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勇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10


姓名:杨勇
职称:二级教授
E-Mail:yyhhp2004@163.com



个人基本情况(主要受教育经历 主要工作经历)
学习及工作经历1.1993年至2003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获结构工程博士学位;2.2004年至2007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3.2003年至2009年,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实验室主任;4.2009年至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教务处副处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部副部长;5.2010年至2012年,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访问****;6.2013年至2014年,同济大学,“西部之光”高级访问****;7.2015年至2016年,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访问****。

研究领域
1.高性能装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2.钢-混凝土组合结构;3.工程结构抗火;4.工程结构抗震与加固。

学术兼职/承担项目与课题
主要学术社会兼职1.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2.中国钢结构学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理事;3.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抗火专业委员会,委员;4.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村镇防灾专业委员会,委员;5.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检测与试验专业委员会,委员;6.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预应力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7.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结构分会,委员;8.《钢结构(中英文)》编委会,编委;9.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称号和荣誉1.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20年;2.陕西省****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获得者,2018年;3.全国建筑结构行业****,2019年;4.陕西省百名优秀青年科技新星,2019年;5.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2019年;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圭峰****”青年优秀****,2018年;7.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2016年;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名师奖,2018年;9.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016年;10.陕西省第三届发明创业奖,2012年;11.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1年;12.2017年度、2018年度陕西省土建学会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指导老师;13.陕西省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2014年;14.全国《混凝土结构》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012年;1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十一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2010年;16.2017-2018、2018-2019、2019-2020学年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主要承担科研项目1.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结构耐火性能及抗火设计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2020年;2.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柱受力行为与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2016年;3.高层及大跨组合结构建筑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作单位项目,主持,2017年;4.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优化及其设计理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作单位项目,主持,2016年;5.高性能装配式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灾变机制及性态控制方法研究,陕西省****基金项目,主持,2019年;6.高层及大跨型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主持,2017年;7.新型自复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优化及其设计理论,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主持,2016年;8.采用可更换梁柱连接的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结构受力行为及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2018年;9.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柱受力性能及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2018年;10.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梁受力行为与设计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合作研究项目,主持,2015年;11.采用FRP-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组合梁桥疲劳性能及失效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2010年;12.带钢板-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组合梁桥疲劳性能及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2008年。科研成果获奖情况1.钢材组合增强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冶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个人排名第一),2018年;2.混凝土结构抗火及火灾后评估、加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一),2018年;3.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七),2015年;4.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体系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个人第三),2014年;5.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二),2017年;6.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第四),2015年;7.陕西省第三届“发明创业奖”,2012年。

代表性成果(近年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专著,专利,获奖)
