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天津大学硕士点简介(3)

天津大学 /2009-10-01


本学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该学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流动稳定性及湍流的相干结构。其中在以下的三个子方向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有可能在近三~五年内取得重大突破:
1.特殊情况下剪切流的流动不稳定性研究:
·超音速、高超音速边界层流动不稳定性非线性理论的研究。
·不可压流、可压流、特别是高超音速非定常混合层的流动不稳定性的研究及其对混合的影响。
2.完善湍流相干结构动力学的理论模型,尤其是针对研究单个相干结构演化规律的模型,并研究其在湍流输运中的应用。
3.湍流多尺度结构的精密测量与多分辨分析。
4.近岸海域潮、波、波流共同作用下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

 

光学工程(原光学仪器)

批准时间 1978年
主要研究方向
1.光电信息处理与光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2.超快激光 3.图像处理科学与技术
现有学术队伍
现有硕士生导师54人,教授26人,副教授30人,讲师和工程师17人,硕士生78人。
主要设备情况
四极高频溅射机,超高速数字化仪,太宝石激光器,YAG泵浦染料激光器,扫描密度计,计算机,大型仪器设备和计算机工作站等。
获奖情况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学进步二、三等,省、部委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计26项。
学术带头人(负责人,简介)
张以谟,1933年2月出生,男,教授,83年6月评为博士生导师。开拓了本学科应用光学、信息光学、光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等研究方向。
王清月,1938年10月出生,男,教授,90年6月评为博士生导师。推动了天津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建设,开拓了本学科超快激光等研究方向。
郁道银,1945年7月出生,男,教授,94年6月评为博士生导师。推动了天津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建设,开拓了本学科图像科学与技术等研究方向。
人才培养
84年至98年间培养硕士207人,在读硕士46人。培养的研究生在思想品质,业务能力等方面都获得用人单位好评

 

精密仪器及机械

批准时间 1981年
主要研究方向
激光多普勒检测技术;管道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现代传感技术,微机械与微执行器,激光焊接加工技术。
现有学术队伍
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
主要设备情况
本硕士点同博士点共享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利用世行贷款和“211建设”资金购置的先进仪器设备。
获奖情况
“圆孤齿形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LDA法电子钟表微型步进电机动态特性测试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另有十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学术带头人(负责人,简介)
靳世久,男,生于1947年2月,教授,博士生导师。197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系。留校任教;1978年考取我国首届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工学硕士学位,继续留校任教;1988年至1989年在法国作高级访问学者。八十年代以来主持完成了十四项科研课题,其中四项成果获天津市和轻工部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近四十篇论文。
人才培养
已毕业和在学的博士生20余名;
已毕业和在学的硕士生80余名。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批准时间 1981年
主要研究方向
1.激光及光电测试技术 2.精密测量仪器与智能化 3.纳米测试技术
4.精密测控技术及仪器 5.现代分析技术与仪器
现有学术队伍 王宝光、刘书桂、林乐池、吉贵军、曲兴华、冯正鸣、王向军、段发阶、王仲、孙振东、叶声华、张国雄、陈林材、胡小唐、蒋诚志、庄葆华、范国梁
主要设备情况
建有“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有HP双频激光干涉代之坐标测量机,电子经纬仪,原子力显微镜,电子防震移,图形工作站等诸多。
获奖情况
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及省部级奖等共28项。
学术带头人(负责人,简介)
叶声华教授,博士生导师,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尤其对激光测试技术有深入研究,在激光准直测量技术,视觉检测技术、激光衍射测量技术,激光光纤干涉测量技术等方面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科技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26项,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九五”攻关等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省部级奖共14项。已培养博士26人,硕士39人,博士后3人,在读研究生12人,博士后3人。叶声华教授的教研成果,“培养高质量的博士,关键抓创造性”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天津市一等奖。
人才培养
自94以来,毕业博士52人,毕业硕士205人,毕业本科生750人,出站博士后8人,在读博士生21人,在读硕士生39人,在读本科生270人,在站博士后4人。

 

