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于春水教授课题组《Radiology》报道慢性期内囊中风与脑桥中风的脑结构改变_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8-04-23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影像科于春水教授课题组最近报道了慢性期内囊中风与脑桥中风的脑结构改变。研究成果于2017年10月发表在国际影像学领域著名期刊《Radiology》(2016年影响因子7.296,五年平均影响因子7.648),题目为“Structural lterations in Chronic Capsular versus Pontine Stroke”。 该研究由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姜琳博士在于春水教授指导下完成。于春水教授是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姜琳博士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
  中风后,梗死灶的位置往往差异很大,这种病灶位置的差异被认为与患者的功能预后相关。内囊中风与脑桥中风虽然都可能损伤皮层下运动通路,但二者累及的邻近的脑内结构不同。大量研究证实,中风慢性期继发性脑结构损伤与可塑性是并存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数据,比较慢性期内囊中风、脑桥中风及正常被试继发性脑结构损伤及可塑性,得到不同部位皮层下运动通路中风隐匿性脑损害模式与神经康复机制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内囊中风患者与脑桥中风患者病灶同侧前岛叶皮层灰质体积均下降,而双侧辅助运动区灰质体积较正常明显增加。此外,所有内囊中风患者病灶同侧感觉运动皮层的灰质体积均萎缩,而脑桥中风患者表现为双侧小脑的萎缩。与此同时,实验还发现左侧病灶组脑桥中风患者楔前叶的灰质体积增加,且右侧病灶组内囊中风患者额中回的灰质体积增加。
  本研究的结果说明内囊中风患者与脑桥中风患者继发性脑结构损伤及可塑性的模式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可能为不同部位皮层下运动通路中风患者制定更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





医学影像学院 总医院 科技处





论文链接:Structural Alterations in Chronic Capsular versus Pontine Stroke.pdf

相关话题/结构 运动 天津医科大学 博士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