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阳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6-27


基本信息
姓名:张阳 工学博士
职称:副教授/博导
招生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
工作单位: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通信工程学院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yangzhang1984@gmail.com;**@qq.com
办公地点:新校区行政楼312室

个人简介
2002-2011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学习,获工学学士、工学博士学位(其间:2009-2010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2011-2012年在华为无线网络研究部任预研工程师;2013年加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任教至今(其间:2017-2019年受中共西安市委组织部选派挂任西安市雁塔区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IEEE会员。在IEEE无线通信主流期刊、IEEE无线通信旗舰级会议以及国内电子通信类主流期刊上发表SCI和EI检索论文多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多项,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多项。IEEE-COMMAG、IEEE-TWC、IEEE-TVT、IEEE-TCOM、IEEE-CL、IEEE-WCL、IET-COM、SCIENCE-CHINA、CHINA-COM、CJE以及电子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审稿人,担任多届IEEE-VTC技术委员会成员以及多期电波科学学报专刊编委等学术职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函审专家。
研究兴趣:无线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无线网络及优化理论在其中的应用、统计和阵列信号处理。

主要研究方向
1、大规模MIMO无线通信系统;
2、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资源优化;
3、无线信道测量和建模;
4、智能反射表面技术;
5、相关无线传输技术的工程实现。

研究生招生
面向校内外招收通信与信息系统及电子与通信工程博、硕士研究生,请有意愿的同学和我联系(与我联系的最佳方式是Email,我会尽快回复)。在本团队攻读博、硕士学位,您将拥有:
(1)优良的工作环境,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2)与导师组、团队成员一起参与前沿科研项目的机会;
(3)充足的奖学金;
(4)和国际一流专家合作交流的机会(出国联合培养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5)发表国内外电子通信类顶级期刊的助力;
(6)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团队会经常组织聚餐、出游、温泉等团建活动。
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请和我联系面谈同意录取后再报考!
毕业要求:在满足学校毕业要求的前提下,发表至少1篇IEEE期刊论文。
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本团队选拔硕士生对以下几个方面有明确的要求(每年的申请人数较多,请确认你满足如下要求再提交申请,直博生、推免生、优研生优先考虑):
(1)英语六级务必通过,因为将来阅读的专业文献和发表论文都是英文的;
(2)对通信原理、随机信号分析、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网络基础、Matlab、Verilog以及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具备这样条件的学生能尽快融入到我们的科研项目上来;
(3)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较高的情商,懂得如何团结同学和与人沟通;
(4)科研上具有独立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愿意与导师、同学协同工作;
(5)能够保证每天至少8小时,每周6天的工作强度;
(6)有较为明确的人生规划,自我驱动能力强。




基本信息
姓名:张阳 工学博士
职称:副教授/博导
招生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
工作单位: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通信工程学院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yangzhang1984@gmail.com;**@qq.com
办公地点:新校区行政楼312室

个人简介
2002-2011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学习,获工学学士、工学博士学位(其间:2009-2010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2011-2012年在华为无线网络研究部任预研工程师;2013年加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任教至今(其间:2017-2019年受中共西安市委组织部选派挂任西安市雁塔区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IEEE会员。在IEEE无线通信主流期刊、IEEE无线通信旗舰级会议以及国内电子通信类主流期刊上发表SCI和EI检索论文多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多项,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多项。IEEE-COMMAG、IEEE-TWC、IEEE-TVT、IEEE-TCOM、IEEE-CL、IEEE-WCL、IET-COM、SCIENCE-CHINA、CHINA-COM、CJE以及电子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审稿人,担任多届IEEE-VTC技术委员会成员以及多期电波科学学报专刊编委等学术职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函审专家。
研究兴趣:无线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无线网络及优化理论在其中的应用、统计和阵列信号处理。

主要研究方向
1、大规模MIMO无线通信系统;
2、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资源优化;
3、无线信道测量和建模;
4、智能反射表面技术;
5、相关无线传输技术的工程实现。

