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工业工程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文): 运筹学 学分数: 2学分
课程名称 (英文):Operations Research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
课内学时数:45 课外学时数:4
教学要求:
《运筹学》是工程硕士学生的学位课程,是管理决策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使学员通过学习,熟悉决策分析的思路和过程,掌握运筹学整体优化的思想和构建优化模型基本思路;掌握若干定量分析的优化技术,并能够采用计算机软件对常用模型进行求解计算和分析;能正确应用各类模型分析、解决不十分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员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
《运筹学》是以定量分析为主来研究管理问题,将工程思想和管理思想相结合,应用系统的、科学的、数学分析的方法,通过建模、检验和求解数学模型获得最优决策方案。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网络分析、库存管理等与经济、管理和工程领域密切相关的运筹学分支的基本模型、方法和应用。运用科学的模型化方法来描述、求解和分析问题,从而支持决策。因此,本课程包含了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知识和工具,对于工程硕士学员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
课程大纲:
第1章 决策与决策过程
1.1 决策过程
1.2 数据与数学模型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1.3 科学决策方法的作用
第2章 线性规划模型的概念与应用
2.1 线性规划模型的概念与模型的建立
2.1.1 线性规划模型的概念
2.1.2 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
2.2 线性规划模型解的性质
2.3 线性规划模型的计算机求解
2.4 对偶原理、灵敏度分析与影子价格
2.4.1 灵敏度分析
2.4.2 影子价格
2.5 运输问题
2.5.1 运输问题的模型
2.5.2 运输问题的求解
2.5.3 运输问题的各种变形及其求解
第3章 动态规划模型的概念与应用
3.1 管理中动态决策问题
3.2 动态规划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思路
3.3 动态规划的应用
第4章 网络理论的概念与应用
4.1 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
4.2 最短树问题
4.3 最短路问题
4.4 最大流问题
4.5 最小费用流问题
第5章 库存管理模型
5.1 确定需求下的库存管理模型
5.1.1 库存成本的构成
5.1.2 基本经济订购批量(EOQ)模型
5.1.3 EOQ模型的各种变形
5.2 非确定性需求下的库存管理模型
5.3 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概述
第6章 决策树分析
6.1 决策树的基本概念
6.1.1 决策树的构成
6.1.2 决策准则
6.1.3 敏感性分析
6.2 效用与决策
6.2.1 效用的概念与效用值的确定
6.2.2 期望效用值法
6.3 有抽样信息的决策分析
参考教材名称:杨民助主编:《运筹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主要参考书:
1) 徐渝 胡奇英主编,《运筹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2) 徐渝 贾涛主编,《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3)F · S · Hillier 等,《数据、模型与决策》,任建标译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预修课程(最低要求):线性代数、概率论
适用专业:工程硕士: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物流管理
备注:学员自备笔记本电
《工业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工业工程基础 学分数:2学分
课程名称(英文):Industrial Engineering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
课内学时数:32 课外学时数:8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工业工程、方法研究、动作研究、现场管理等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了解工业工程思想和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熟悉工业工程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一些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课堂内容简介
