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陈其钢老师娓娓道来自己对音乐创作风格追求的看法。他谈到,无论对作曲学生、作曲老师还是自由作曲家,其实都是一个永远的话题,而且是一个永远解决不了的难题。关于音乐创作风格的定位,其实就是一个做人的问题,作曲家应当用有生之年的全部力量,不仅仅是为了创作一个能够养活自己的实体,而是创作一个能够延长自己生命的精神产品,因此作曲也是最难的职业。如果说想以写作为自己的职业,那就要做好准备,要在物质生活上吃苦一辈子,因为所有的精神产品,尤其是优秀的精神产品,那是一个奢侈品。
其次,从客观角度去看风格标准的时候,一个作品的风格,或者说他的质量,首先这个作品要有他独立的个性,第二是这个作品或者创作作品的人是不断更新的,能够在时间的延续中间留下来。所以“真正的创作必须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桥梁”。要想让自己的写作能够真正留下自己的灵魂,精神的血脉,没有知识没有技巧没有对历史的了解,也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紧接着陈其钢教授又说到,作为一个学生来讲,要踏踏实实去学习,不要好高骛远,要保持一脚一脚踩出来的真我,每一脚只有走着走着,自己的形象才开始逐渐丰满起来,作品才会有说服力。陈其钢老师用自己的作品《乱弹》来告诉大家他是如何打破自己原有的风格,在屡屡想要放弃的时候是如何坚定下去的。
讲座的最后,同学提问关于“作曲技术上的突破,其采用的风格与常用作曲技术之间关系”等问题,陈其钢老师告诉大家,其实从《源》这首作品开始他就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在调式横向进行的过程中间,音与音之间关系的一种逻辑性。在《乱弹》里也是一样,虽然在节奏方式变得比较鲜明,力度非常大,但是音与音之间的关系还是听的出来,还是一个五声性的、跳跃变化的、没有固定调性的,但又好像有这么一种感觉。讲座最终在陈其钢老师风趣又儒雅的言语中圆满结束,令我院师生意犹未尽,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