研究生招生
面向校内外招收通信与信息系统及电子与通信工程博、硕士研究生,请有意愿的同学和我联系(与我联系的最佳方式是Email,我会尽快回复)。在本团队攻读博、硕士学位,您将拥有:
(1)优良的工作环境,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2)与导师组、团队成员一起参与前沿科研项目的机会;
(3)充足的奖学金;
(4)和国际一流专家合作交流的机会(出国联合培养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5)发表国内外电子通信类顶级期刊的助力;
(6)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团队会经常组织聚餐、出游、温泉等团建活动。
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请和我联系面谈同意录取后再报考!
毕业要求:在满足学校毕业要求的前提下,发表至少1篇IEEE期刊论文。
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本团队选拔硕士生对以下几个方面有明确的要求(每年的申请人数较多,请确认你满足如下要求再提交申请,直博生、推免生、优研生优先考虑):
(1)英语六级务必通过,因为将来阅读的专业文献和发表论文都是英文的;
(2)对通信原理、随机信号分析、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网络基础、Matlab、Verilog以及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具备这样条件的学生能尽快融入到我们的科研项目上来;
(3)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较高的情商,懂得如何团结同学和与人沟通;
(4)科研上具有独立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愿意与导师、同学协同工作;
(5)能够保证每天至少8小时,每周6天的工作强度;
(6)有较为明确的人生规划,自我驱动能力强。




科学研究
主持科研项目:
1、基本科研业务费新教师创新基金:2013.1-2013.12
2、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一):2013.8-2014.7
3、基本科研业务费自由探索类项目:2014.1-2015.12
4、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二):2014.11-2015.10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2015.1-2017.12
6、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人才项目:2015.1-2016.12
7、企业硬件开发项目(三):2015.1-2016.12
8、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子课题:2015.7-2016.6
9、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5.9-2017.8
1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子课题:2015.9-2016.8
11、装备配套项目:2016.1-2016.12
12、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四):2017.1-2017.12
13、研究所硬件开发项目(五):2017.8-2018.7
14、基本科研业务费自由探索类项目:2018.1-2019.12
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合作方项目主持人):2018.1-2020.12
16、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18.1-2019.12
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1-2022.12
18、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六):2019.1-2021.12
19、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9.1-2020.12
20、研究所硬件开发项目(七):2019.6-2020.5
21、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2019.8-2020.7
22、研究所硬件开发项目(八):2020.1-2020.12
23、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九):2020.8-2021.7
24、企业重点合作项目(十):2020.9-2021.8
25、成果转化类项目:2020.12签署合同
26、基本科研业务费自由探索类项目:2021.1-2022.12
27、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工业领域一般项目:2021.1-2022.12