«工业工程基础»是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是进入专业课程培养的第一门必修课。该课程主要讲授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工作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工程的学科性质、特点及发展方向,了解工业工程的研究方法与应用领域并初步形成系统概念,认识生产率工程与管理这一工业工程的基本问题,重点掌握工作研究这一工业工程的基础方法,并为专业理念的形成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大纲(具体到章、节、小节
一、工业工程概述
教学要求:
了解:工业工程的定义,工业工程的研究对象及特点,工业工程产生与发展过程,工业工程发展的特征等。
掌握:各种相关定义的联系与区别,工业工程研究的内容及系统体系,工业工程研究方法论。
应用:学会对实际管理问题是否属于工业工程研究的范畴做出判断,学会对实际中的一些工业工程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领域划分,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思路。
教学要点:
l.工业工程的概念
1.1 工业工程的定义
1.2 工业工程的学科性质及其特点
2.工业工程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2.1 制造企业
2.2 非制造企业
3.工业工程产生与发展过程
3.1 工业工程产生的动因
3.2 工业工程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特点
4.现代工业工程发展的特征
4.1 全球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与变化特点
4.2 社会经济环境对工业工程的学科影响
4.3 现代工业工程的基本特点
5.工业工程研究内容及体系结构
5.1 工业工程的研究内容
5.2 工业工程的理论方法体系
6.工业工程教育
6.1 工业工程教育发展历史
6.2工业工程教育的国际比较
6.3 中国工业工程教育
二、生产率工程与管理
教学要求:
了解:生产率概念及重要性、生产率测定与评价的概念和意义、工业工程与生产率提高之间的关系,生产率工程的概念等。
掌握:生产率测定的特点与原则、测定与评价的方法、提高生产率的途径等。
应用:运用一些有代表性的理论分析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能够对一些理论进行科学的批评,知道这些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教学要点:
1.生产率概述
1.1 生产率的定义
1.2 生产率的分类
1.3 生产率管理
2. 生产率测定与评价
2.1 生产率测评特点与原则
2.2 生产率测定方法
2.3 生产率评价方法
2.4 生产率测评的实施
3. 工业工程与生产率提高
3.1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
3.2 教育培训与提高生产率
3.3 技术进步与提高生产率
3.4 工业工程技术应用对提高生产率的作用
4. 生产率工程
4.1 生产率工程的概念
4.2 现代企业组织与生产率
4.3 学习组织与生产率
4.4 新型生产系统与过程重组对生产率的影响
三、方法研究
教学要求:
了解:方法研究的定义、原理、原则与依据,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意义,常用的分析方法。
掌握:各种理论及每种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分析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与优缺点。
应用:学会按照方法分析的步骤进行分析,学会用所学的各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要点:
1. 方法研究原理
1.1 方法研究的内容
1.2 方法研究实施的基本程序
2. 程序分析
2.1 程序分析概念
2.2 工艺程序分析
2.3 流程程序分析
2.4 程序分析与业务流程重组
3. 操作分析
3.1 人机操作分析
3.2 联合操作分析
3.3 双手操作分析
4. 动作分析
4.1 动作分析概述
4.2 动作经济原则
四、时间研究
教学要求:
了解:学习曲线的概念,时间研究的意义、步骤、方法与基本的分析方法。
掌握:学习曲线的分析,时间研究的方法,工作抽样、劳动定额制定的方法。
应用:能运用所学的内容解决日常中的问题,能够制定简单的劳动定额。
教学要点:
1. 学习曲线
1.1 学习曲线的意义
1.2 学习曲线的对数分析
1.3 学习率的估算
1.4 学习曲线的应用
2. 时间研究
2.1 时间研究的意义
2.2 时间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2.3 几种评比方法简介
3. 工作抽样
3.1 工作抽样的原理
3.2 工作抽样的方法步骤
3.3 工作抽样的应用
3.4 工作抽样的应用举例
4. 预定时间标准
4.1 预定时间标准的概念和特点
4.2 模特法
4.3 模特法实例
5. 劳动定额制定及管理
5.1 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
5.2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5.3 劳动定额的评价
5.4 劳动定额的管理
五、现场管理
教学要求:
了解:现场管理的必要性,现场管理概念、特征和基本管理方法,工作地布置的必要性。
掌握:各种现场管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现场管理的任务、基本原则以及影响因素,5S
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形式及其主要特征。定置管理的内容以及管理程序。目视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工作地布置的内容和原则、方法。