(一)2013年以来主要发表论文1.Yunlong Yu, Yong Yang, Yicong Xue, Yaping Liu. Shear behavior and shear capacity prediction of precast concrete-encased steel beams[J].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2020, 36(3): 261-272. (SCI二区, IF:4.394)2.Yong Yang, Hui Li. Experimental study on shear behaviors of Partial Precast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J].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2020, 37(5): 605-620. (SCI二区, IF:4.394)3.Yicong Xue, Yong Yang, Yunlong Yu. Shear strength model for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members: Short columns and deep beams[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0, 216: 110748. (SCI一区, IF:3.548)4.Yunlong Yu, Yong Yang, Yicong Xue, Wang Niannian, Liu Yaping. Cyclic tests on RC joints retrofitted with pre-stressed steel strips and bonded steel plates[J].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20, 75(6): 675-684. (SCI三区, IF:2.984)5.Xue Yicong, Yang Yong, Yu Yunlong. Pseudostatic testing for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precast concrete-encased steel composite columns[J].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0, (29): 101189. (SCI二区, IF:3.379)6.Yong Yang, Xing Du, Yunlong Yu, Yongpu P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columns with an ultra-high-strength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ore[J].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9:**79805 (SCI四区, IF:1.461)7.Yunlong Yu, Bo Wei, Yong Yang, Yicong Xue, Hao Xue. Experimental study on flexural performance of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 slim floor beams[J].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9, 22(11): 2406-2417. (SCI四区, IF:1.461)8.Yicong Xue, Yong Yang, Yunlong Yu. Cyclic behavior of partially precast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hort columns: Experiment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9, 199. (SCI一区, IF:3.548)9.Yong Yang, Yang Chen, Shiqiang Feng. Study on behavior of partially prefabricat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tub column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9, 199. (SCI一区, IF:3.548)10.Yong Yang, Yang Chen, Zheng Wensong, Shiqiang Feng. Behavior of partially precast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under eccentric loading[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9, 197. (SCI一区, IF:3.548)11.Yong Yang, Yicong Xue, Yunlong Yu.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shear strength of precast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J].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9, 32(4): 443-454.(SCI二区, IF:4.394)12.Ruyue Liu and Yong Yang. Analysis on damage of RC frames retrofitted with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based on estimation of damage index[J].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19, 70(6): 781-791. (SCI三区, IF:2.984)13.Yong Yang, Yicong Xue, Yunlong Yu, Yaqi Li. Research on axial behavior of concrete columns retrofitted with pre-stressed steel strips[J].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2020, 72(21): 1089-1101.(SCI四区, IF:2.088)14.Yong Yang, Yang Chen, Ye Yang, Susheng Zeng. Investigation on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flat steel plate-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hollow composite slab[J]. Steel & Composite Structures, 31(4):329-340, 2019. (SCI二区, IF:4.394)15.Yong Yang, Yicong Xue, Niannian Wang, Yunlong Yu.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deficient interior RC joints retrofitted with 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steel strips[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190:306-318, 2019. (SCI一区, IF:3.548)16.Yong Yang, Shiqiang Feng, Yicong Xue, Yunlong Yu, Hanying Wang, Yang Chen. Experimental study on shear behavior of fire-damaged reinforced concrete T-beams retrofitted with prestressed steel strap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9:644-654, 2019. (SCI一区, IF:4.419)17.Yong Yang, Yicong Xue, Yunlong Yu, Fengqi Gao. 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artially precast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175:63-75, 2018. (SCI一区, IF:3.548)18.Yong Yang, Yang Chen, Jintao Zhang, Yicong Xue.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shear capacity of partially prefabricat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J]. Steel & Composite Structures, 28(1):73-82, 2018.(SCI二区, IF:4.394)19.Ruyue Liu, Yong Yang, Xianwei Zhou . Experimental study on fatigue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beam with steel-plate-concrete composite deck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188:833-849, 2018. (SCI一区, IF:4.419) 20.Yong Yang, Yang Chen. 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PBL Shear Connectors[J].