代表期刊论文
1、Yang Zhang, Xijia Li, Lihua Pang, et al., "A 2D Geometry-Based Stochastic Channel Model for 5G Massive MIMO Communications in Real Propagation Environments," IEEE Systems Journal, vol. 15, no. 1, pp. 307-318, Mar. 2021.
2、Yang Zhang, Kaiyang Bai, Lihua Pang, et al., "Multi-Dimensional Resource Optimization for Incremental AF-OFDM Systems with RF Energy Harvesting Relay,"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68, no. 1, pp. 613-627, Jan. 2019.
3、Yang Zhang, Dan Zhang, Lihua Pang, et al., "Power Optimization for Massive MIMO Systems with Hybrid Energy Harvesting Transmitter,"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67, no. 10, pp. 10039-10043, Oct. 2018.
4、Yang Zhang, Lihua Pang, Guangliang Ren, et al., "3D MIMO Parametric Stochastic Channel Model for Urban Macrocell Scenario,"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vol. 16, no. 7, pp. 4246-4260, Jul. 2017.
5、Yang Zhang, Lihua Pang, Fengkui Gong, et al., "Maximizing Achievable Rate Strategies for Incremental-Relay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65, no. 7, pp. 5820-5825, Jul. 2016.
6、Yang Zhang, Lihua Pang, Xiao Liang, et al.,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ircularly and Linearly Polarized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Urban Macrocell Scenario,"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64, no. 1, pp. 209-222, Jan. 2015.
7、 Lihua Pang, Heng Zhao, Yang Zhang, et al., "Energy-Efficient Resource Optimization for Hybrid Energy Harvesting Massive MIMO Systems," IEEE Systems Journal, vol. , no. , pp. 1-10, Dec. 2021.
8、Lihua Pang, Yang Zhang,Ruiyu Han, et al., "Lifetime Maximization via Joint Channel and Power Assignment for Incremental-Relay Multi-Channel System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F: Information Sciences, vol. 62, no. 2, pp. 022301:1-022301:12, Feb. 2019.
9、Lihua Pang, Yang Zhang, Fengkui Gong, et al., "Energy Awar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Incremental AF-OFDM Relaying,"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 19, no. 10, pp. 1766-1769, Oct. 2015.
10、Lihua Pang, Yang Zhang, Jiandong Li, et al., "Power Allocation and Relay Selection for Two-Way Relaying Systems by Exploiting 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63, no. 6, pp. 2723-2730, Jul. 2014.
11、Ruonan Zhang, Zhimeng Zhong, Yang Zhang, et al., "Measurement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Properties of Subchannel Fading for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63, no. 9, pp. 4165-4177, Nov. 2014.
12、Rui Chen, Changle Li, Jiandong Li, and Yang Zhang, "Low Complexity User Grouping Vector Perturbation,"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 1, no. 3, pp. 189-192, Jun. 2012.




荣誉获奖
1、2014年度中兴通讯产学研合作项目优秀奖(中兴通讯董事长赵先明博士颁奖)
2、2018年度第六届西安青年科技人才奖(西安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西安市委组织部、西安市人社局、西安市科协联合颁发)
3、2018年度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联合颁发)




科研团队
1、团队教师
任光亮教授、相征教授、张会宁副教授、栾英姿副教授、曹琲琲副教授、任鹏副教授、王奇伟博士
2、合作伙伴
庞立华副教授
3、已毕业硕士
解亮(2015.1)、宋洁(2015.1)、韩芮雨(2017.6)、王玉乾(2017.6)、吴占生(2018.6)、严旭东(2018.6)、张慧慧(2018.6)、姜燕燕(2018.6)、张丹(2018.6)、李晨(2019.6)、李杰(2019.6)、白开阳(2019.6)、迟明洁(2020.6)、李怡(2020.6)、张建(2020.6)、何亚萍(2020.6)、梁爽(转读博士)
4、在读博士研究生
2019(秋) 毕城、2020(秋) 郭云慧
5、在读硕士研究生
2018级 李曦嘉、郑聒天、赵梦琼、张锦、陶云舒、唐洁、张强
2019级 屈阳、郝培丽、王明磊、黄欣怡、房钊钊
2020级 李媛、李世崇、周崇志、张舒婷、翟甜甜、于雪晴






















课程教学
本科生课程
1、随机信号分析 (Stochastic Signal Analysis)--国家级一流课程
2、通信原理 (Fundamentals of Communications)--国家级一流课程
研究生课程
1、空时无线信道 (Space-Time Wireless Channels)





Profile
Name Title
Department:

Contact Information
Address:
Email:
Tel:


Introduction
Put brief introduction of yourself here


Research Interests
1.
2.
3.
4.
5.




Research
目前研究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




Papers
[1]
[2]
[3]
[4]
[5]
[6]
[7];
[8]
[9]





Honors
点击网页顶部“添加栏目”可以添加其他栏目
把鼠标放在栏目标题处,尝试拖动栏目。




Team
团队教师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Teaching
目前本人承担的教学任务:

课件下载 示例




Admission
~~~~~~~~~~~~~~~~~~~~~~~~~~
关于研究生招生的信息:
~~~~~~~~~~~~~~~~~~~~~~~~~~



相关话题/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