应用:学会应用现场管理的各种方法解决实际中简单问题,并对其中的一些基本影响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应能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其适用条件。学会分析影响现场管理的因素,并能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案,能够对现场工作地的布置进行优化。
教学要点:
1.现场管理的概念
1.1 现场、现场管理、现场管理优化
1.2 现场管理的特点
1.3 现场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2.5S活动
2.1 5S活动的目标
2.2 5S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2.3 5S活动与现场管理
3.定置管理
3.1 定置管理的含义
3.2 定置管理的基本理论
3.3 定置管理的实施
4.目视管理
4.1 目视管理的含义
4.2 目视管理的内容与形式
4.3 目视管理基本要求
5.现场工作地布置及优化
5.1 现场工作地布置的目的与原则
5.2 现场工作地布置的基本形式
5.3 现场工作地布置的程序与方法
5.4 现场工作地优化布置
六、工作研究的应用及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工作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掌握:工作研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解决方法。
应用:能够分析、研究,并解决工作研究的相关问题。
教学要点:
1. 工作研究应用案例
2. 工作研究应用中须注意的问题
3. 工作研究及其应用的新发展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张正祥,《工业工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先修课程:运筹学,系统工程
适用专业:工程硕士
《制造系统建模、性能分析与优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文):制造系统建模、性能分析与优化 学分数: 2学分
课程名称 (英文): modeling,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课外学时数:8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课内学时数:40 上机(实验)时数:4小时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 +(上机、实验)
教学要求:
熟悉先进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了解现代制造系统模式,学习和掌握制造系统常用的建模方法、系统决策分析方法及优化方法,为制造信息系统的设计打下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 ( 500字以内):
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概况、发展趋势;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制造系统的建模方法(IDEF0图、IDEF1X图、UML、Petri网技术、多色集合理论、);制造系统总体决策框架模型和决策分析方法(AHP方法、模糊综合评判);系统常用优化方法(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
课程大纲(具体到章、节、小节):
第1章 绪论
1.1 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概况
1.1.3 现代集成制造技术
1.2 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
1.3 把握管理定量方法提升企业决策能力
第2章 制造系统的常用建模方法
2.1 IDEF0图
2.1.1 IDEF0图简介
2.1.2 IDEF0图的应用
2.2 IDEF1X图
2.2.1 IDEF1X图概念
2.2.2 实例
2.3 UML
2.3.1 面向对象的建模
2.3.2 UML内容介绍
2.3.3 实例
2.4 Petri网技术
2.4.1一般Petri网模型
2.4.2 Petri网性质
2.4.3 计时Petri网模型
2.5 多色集合理论、
2.5.1多色集合理论研究背景
2.5.2多色集合概念
2.5.3多色图的概念
2.5.4 实例
第3章 制造系统的常用决策分析方法
.. 3.1 AHP方法
3.1.1 AHP方法基本步骤
3.1.2 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3.1.3 实例
3.2 模糊综合评判
3.2.1模糊综合评判简介
3.2.2 实例
第4章 制造系统的常用优化方法
4.1 线性规划
4.1.1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4.1.2求解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
4.1.3运输问题
4.1.4 指派问题
4.2 整数规划
4.2.1整数规划的概念
4.2.2 实例
4.3 非线性规划
4.3.1非线性规划简介
4.3.2 实例
4.4 动态规划简介和实例
4.5 遗传算法
4.5.1遗传算法步骤
4.5.2 实例
4.6 蚁群算法
4.6.1蚁群算法步骤
4.6.2 实例
参考教材名称:刘飞等. 制造系统工程.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0.