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硕士)点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是1989年对立的新学科,同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准建立博士点,1995年同其他两个学科一起获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属当今前沿学科,它采用物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涉及材料学领域内的各种课题。本专业有显著的半理半工特色,以低维材料物理和功能材料物理为主,兼及材料物理其它方面。本学科从开发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双对靶溅射装置等起步,是国内薄膜物理研究的倡导单位之一,制薄手段齐全,属国内先进水平,并有较大影响。
现在学术队伍阵容强大,有博士生(兼硕士生导师)导师4人;姜恩永教授,林家逖教授,刘文西教授,阮永丰教授。硕士生导师3人;王家新教授,顾洪恩教授,王存达教授等。同时还有副教授5人。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1.薄膜物理及功能材料;2.生物材料物理学;3.金属材料微观结构;4.晶体物理及结构物性;5.光学信息材料及物理;6.非晶态和纳米材料制备及物性;7.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等。
现有主要设备:有制备各种不同功能薄膜的系列设备,CVD法有:电子枪蒸发、离子束、对向靶溅射和CVD法等制备薄膜设备7(台)套;制备单晶设备3(台)套;测量微观结构及磁性测量设备等多(台)套;可供使用的学校分析中心的X光衍射仪,电镜,膨胀仪等材料测量设备。
近年来,先后完成来自国际合作、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部委及天津市科委、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的各种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并有不少成果获国家级和部、委、市级奖。获1.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2.国家发明四等奖;3.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一项;4.天津科技成果一等奖;5.天津科技成果二等奖;6.其它部委奖3项,获得国家专利13项。
博士点(兼硕士点)学术带头人姜恩永教授,从事薄膜物理及磁性功能材料研究已有30余年,先后主持完成来自国际合作、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部委及天津市科委、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的各种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并有四项成果获奖和取得专利权三项,另外还获得由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金球奖。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国家教育部高校物理及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人事部博士后流动站专组成员;先后被国际同行推选为“国际应用磁学会99程序委员会和第二届国际磁性材料物理讨论会”学术委员等。
人才培养情况:截至98年底,招收国内外博士生21人,已毕业9人,接纳国内外博士后3人(国外2人,国内1人),招收硕士生62人,已毕业49人。
在职硕士生导师名单:姜恩永、王存达、杨吉生、顾洪恩、林家逖

材料学硕士点简介

材料学是国家学位委员会首批硕士点,本学科属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三个系,一个分析中心和国家教育部高温结构陶瓷及工程陶瓷加工技术开放实验室和形状记忆工程研究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
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及新型耐火材料。
金属材料:金属及合金的固态相变及应用,金属基复合材料、功能材料腐蚀与防护金属电化学钝化。
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功能、智能、高性能及多项高分子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
腐蚀与防护:功能材料腐蚀与防护金属电化学钝化。
学术队伍:
现有硕士生导师35人,教授23人,副教授26人,讲师12人,高级工程师3人及工程技术人员23人,形成了具有强力的教学及科研实力的师资队伍,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人才。
主要设备:
本学科拥有齐全的材料制备;如:陶瓷粉体制备成型设备各种油压机、热压机、等静压机、高温烧结炉及陶瓷部件加工机床、磨床等;各种金属热处理炉、中频成套熔炼设备、万能油压机等;同时拥有齐全的测试设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膨胀仪和各种材料力学试验机、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
获奖情况:
近十年来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15项,授权专利11项。主要获奖项目如下:
1、电子衍射测定及未知晶体点阵新方法,1991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2、连续退火复绕工艺用CW-A型防氧液,1989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3、铁基形状记忆合金连接管道系列技术,1998年国家发明四等奖
4、标定衍射程序包,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二等奖
5、碳钢渗铝孔板波纹材料,1993年国家教委科技二等奖
6、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研究,1997年国家教委科技三等奖
7、合金钢贝氏体中脊和双轨碳化物,1992年国家教委科技三等奖
8、莫来石陶瓷强韧化与应用的研究,1999年国家教育部科技三等奖
9、乳液聚合研究,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三等奖
10、智能高分子凝胶,1997年国家教委科技三等奖
11、显象管电子枪模具材料研究,1992年国家教委科技三等奖
12、热锻压模具材料研究,1992年天津市科技二等奖
13、TH-弹性防水材料,1992年国家教委科技三等奖
14、新型宫内节育器,1996年国家计生委三等奖
15、高温密封连接器,1995年国防工程华光科技三等奖
16、离子碳氮共渗工艺及设备研究,1990年机电部科技二等奖
17、碳纤维强铜基弹性复合材料,1990年财政部优异奖
18、提高弹性元件成品率及性能途径,1990年机电部优异奖
学术带头人:
袁启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现任天津大学先进陶瓷研究所所长,天津市硅酸盐学会及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多年从事先进陶瓷材料的研究,特别是对莫来石陶瓷进行了全面和出色的研究工作,开创性地将莫来石陶瓷用于发动机绝热部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持完成了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陶瓷绝热发动机用缸套上圈、缸盖底板”、“石油钻井泵陶瓷缸套”等八项、国家“863”高技术项目三项。莫来石陶瓷强韧化与应用的研究,1999年国家教育部科技三等奖。
王玉林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从事复合材料、功能及生物医学复合材料研究;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发表论文四十多篇。

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简介

一.学科名称:材料加工工程
二.批准时间:1982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焊接冶金及材料;
2.焊接结构强度及断裂;
3.焊接过程控制及自动化;
4.现代材料成型技术;
5.金属的强韧及表面改性;
6.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四.学术队伍情况
天津大学材料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国家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天津市首批重点学科。现有教职工26人,其中教授8人(包括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1人、高级工程师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2人;9人曾到国外进修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带头人霍立兴教授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学术梯队建设合理,是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队伍。
五.获奖情况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