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徐刚:有深度、有展度、有态度

今年有幸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复制酶基因关键位点突变影响IBV致病性的分子机制研究”,此项目主要围绕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流行株的传代致弱,开展相关机制的研究。
我于2019年6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7月入职我校工作。现主持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和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参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参编著作1部。
今年是我第二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对于此次项目获批我总结以下几点经验和大家分享:
科学研究的内容要有深度,而不是只有广度。有很多老师认为基础研究内容越繁杂越显得高大上,但我认为这正是一大弊端。在我第一次申请项目的评审意见中,专家就对此提出我的研究内容没有中心,只是平行列了好多的研究内容,没有突出重点亮点以及研究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可能这也是决定我第一次申请失败的原因吧。
科学研究内容要有延展度。以青年基金项目为例,虽不强调研究的基础,但如果有扎实的基础、更好的延续性,会使得评审专家相信你有能力完成你的研究内容。因此,尽量在我们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内容,同时在平时的科研中多积累成果,多发高质量文章。我在本次申请前,发表了两篇与研究相关的高质量论文,我认为这对于本次获批有极大帮助。
要有认真的态度,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认真、严谨的态度,体现科研工作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在于日积月累。这里也包括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应该是专家读的顺、同行读的懂、外行读的通,这就需要大家平时在多用心。我建议大家在基金项目申报过程中,多向领域内的专家请教,对好的意见积极采纳。
总之,对于基础研究和基金项目的申请,我建议大家戒骄戒躁,用平和的心去构思更成熟的想法,在科研工作中做到有深度、有展度、有态度。(科技处供稿;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