主要参考书:
(1) 李培根. 制造系统性能分析建模-----理论与方法.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
(2) Lucas Pun. 集成化离散生产控制-分析与综合,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3) 李宗斌. 先进制造中多色集合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
预修课程(最低要求):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工业工程、管理工程、系统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文):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学分数: 2学分
课程名称(英文) 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 + (上机、实验) 上机(实验)时数:10小时
课内学时数:40(最低要求) 课外学时数:10 (最低要求)
教学要求:
1.掌握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方法。
2.了解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主要功能子系统及应用案例。
3. 熟悉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课程内容简介 ( 500字以内):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是信息时代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的综合性高技术。是涉及先进制造技术、先进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本课程从理论、方法、技术的角度系统地介绍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包括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内涵及发展、CIMS主要功能子系统及关键技术、并行工程、网络化制造、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基本概念、方法、技术及发展趋势、供应链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产品数据管理应用系统设计及实例分析等。
课程大纲(具体到章、节、小节):
第1章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总论
1.1 CIMS产生的工业和技术背景及其对企业的作用
1.1.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1.1.2 信息时代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1.2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及其技术内涵
1.2.1 计算机集成制造基本概念
1.2.2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组成
1.3 CIMS主要功能子系统计其关键技术
1.3.1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1.3.2 生产管理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1.3.3 制造自动化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1.3.4 集成质量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1.4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及其发展
1.4.1 系统集成的发展阶段
1.4.2 并行工程及其关键技术
1.4.3 新的制造模式与技术:敏捷制造与网络化制造
1.5 我国CIMS的实践
1.5.1我国863/CIMS概况
1.5.2 我国发展CIMS的策略
1.5.3 适当评估CIMS的效益
第2章 产品数据管理
2.1 PDM概述
2.1.1 PDM产生背景
2.1.2 企业对PDM的需求
2.1.3 产品数据的特点
2.1.4 PDM的主要内容
2.1.5 PDM的发展趋势
2.2 PDM的对象管理
2.2.1 人员管理
2.2.2 基本信息管理
2.2.3图纸和文档管理
2.2.4更改和版本管理
2.3产品配置管理
2.3.1 产品结构模型
2.3.2产品配置管理
2.4 PDM 的过程管理
2.4.1 过程管理
2.4.2过程数据类型定义
2.4.3过程管理的形式化描述
2.4.4过程执行
2.5 工作流程管理
2.5.1审批流程管理
2.5.2更改流程管理
2.5.3产品研制流程管理
2.5.4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第3章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
3.1产品数据交换标准STEP
3.1.1 STEP的发展和现状
3.1.2 STEP的体系结构
3.1.3 STEP与信息标准化
3.2产品数据交换标准STEP的应用协议
3.2.1 STEP的AP203及其适配器
3.2.2 基于AP204的产品数据集成
3.2.3 基于STEP的产品知识表达
第4章 PDM应用实施分析
4.1典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软件介绍
4.1.1 Windchill
4.1.2 Metaphase
4.2 PDM系统集成技术
4.2.1产品信息集成和数据交换
4.2.2产品技术文档和交换环境
4.2.3基于PDM的集成模式
4.3 PDM系统应用与实施
4.3.1需求分析
4.3.2实施原则
4.3.3系统总体设计
第5章 MRPⅡ原理:主生产计划
5.1 MPS概念及内容
5.2 MPS作用与意义
5.3 MPS编制原则
5.4主生产计划的对象
5.5 MPS基本原理
5.5.1 MPS的时间基准
5.5.2 制定MPS的基本思路
5.5.3 主生产计划的计算
5.6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5.6.1 MPS报表
5.6.2 主生产计划编制示例
5.7 主生产计划模型算法
5.7.1 单一产品的生产计划模型
5.7.2 多种产品的生产计划模型
5.8 MPS的实施与控制
5.8.1 MPS的维护
5.8.2 MPS的实施与控制
5.8.3 主生产计划员
第6章 MRPⅡ原理:物料需求计划
6.1 MRP概念及内容
6.2 MRP作用与意义
6.3 物料清单
6.3.1产品结构的描述
6.3.2 BOM的格式
6.3.3 BOM的构建
6.3.4 BOM的转化
6.3.5 BOM的作用
6.4 MRP基本原理
6.4.1 MRP原理概述
6.4.2 MRP的策略因素
6.4.3 MRP的编制思路
6.4.4 MRP的计算方法
6.5 MRP计算模型
6.6 MRP的编制
6.6.1 MRP报表
6.6.2 MRP报表运算
6.6.3 MRP报表运算示例
第7章 MRPⅡ原理:能力需求计划
7.1 能力计划层次体系
7.2 能力计划作用与意义
7.3 粗能力需求计划
7.3.1 粗能力需求计划的对象和特点
7.3.2 粗能力需求计划的编制方法
7.4 能力需求计划
7.4.1 CRP概述
7.4.2 CRP数据环境
7.4.3 工作中心能力
7.4.4 CRP制定方式
7.5 能力需求计划编制
7.5.1 CRP编制概述
7.5.2 CRP编制实例
7.5.3 CRP编制评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索引
AM Agile Manufacturing 敏捷制造
CE Concurrent Engineering 并行工程
CIMS 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PDM Product Data Management 产品数据管理
