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师阳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07


基本信息

师阳 讲师 硕导
机电工程学院
电子机械系/应用力学中心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shiyang@xidian.edu.cn
办公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新科技楼
招生学科:
工程力学(080104)
机械工程(085201)
招生人数:2-3人/年


个人简介
基本信息
甘肃临洮人,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力学学会会员,西安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
2007年9月—2011年6月,获兰州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学士学位
2011年9月—2016年6月,获兰州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
2016年7月—今,任教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19年8月—2020年8月,担任淮安市淮安区科技局副局长(挂职)
工作概况
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14篇(TOP期刊论文5篇)、EI论文1篇
发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论文6篇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发表教改论文1篇,编写力学实验教材1部
参与建设《工程力学》国际慕课项目1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
主持江苏省“双创计划”项目1项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3项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参与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
为本科生讲授《理论力学》和《工程流体力学》双语课程
担任Appl Math Model,JAlloys Compd, Smart Mater Struct 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担任超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专家

2021年3月,在非线性磁电耦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全球著名科技媒体机构“工程进展”(Advances in Engineering)遴选为关键科学文章,并进行了专题报道
2020年8月,获得江苏省“双创计划”高层次人才称号
2020年8月,获得江苏省科技镇长团“荣誉团员”称号
2019年7月,获得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2019年4月,获得机电工程学院“人才培养之星”荣誉称号
2018年6月,一项研究成果被海外著名科技媒体AIE评选为对“卓越工程”有突出贡献的科学论文,并予以特别报道
2014-2016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兰州大学“三好”研究生、兰州大学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


学术活动
2020年9月,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s of Composites (Portugal),口头报告 (因疫情转为线上会议)
2019年8月,中国力学大会-2019 (杭州),参会
2019年7月,The 10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Methods (Singapore),口头报告
2018年7月,The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s of Composites (Madrid, Spain),担任Smart Composites 研讨会主席,口头报告
2018年5月,绍兴西安高校科技成果专场对接活动,主题报告
2017年10月,Nature学术会议“Ferroic Material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西安),墙报
2017年10月,The 16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 (西安),参会
2016年7月,复杂环境与介质、材料和结构非线性力学研讨会 (兰州),参会
2015年8月,中国力学大会-2015 (上海),口头报告
2014年10月,全国固体力学大会 (成都),墙报
2013年8月,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Mechanics (上海),口头报告
2013年8月,中国力学大会-2013 (西安),口头报告
2012年7月,全国压电声波器件暑期讲习班 (宁波),学员





主要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智能材料在热-磁-力耦合环境下的非线性力学行为研究,是磁电复合材料领域较早研究非线性磁电耦合理论的工作者之一。研究聚焦层状磁电复合材料的材料非线性、多场耦合、尺度效应以及磁滞效应等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开展高性能磁电器件的设计、研发和性能调控方面的工作。
建立了微纳磁电结构挠曲磁电效应的基本理论框架,提出“挠曲磁电耦合”(Flexo-magnetoelectric effect)和“压磁电耦合”(Piezo-magnetoelectric effect)的概念,并论证了不采用任何压电和压磁材料设计人工磁电结构的设想。
发展了一种便于工程应用的非线性磁电效应解析模型,克服了已有模型需要求解复杂隐式磁化方程和材料参数的困难。从形式上统一了线性和非线性磁电理论模型,可用于定量预测大多数非线性磁电行为,促进了对非线性磁电效应的理解和应用。
提出一种基于韦德曼效应的扭振型磁电耦合器件,实现了自偏磁电效应;基于外场改变材料参数的特性,设计了一种性能可调的光纤磁场传感装置,并提出对已制作成型的磁电器件实现灵活主动调控的方法。
1.智能材料与结构
多重非线性
多场可重构

2. 柔性电磁器件
挠曲磁电耦合
极限耦合强度、不稳定性







基本信息

师阳 讲师 硕导
机电工程学院
电子机械系/应用力学中心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shiyang@xidian.edu.cn
办公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新科技楼
招生学科:
工程力学(080104)
机械工程(085201)
招生人数:2-3人/年


个人简介
基本信息
甘肃临洮人,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力学学会会员,西安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
2007年9月—2011年6月,获兰州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学士学位
2011年9月—2016年6月,获兰州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
2016年7月—今,任教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19年8月—2020年8月,担任淮安市淮安区科技局副局长(挂职)
工作概况
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14篇(TOP期刊论文5篇)、EI论文1篇
发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论文6篇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发表教改论文1篇,编写力学实验教材1部
参与建设《工程力学》国际慕课项目1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
主持江苏省“双创计划”项目1项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3项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参与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
为本科生讲授《理论力学》和《工程流体力学》双语课程
担任Appl Math Model,JAlloys Compd, Smart Mater Struct 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担任超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专家

