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时光不曾败美人!因为她们是红烛,是春蚕,是李花孕李,是桃花育桃。
巧耕心田从容优雅,分身有术润物无声——记经济管理学院付俊红老师


奔跑在充满挑战的科研领域,坚守在传道授业的教学岗位,陪伴在两个孩子身边的幸福母亲……经济管理学院的付俊红老师身上一个又一个的“标签”告诉我们“分身其实有术”,多重角色的管理也可以很从容。
作为一名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付俊红一直坚持“研究不能在办公室里做”,她在春华开颜时开导农民,在高温酷暑时坚持下乡调研,在收获的时期收集数据,在照顾好孩子后的半夜潜心写论文。她说“脸晒黑了,没关系;脚走肿了,不在乎;睡觉的时间短了,没事的;访谈被拒绝了、项目没做好,得反思。”这种探究本源、持之以恒的职业品质,勤勉无畏、潜精积思的研究态度,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求索精神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在农学院教《管理学原理》课二十一年,付老师的课堂一直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她从人物传记入手,在形象生动的描述中引入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听的如痴如醉,使大家将概念融会贯通且学有所乐;她不拘泥于教材,将精华部分的框架体系的传授给大家,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碎片化知识填充到课程框架里,将理论知识记忆深刻且受益终身;她引导学生讨论,拓展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全身心投入且直抒己见。在她的课堂上,其他学院的学生和本专业的学生抢第一排的座位;有同学在讲台边自发排队准备发言;下课时间过了很久还有很多人围着讲台激烈争论……就如她的学生所说:“付老师上课是一门艺术,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魔力十足。”
付老师独特的见解和视野,满怀科研和教学的信仰,展现了女性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充满正能量和决断力,从容淡然、俏丽优雅的处事方式,展现了女性教师对生活的乐观。或是因为她的专业程度、或是因为她的严谨态度、或是因为她的人格魅力,很多学生毕业了依然找付老师答疑解惑,很多学生表示想成为付老师那样的人。而她最大的愿望是:“职业女性不仅能工作做的好、家庭照顾的好,还能让自己如花绽放。”(文字:朱凡 摄影:朱崧玮)
如果不努力,哪能有回报?——记基础学院张振荣老师


在人生的象限里,她用辛勤的汗水勾画优美的曲线,坚定地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无限延展。也许,平凡的岗位很难做出惊天伟业,但她却执著地引领学生们在高等数学中探索。她就是先后荣获校级优秀班主任、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指导教师、天津农学院第十届以及第十七届“教学竞赛十佳青年教师”的张振荣老师。
在学生心中,她是鞠躬尽瘁的好老师。家庭与工作之间难免会有冲突,但张老师尽最大努力争取工作家庭两不误。暑假,张振荣等老师一起给学生们培训数学建模,张振荣老师直接将女儿送回老家,全身心投入工作,在数学建模竞赛期间更是陪学生一起熬夜,但她说更多的还是家人对她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张老师在天津农学院任教至今已经十三个年头了,她一参加工作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承担了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致力于教学工作。但后来发现科研上的不足,也曾迷茫焦虑过,但最终找到了自身的原因并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不足。她通过努力的弥补,得到了今天的好成绩,问道她对获奖有何感受时,她说:“成功一次可能靠运气,但次次成功靠的是实力,所以不努力哪能有回报?”
高等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要想学通并非易事。农业院校不同专业对高数的要求不同,张振荣老师教课时,根据专业确定讲课难度,例题难度适当调整,形成自己的讲课体系。她与学生相处融洽,教出了许多优秀毕业生,她说:“最值得回忆的是2016年毕业的农学专业同学,整个班的学习氛围浓厚,我们经常讨论数学问题,后来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很多,关键是怎样教学能吸引同学,让同学们爱上学习。”在同学们的印象里,张老师是一位很温柔的老师,有些同学高数成绩不太理想,张老师会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他们辅导,爱岗敬业成为了她的一种平凡的习惯和日常的标准。
张振荣老师正以她坚实的脚步,执着前行。(文字:黄莺 摄影:朱崧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