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继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4-08-17


基本信息

刘继欣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神经影像研究组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liujixin@life.xidian.edu.cn
liujixin2010@gmail.com
办公地点:新校区,G楼,442
个人简介
刘继欣,博士,男,生于1984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讲师,IEEEEMBS会员。2011年7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计算神经影像与人脑连接组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

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神经影像研究组”研究方向:

1.基于神经影像数据集的大脑连接组研究:
诺贝尔奖获得者Crick教授在1993年Nature上发表文章指出:我们没有一个人类大脑的连接图谱,这是无法忍受的。没有这个图谱,几乎没有希望了解人类大脑是如何工作的(Nature,1993)。2009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宣布了“人脑连接组”研究计划(4千万美元);2013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大脑图谱”研究计划(1亿美元)。大脑连接组研究逐渐成为人脑神经科学研究中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本课题组多年来一直从事人脑连接组相关研究,现拥有全套神经影像数据处理的软硬件设备,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大型医学图像处理和人脑连接组计算平台。在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科研合作中,成功将人脑连接组研究方法应用于多项脑疾病研究中,参与临床治疗慢性痛疗效评价工作,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招生信息:应届本科毕业,不限男女,具有数学、信号处理、电子计算机背景优先考虑。

2.基于纤维束连接的健康人群脑图谱构建研究:
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是一种无侵入性的活体大脑成像技术,这种成像技术可以检测水分子在大脑不同区域内的扩散特性,从而提供传统的结构成像技术难以捕捉到的白质纤维束走向的信息。这种成像手段扩展了神经影像研究领域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手段,丰富了描述人类大脑微观结构的表示方法。基于扩散张量成像的大脑张量图谱构建是神经影像研究框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这个研究方向是通过采集大样本集的正常人扩散张量图像数据,进行统计意义上的建模,并构建出包含样本集中正常人解剖结构的共同特性的数字化统计图谱,是检测大脑白质结构形态的基础。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许多研究表明弥散张量成像对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症、慢性中风、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病理特异性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纤维束的研究,可能为脑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招生信息:应届本科毕业,不限男女,具有数学、图像处理背景优先考虑。

合作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

承担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校内基本科研项目2项。

本学科属于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欢迎有兴趣的同学报考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神经影像研究组研究生。不限男女,具有数学、信号处理、生物医学、电子、计算机等一项或几项专业背景优先考虑。特别说明:小组需要攻关的任务很多,每天都要接触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每一项工作都很有挑战性。团队成员亲如一家人,期待新同学的加入!


-----------------------------------------------------------------

基本信息

刘继欣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神经影像研究组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liujixin@life.xidian.edu.cn
liujixin2010@gmail.com
办公地点:新校区,G楼,442
个人简介
刘继欣,博士,男,生于1984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讲师,IEEEEMBS会员。2011年7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计算神经影像与人脑连接组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

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神经影像研究组”研究方向:

1.基于神经影像数据集的大脑连接组研究:
诺贝尔奖获得者Crick教授在1993年Nature上发表文章指出:我们没有一个人类大脑的连接图谱,这是无法忍受的。没有这个图谱,几乎没有希望了解人类大脑是如何工作的(Nature,1993)。2009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宣布了“人脑连接组”研究计划(4千万美元);2013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大脑图谱”研究计划(1亿美元)。大脑连接组研究逐渐成为人脑神经科学研究中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本课题组多年来一直从事人脑连接组相关研究,现拥有全套神经影像数据处理的软硬件设备,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大型医学图像处理和人脑连接组计算平台。在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科研合作中,成功将人脑连接组研究方法应用于多项脑疾病研究中,参与临床治疗慢性痛疗效评价工作,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招生信息:应届本科毕业,不限男女,具有数学、信号处理、电子计算机背景优先考虑。

2.基于纤维束连接的健康人群脑图谱构建研究:
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是一种无侵入性的活体大脑成像技术,这种成像技术可以检测水分子在大脑不同区域内的扩散特性,从而提供传统的结构成像技术难以捕捉到的白质纤维束走向的信息。这种成像手段扩展了神经影像研究领域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手段,丰富了描述人类大脑微观结构的表示方法。基于扩散张量成像的大脑张量图谱构建是神经影像研究框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这个研究方向是通过采集大样本集的正常人扩散张量图像数据,进行统计意义上的建模,并构建出包含样本集中正常人解剖结构的共同特性的数字化统计图谱,是检测大脑白质结构形态的基础。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许多研究表明弥散张量成像对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症、慢性中风、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病理特异性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纤维束的研究,可能为脑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招生信息:应届本科毕业,不限男女,具有数学、图像处理背景优先考虑。

合作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

承担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校内基本科研项目2项。

本学科属于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欢迎有兴趣的同学报考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神经影像研究组研究生。不限男女,具有数学、信号处理、生物医学、电子、计算机等一项或几项专业背景优先考虑。特别说明:小组需要攻关的任务很多,每天都要接触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每一项工作都很有挑战性。团队成员亲如一家人,期待新同学的加入!


-----------------------------------------------------------------

科学研究
目前研究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



-----------------------------------------------------------------

学术论文


-----------------------------------------------------------------

荣誉获奖
点击网页顶部“添加栏目”可以添加其他栏目
把鼠标放在栏目标题处,尝试拖动栏目。


-----------------------------------------------------------------

科研团队
团队教师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

课程教学
目前本人承担的教学任务:


课件下载示例
相关话题/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