MRP II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制造资源计划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制造资源计划
CRP 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 能力需求计划
参考教材名称:
1、James A. Regh: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国外高校优秀教材精选,机械工业出版社
2. 程控,MRPII/ERP原理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李善平,产品数据标准与PD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预修课程(最低要求):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管理系统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质量管理 学分数: 2学分
课程名称(英文):Quality Management 课外自学学时:12学时
课内学时:36学时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旨在从质量的顾客需求出发,从产品质量的生命周期过程来介绍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突出阐述供应商质量管理和顾客满意管理的重要性,强调源头设计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课程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体系、供应质量与顾客满意、设计过程质量管理、制造(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度量、质量改进为主线,系统介绍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课程大纲(具体到章、节、小节)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
第一节 质量及质量管理的发展
第二节 质量先驱的质量哲理
第三节 制造和服务系统的质量
第四节 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监督和标准化
第五节 现代质量管理面临的环境
第二章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
第二节 以顾客为核心
第三节 质量战略和策划
第四节 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和TQM实现
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及评价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持续改进
第四节 卓越质量管理模式
第四章 供应商质量与顾客满意
第一节 采购质量
第二节 有效的供应商质量控制途径
第三节 顾客满意
第四节 顾客满意度测量
第五节 顾客关系管理
第五章 设计质量控制
第六章 质量检验
第一节 质量检验与产品验证
第二节 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计数抽样检验
第四节 计量抽样检验概述
第五节 检验系统的管理
第七章 制造(服务)过程控制
第一节 质量变异及变异特性
第二节 过程能力分析
第三节 过程控制图
第四节 过程控制的实施
第五节 红珠实验和漏斗实验
第八章 质量成本和质量绩效度量
第一节 质量成本
第二节 质量经济性
第三节 绩效测量
第四节 质量信息管理
第九章 质量改进
第一节 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第二节 质量改进的常用工具
第三节 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与步骤
第四节 6σ系统改进方法
主要参考书目(其中应指定一本作为重点参考教材)
1. 苏秦,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
ISBN 7-111-19485-3
2. 韩福荣, 现代质量管理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ISBN 7-111-13773-6/F.2019
3. 韦福祥, 服务质量评价与管理,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4
ISBN 7-115-13047-7/F.604
4. 蒂莫西 J.克洛彭博格, 项目质量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ISBN 7-111-15613-7/F.2422
预修课程:概率论、应用统计,管理学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工程硕士、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物流工程硕士
《人因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人因工程 学分数:2学分
课程名称(英文):Human Factor Engineering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
课内学时数:32 课外学时数:8
课程主要内容
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于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结合本学科涵盖知识面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四点:突现系统思想和方法,注重其在宏观和非制造业中的应用,强调安全管理,突出该课程在企业环境中的实际应用。
主要参考书目(其中应指定一本作为重点参考教材)
1、孙林岩主编. 人因工程(修订版).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重点参考教材)
2、郭伏,钱省三主编. 人因工程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朱祖祥编著. 工业心理学.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Christopher D. Wickens. Engineering Psychology and Human Performance. 2nd ed
5、相关中外文期刊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应用统计学、系统工程
适用专业:工程硕士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生产运作管理 学分数: 2学分
课程名称:(英文)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实地考查+学生调研与作业讨论
课内学时:36学时 课外自学学时:8
课程内容简介
生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中最活跃的分支之一,也是近年来新思想、新理论大量涌现的一个分支。本课程系统介绍了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从生产运作战略决策,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决策,以及生产运作系统运行决策三个层次,全面反映了这一学科的最新进展,既有基本的决策思路,又有具体的操作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达到以下目标:
1. 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史以及代表性管理技术;