2021年3月,在非线性磁电耦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全球著名科技媒体机构“工程进展”(Advances in Engineering)遴选为关键科学文章,并进行了专题报道
2020年8月,获得江苏省“双创计划”高层次人才称号
2020年8月,获得江苏省科技镇长团“荣誉团员”称号
2019年7月,获得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2019年4月,获得机电工程学院“人才培养之星”荣誉称号
2018年6月,一项研究成果被海外著名科技媒体AIE评选为对“卓越工程”有突出贡献的科学论文,并予以特别报道
2014-2016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兰州大学“三好”研究生、兰州大学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


学术活动
2020年9月,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s of Composites (Portugal),口头报告 (因疫情转为线上会议)
2019年8月,中国力学大会-2019 (杭州),参会
2019年7月,The 10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Methods (Singapore),口头报告
2018年7月,The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s of Composites (Madrid, Spain),担任Smart Composites 研讨会主席,口头报告
2018年5月,绍兴西安高校科技成果专场对接活动,主题报告
2017年10月,Nature学术会议“Ferroic Material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西安),墙报
2017年10月,The 16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 (西安),参会
2016年7月,复杂环境与介质、材料和结构非线性力学研讨会 (兰州),参会
2015年8月,中国力学大会-2015 (上海),口头报告
2014年10月,全国固体力学大会 (成都),墙报
2013年8月,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Mechanics (上海),口头报告
2013年8月,中国力学大会-2013 (西安),口头报告
2012年7月,全国压电声波器件暑期讲习班 (宁波),学员





主要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智能材料在热-磁-力耦合环境下的非线性力学行为研究,是磁电复合材料领域较早研究非线性磁电耦合理论的工作者之一。研究聚焦层状磁电复合材料的材料非线性、多场耦合、尺度效应以及磁滞效应等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开展高性能磁电器件的设计、研发和性能调控方面的工作。
建立了微纳磁电结构挠曲磁电效应的基本理论框架,提出“挠曲磁电耦合”(Flexo-magnetoelectric effect)和“压磁电耦合”(Piezo-magnetoelectric effect)的概念,并论证了不采用任何压电和压磁材料设计人工磁电结构的设想。
发展了一种便于工程应用的非线性磁电效应解析模型,克服了已有模型需要求解复杂隐式磁化方程和材料参数的困难。从形式上统一了线性和非线性磁电理论模型,可用于定量预测大多数非线性磁电行为,促进了对非线性磁电效应的理解和应用。
提出一种基于韦德曼效应的扭振型磁电耦合器件,实现了自偏磁电效应;基于外场改变材料参数的特性,设计了一种性能可调的光纤磁场传感装置,并提出对已制作成型的磁电器件实现灵活主动调控的方法。
1.智能材料与结构
多重非线性
多场可重构

2. 柔性电磁器件
挠曲磁电耦合
极限耦合强度、不稳定性







科学研究
目前研究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




学术论文
[1]
[2]
[3]
[4]
[5]
[6]
[7];
[8]
[9]





荣誉获奖




科研团队
团队教师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研二:李妮,本科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以第二作者(导师一作)发表SCI论文3篇(中科院1区TOP期刊1篇)、中文文章1篇。
研一:李勇,本科毕业于鲁东大学。




课程教学
《理论力学》(英)(主讲 40学时)
《工程流体力学》(英)(主讲 32学时)





招生要求
~~~~~~~~~~~~~~~~~~~~~~~~~~
关于研究生招生的信息:
~~~~~~~~~~~~~~~~~~~~~~~~~~





Profile
Name Title
Department:

Contact Information
Address:
Email:
Tel:


Introduction
Put brief introduction of yourself here


Research Interests
1.
2.
3.
4.
5.




Research
目前研究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




Papers
[1]
[2]
[3]
[4]
[5]
[6]
[7];
[8]
[9]





Honors
点击网页顶部“添加栏目”可以添加其他栏目
把鼠标放在栏目标题处,尝试拖动栏目。




Team
团队教师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Teaching
目前本人承担的教学任务:

课件下载 示例




Admission
~~~~~~~~~~~~~~~~~~~~~~~~~~
关于研究生招生的信息:
~~~~~~~~~~~~~~~~~~~~~~~~~~



相关话题/机电工程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