯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 650223
其他主页:

简  历

祁学斌,男,博士,副研究员。生于1973年12月28日,1997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畜牧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2000年6月在甘肃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6月获兰州大学生态遗传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2月-2004年6月期间在国际家畜研究所(International Live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Nairobi, Kenya,隶属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做访问博士研究生;2004年6月-2004年9月在国际家畜研究所作短期访问****;2004年10月-2006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1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地区人和动物对高原低氧极端环境长期适应的分子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成果(1)利用迄今为止最大规模(覆盖西藏全区的41个地理群体的6109人)的现代藏族人群的遗传学数据,从遗传学角度证明现代藏族人群对高原低氧的最佳遗传适应是经过3万多年的长期适应的结果;3万多年前到达青藏高原地区的旧石器早期采集狩猎人群与1万多年前移居青藏高原的新石器农业人口的遗传融合形成了现代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人群的遗传多样性格局。(2)在国内外高原适应的遗传机制研究中,率先对藏族高原低氧长期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生物学功能的EPAS1及其负调控因子EGLN1等关键候选基因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率先鉴定出这两个基因的潜在的功能位点,为下一步的体内功能验证实验(转基因小鼠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基因组学证据。上述研究成果对阐明藏族人群对高原低氧极端环境的遗传适应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承担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作为主要学术骨干负责科技部973课题子课题4项。
专家类别

硕士生导师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代表论著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分子进化研究刊物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30(8):1761-1778 (2013);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30(8):1889-1898 (2013).(影响因子14.308)。近5年来,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等国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SCI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文章6篇。
研究团队




相关话题/副研究员 昆明动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