2. 了解企业生产运作的组织模式;
3. 熟悉企业生产运作决策的基本过程及关键技术;
4. 运用专业理论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组织、选址及布局、生产计划、库存控制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5. 了解生产运作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课程大纲(具体到章、节、小节)
1. 生产运作管理发展与基本概念
2. 企业战略与生产运作策略
3. 产品/服务的设计和技术选择
4. 生产/服务设施选址与布局
5. 工作设计与作业组织
6. 生产计划
7. 库存管理
8. MRP/MRPII/ERP
9. 供应链管理概述
10. 制造业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
11. 项目计划管理
12. 企业业务流程重构
13. 准时生产与精益生产
14. 其他先进制造技术(最优生产技术,敏捷制造,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生产运作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参考资料:
1. 刘丽文著,《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潘家轺主编,《现代生产管理学》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理查德B蔡司等4著,任建标等译,《运营管理》第九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马士华,林勇编著,《供应链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Sunil Chopa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6. Jay Heizer,《Operations Management》Sixth Edition,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适用专业:专业学位各专业学生
《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工程经济学 学分数: 2学分
课程名称(英文):Engineering Economics 课外自学学时:8学时
课内学时:36学时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围绕着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问题进行讲授。重点介绍工程项目的投资、经济效果、费用效益分析及投资选择的基本原则;针对工程项目特点及类型,系统地介绍不同决策结构下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投资项目经济评价》财务软件的学习及上机实践,系统地介绍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及财务评价的基本方法、财务报表及评价指标。
课程大纲(具体到章、节、小节)
1概述
1.1工程经济学的含义与研究方法
1.2项目发展周期
1.3 关于投资的解释
2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
2.1工程项目的经济效果
2.2 工程经济活动的费用和效益
2.3 投资选择中的基本原则
2.4工程经济分析的比较原理
2.5资金的时间价值
3工程项目的决策结构及评价指标
3.1独立方案的评价指标
3.2多方案的评价指标
4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4.1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工作程序
4.2市场分析
4.3建设条件研究
4.4 技术研究
4.5工程估价
4.6财务评价
4.7国民经济评价
4.8 不确定性分析
4.9财务评价案例
5项目融资
5.1项目融资概述
5.2投资项目的资金筹措抽
5.3融资成本
5.4融资方式的创新
6投资时期的经济活动分析
6.1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6.2进度计划与控制
6.3项目成本控制
6.4进度与成本的同步控制
7生产时期的经济活动分析
7.1生产经营的经济分析
7.2价值工程
主要参考书目(其中应指定一本作为重点参考教材)
5. 刘新梅主编,工程经济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美]亨利.马尔科姆.斯坦纳编著,工程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 王超,项目决策与管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9.1
4毕星、翟丽,项目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选课要求: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
预修课程:管理经济学、运筹学、应用统计学
适用专业:工程硕士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管理信息系统 学分数:2学分
课程名称(英文):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课内学时数:36 课外学时数:8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是使会计硕士学员了解和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知识: 充分理解在当今新的商业环境下,信息对于商家的重要价值,以及信息系统的战略作用;理解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的双向影响关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熟练使用Internet网络;掌握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掌握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思想方法,了解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以及系统开发中的管理协调。并能针对组织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信息系统方案。充分认识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能够为组织建立信息安全措施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和锻炼学员进行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决策以及信息系统整体规划的实际能力。
课程大纲(具体到章、节、小节)
第一章 信息系统概述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现代研究方法第三节 组织内的主要系统应用
第二章 信息系统的战略作用
第一节 信息是战略资源第二节 用信息技术获得竞争优势
第三章 组织、管理与信息系统
第一节 组织与信息系统
第二节 信息系统与决策和管理过程
第四章 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
第一节 计算机系统第二节 信息系统软件第三节 企业计算机网络第四节 Internet网络
第五节 其他相关信息处理技术
第五章 数据管理
第一节 数据库技术
第二节 数据库设计
第三节 数据库的发展
第六章 组织中各种信息系统与发展
第一节 智能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知识管理与决策支持
第三节 电子商务