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23(9), **, 2018. (SCI二区, IF:2.196)21.Yong Yang, Yicong Xue, Yunlong Yu. Study of the design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a GFRP-concrete composite deck[J]. Steel & Composite Structures, 24(6):679-688, 2017. (SCI二区, IF:4.394)22.Yong Yang, Yicong Xue, Yunlong Yu, Ning Ma, Yongjian Shao. Experimental study on flexural performance of partially precast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133:192-201, 2017. (SCI二区, IF:2.938)23.Yong Yang , Yunlong Yu, Xianwei Zhou, Reoder Charles. Study on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beam with innovative composite slabs[J]. Steel & Composite Structures, 21(3):537-551, 2016. (SCI二区, IF:4.394)24.Yong Yang, Yunlong Yu, Yuxiang Guo, Charles W. Reoder . Experimental study on shear performance of partially precast Castellat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PSRC) beams[J]. Steel & Composite Structures, 21(2):289-302, 2016. (SCI二区, IF:4.394)25.Yong Yang, Yang Chen, Zhan Chen, Niannian W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 RC beam-column joints retrofitted using prestressed steel strips[J]. Earthquake & structures, 15(5):499-511, 2018. (SCI四区, IF:1.714)26.Yong Yang, Lin Zhang, Yicong Xue, Dengpan Zhao, Hui Deng, Bo Wu.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fire performance of a special cross-shaped composite column with a high-strength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re[J].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8:**5342. (SCI四区, IF:1.461)27.Yong Yang, Ruyue Liu, Xudong Huo, Xianwei Zhou, Reoder M Charles. Static experiment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innovative flat steel plate-concrete composite slab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DOI: 10.1007/s13296-018-0012-3, 2018. (SCI四区, IF:0.878)28.Yong Yang, Ruyue Liu, Yicong Xue, Li Hui. 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retrofitted with eccentric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BRBs)[J]. Earthquakes & Structures, 12(1):79-89, 2017. (SCI四区, IF:1.714)29.Bo Zhang, Yong Yang, Yuanfeng Wei, Ruyue Liu, Chu Ding, Shoufeng Ke. 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retrofitted with prestressed steel strips[J]. Steel & Composite Structures, 55(6):1139-1155, 2015.(SCI二区, IF:4.394)30.Gang Zhu, Yong Yang, Jianyang Xue, Jianguo Ni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innovative composite beams[J].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14(4):313-333, 2013.(SCI三区, IF:2.984)31.杨勇, 魏博, 薛亦聪, 于云龙, 龚志超. 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柱火灾后偏压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 2020, 37(03): 108-119. (EI, IF:1.5343)32.杨勇, 谢芸阳, 于云龙, 张林, 薛亦聪. 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柱火灾后轴压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1-10. (EI, IF:1.5456)33.薛亦聪, 杨勇, 于云龙. 型钢混凝土短柱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20, 41(S1): 162-170. (EI, IF:1.5456)34.冯世强, 杨勇, 薛亦聪, 于云龙, 王先铁. 预制装配式混合框架屈曲约束狗骨式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1-11. (EI, IF:1.5456)35.冯世强, 杨勇, 薛亦聪, 于云龙, 王先铁. 自复位装配式钢-混凝土混合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1-11. (EI, IF:1.5456)36.冯世强, 杨勇, 薛亦聪, 于云龙, 张逸群, 王先铁. 预应力自复位装配式混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1-12. (EI, IF:1.5456)37.张树琛, 杨勇, 薛亦聪, 于云龙. 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 2020, 37(10): 179-191. (EI, IF:5343)38.杨勇, 薛亦聪, 于云龙. 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试验与计算方法研究[J]. 工程力学, 2019, 36(06): 92-100. (EI, IF:5343)39.杨勇,薛亦聪,于云龙,高峰奇.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08):42-50[2019-05-29]. (EI, IF:1.5456)40.杨勇, 陈阳, 张锦涛, 林冰, 于云龙. 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 36(04):109-116, 2019. (EI, IF:5343)41.于云龙,杨勇,薛亦聪,刘亚平,蒋雪雅.型钢混凝土空腹叠合梁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9,36(03):214-223. (EI, IF:1.5343)42.杨勇, 薛亦聪, 于云龙, 邵永健, 马宁, 郭宇翔, 杨洋. 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51(04):1-9+19, 2018. (EI, IF:1.9211)43.杨勇, 陈阳. PBL剪力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 35(09):89-96, 2018. (EI, IF:1.5343)44.杨勇, 陈展, 王念念, 张波. 预应力钢带加固RC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 35(11):106-114+154, 2018. (EI, IF:1.5343)45.杨勇, 冯涛, 马新堡, 叶俊, 李亚宁. 预应力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39(03):461-470, 2018.(EI, IF:0.9482)46.杨勇, 于云龙, 杨洋, 邵永健, 郭宇翔. 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38(6):53-60, 2017. (EI, IF:1.5456)47.杨勇, 薛亦聪, 于云龙, 邵永健, 马宁. 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38(9):46-53, 2017. (EI, IF:1.5456)48.杨勇, 龚志超, 邓辉, 张林, 吴波, 赵登攀. 钢管混凝土十字形截面柱耐火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38(12):88-96, 2017. (EI, IF :1.5456)49.杨勇, 张超瑞, 泮勇溥, 张锦涛, 马新堡. 内藏钢管超高强混凝土芯柱组合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 34(08):96-104, 2017. (EI) (EI, IF:1.5343)50.杨勇, 陈阳, 蔡军伟. 开孔钢板剪力连接件静力性能试验[J]. 中国公路学报, 30(03):255-263, 2017. (EI, IF:2.1721)51.杨勇, 李辉, 陈伟, 王婷, 刘如月, 伊波松, 马晨光. 