第七章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与系统管理
第一节 生命周期法
第二节 原型法
第三节 利用软件包开发
第四节 最终用户开发
第四节 信息系统的外部化
第五节 信息系统的管理与控制
第八章 信息系统安全
第一节 国家主要的信息系统
第二节 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
第三节 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
第四节 计算机犯罪的手段和特点
第五节 计算机犯罪的防范措施
第六节 计算机病毒的
主要参考书目(其中应指定一本作为重点参考教材)
2.《管理信息系统》梅姝娥主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 (教材)
1.《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邝孔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 》(美)斯蒂芬 机械工业出版社
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 Henry C.Lucase 机械工业出版社
选课要求: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
预修课程:数据库系统及应用
适用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会计专业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课程名称(中文):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学分数: 2学分
课程名称(英文):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课内学时:32学时 课外自学学时:8学时
课程要求
1 、正确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 、掌握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基本理论,能够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匹配。
3 、掌握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基本理论,能够初步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4 、掌握供应链业务流程重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初步进行供应链业务流程的重构。
5 、掌握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供应链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
6 、明确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方法,及改进途经。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和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物流管理素质。
课程大纲(具体到章、节、小节)
1. 供应链概述
知识点:供应链管理的产生背景;供应链的概念;供应链的结构;供应链的特征;供应链的类型;供应链流程分析。
重点:供应链管理的产生背景;供应链流程分析。
2. 供应链管理概述
知识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的内涵;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供应链管理的意义;业务外包;扩展企业;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重点:供应链管理的内涵;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3. 供应链管理战略
知识点:供应链管理战略的概念;供应链战略匹配;供应链战略拓展;供应链运营的驱动要素。
重点:供应链战略匹配;供应链战略拓展。
4.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
知识点: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本概念;委托——代理理论;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形成及其制约因素;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重点:委托——代理理论;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作业:中国企业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面的问题与对策。
5. 供应链业务流程重构
知识点:业务流程重构的基本理论;供应链企业组织与业务流程重构;供应链业务流程重构的实施。
重点:供应链企业组织与业务流程重构;供应链业务流程重构的实施。
6. 供应链物流管理
知识点: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征;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比较;供应链中运输决策的内容及影响因素;供应链中运输网络的设计;供应链中运输规划的成本权衡。库存管理的基本理论;传统库存控制的方法;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网络设计决策在供应链中的作用;网络设计决策的影响因素;网络设计决策框架;网络设计优化模型。
重点: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比较;供应链中运输网络的设计;供应链中运输规划的成本权衡。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掌握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网络设计决策的影响因素;网络设计优化模型。
7. 供应链与物流信息管理
知识点:信息管理在供应链中的作用;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控制;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系统。
重点: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控制;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系统。
8. 供应链绩效评价
知识点:供应链绩效评价概述;供应链绩效评价特点;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及建立;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
重点: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
主要参考书目(其中应指定一本作为重点参考教材)
1.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冯耕中主编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重点参考)
2. 《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 . 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选课要求:经过管理学与运筹学等课程学习与知识训练
预修课程:管理学、运筹学、生产运作管理
适用专业:工程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