预应力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 34(10):53-60, 2017. (EI, IF:1.5343)52.张波, 杨勇, 刘义, 郝良金, 李少语, 张科强. 预应力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 33(03):104-111, 2016. (EI) (EI, IF:1.5343)53.杨勇,刘如月,赵登攀,吴波,邓辉.内置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的十字形异形柱高温后轴压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5,36(12):99-105. (EI, IF:1.5456)(二)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一种带横向高强混凝土隔板的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梁及施工方法”(ZL9.2),于2017年2月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第二完成人(研究生第一完成人); 2.“建筑中的柱加固方法” (ZL2.6),于2012年5月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3.“建筑中的节点加固方法” (ZL2.4),于2012年6月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4.“一种建筑中梁加固方法”(ZL6.7),于2013年5月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5.“一种带高性能混凝土边框的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柱及施工方法”(ZL4.7),于2017年3月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6.“一种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混合柱及施工方法”(ZL0.7),于2020年12月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7.“一种自复位框架结构及施工方法”(ZL8.6),于2020年7月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带横向钢隔板的预制钢筋混凝土U型梁”(ZL0.8), 于2014年12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 2.“带横向钢隔板的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U型梁”(ZL9.9),于2015年5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 3.“带横向高强混凝土隔板的预制钢筋混凝土U型梁”(ZL5.6),于2015年5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 4.“一种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柱骨架”(ZL5.2),于2014年12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 5.“带横向高强混凝土隔板的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U型梁”(ZL4.1), 于2015年5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二完成人; 6.“一种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柱骨架”(ZL8.1), 于2015年5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 7.“一种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单元”(ZL7.1), 于2018年10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8.“一种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梁柱快速连接结构”(ZL9.X), 于2018年10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9.“一种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梁柱连接结构”(ZL9.6), 于2018年10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 10.“一种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柱间快速连接结构”(ZL1.6), 于2018年10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 11.“一种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柱间连接结构”(ZL7.0), 于2018年10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 12.“一种部分预制装配空腹型钢混凝土空心柱”(ZL9.6), 于2019年2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三完成人;13.“一种部分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ZL7.0), 于2019年2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三完成人;14.“一种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混合柱”(ZL4.4), 于2019年2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15.“一种部分预制装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混合梁”(ZL4.3), 于2019年2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三完成人;16.“一种自复位框架结构”(ZL0.9), 于2014年12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三完成人;17.“一种梁端可更换钢梁预制装配框架结构”(ZL7.7), 于2019年2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18.“一种带冷弯薄壁型钢的钢板-混凝土组合板”(ZL3.4), 于2019年2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19.“一种部分预制装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ZL1.6), 于2019年2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三完成人;20.“一种自复位预制装配框架结构中节点”(ZL2.9), 于2019年2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21.“一种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空心柱”(ZL2.0), 于2019年7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五完成人;22.“分体式栓钉”(ZL4.4), 于2014年12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23.“一种耐火螺栓连接件”(ZL2.4), 于2020年10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24.“一种预制叠合梁”(ZL4.6), 于2020年10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 25.“一种预应力叠合梁”(ZL3.1), 于2020年10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26.“一种连接结构及装配式结构体系”(ZL7.2), 于2020年10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 27.“一种可恢复功能柱间连接结构”(ZL5.9), 于2020年10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 28.“一种装配式混合框架结构”(ZL1.2), 于2020年10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 29.“预制装配式混合梁”(ZL6.8), 于2020年10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 30.“一种预应力装配框架结构”(ZL2.7), 于2020年10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31.“一种梁柱连接件及梁柱框架”(ZL3.X), 于2020年10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一完成人; 32.“一种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腹板开洞梁”(ZL8.6), 于2019年2月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第三完成人。


相关话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